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发布  ·  2024年山西招商引资成绩单出炉 ·  10 小时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名单公布!山西23所学校试点五年制高职 ·  20 小时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名单公布!山西23所学校试点五年制高职 ·  20 小时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促进二手车规范交易 推动汽车流通提质增效 ·  3 天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促进二手车规范交易 推动汽车流通提质增效 ·  3 天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泰山玻纤项目一号生产线点火投产 金湘军出席 ·  3 天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泰山玻纤项目一号生产线点火投产 金湘军出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博物馆创新力」两大高校国家一级博物馆齐亮相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8-21 13:02

正文



中国高校博物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 这样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机构,不仅代表了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新高度,也为其他高校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在当前的文化热潮中,一些高校博物馆已经走出了“象牙塔”,与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同台竞技。然而,在高校博物馆中能够获得正式评级的仍是少数。总体而言,高校博物馆呈现出“小而精”的特点,更加强调教育和研究功能。




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博博会”)将于 8月23至26日 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 都将积极参与此次盛会,不仅展示各自在教育、研究和数字化方面的最新成果,还将分享他们在运营管理、展览策划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推动整个博物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力量。通过与其他博物馆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这两所博物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博物馆提供启示和借鉴,共同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两校博物馆展位位置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 首批 被评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 的大学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多项荣誉,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建馆方针。除设有展览、典藏、研究、公共教育等主要职能机构外,将重点在展览策划,精品推介、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展公共服务,打造教育平台方面,为传播历史 人文艺术和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场馆建筑由知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有藏品 25177件 ,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的历年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艺术博物馆将充分展示馆藏精品,收纳最新原创成果,推进国内外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而共同延续人类文明历史的源流。


藏品活化利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让馆藏“活起来”。在馆藏活化的过程中,对藏品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是关键。清华艺博在整理接收的老中央工艺美院藏品时发现,很多综合艺术品都来自1953年新中国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由此,艺博有意识地收集这部分藏品,不断丰富脉络,也与清华美院教师合作,策划专题展览。艺博也将接收的捐赠作品定期展出。

瓷器

织绣

书画

青铜器

家具

现代艺术


多元观展体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深知这一点,在展览策划阶段就特别注重选择能引起年轻人共鸣的主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同时,艺博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力求以更加新颖、快速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精彩展览集古今中外艺术之大成,展现百年清华深厚的人文底蕴,已成为清华大学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和享誉全国的文化打卡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展。周二至周日每个开放日,各展厅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为观众提供免费志愿者讲解服务。






丰富艺术活动


在公共教育方面,艺博定期开展美育普及活动,如“手作之美”手工制作课程、“云征集”插画创作比赛、“艺术沙龙”音乐会与歌剧表演等,这些活动深受年轻参与者的喜爱。此外,作为一所大学博物馆,艺博还与其他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支持院系的专业教育,也积极参与通识教育项目。旨在将这些专业艺术形式转变为大众日常的兴趣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



通过结合举办的热门展览,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来服务校内外的广大受众,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讲座、手作体验、夏令营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参观者的文化生活,而且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艺术作品和背后故事的机会。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集艺术之大成,为观众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带给观众一个期待中的惊喜。在这里,观众将感受到文化与心灵的碰撞,体验一次身临其境的艺术审美之旅。化万物之变,以传承致远;揽海纳之势,以求索新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自全面向公众展示之日起,将融汇中华文明历史创造者的智慧,展现百年清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现代综合性艺术博物馆绘制璀璨篇章。



上海大学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今年获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8年5月18日成立机构启动筹建,2014年开放,2019年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是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中国博协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助力考古文博学科建设。现有各类藏品 1万余件(套) ,海派旗袍和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是馆藏特色。已策划数十项多类型展览,持续开展研究和教育工作。


完善藏品体系


上海大学博物馆自建设以来,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博物馆特色鲜明,以海派文化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形式,全面展示了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各类藏品一万余件(套),其中包括珍贵的野生动物标本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派旗袍等。


沪港名媛

海派旗袍

珍稀野生

动物标本


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海派旗袍均为中国实业家荣氏家族女眷及沪港名媛所着旗袍。这些旗袍保存完好,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旗袍面料的选择根据时代变化展现不同的特点。它们不仅呈现了荣氏家族女性的追求自由、顺应时代、大胆变革的决心,更是让每位观众都能沿着历史脉络去了解背后旗袍与文化、社会的交织关系。



上海大学博物馆藏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原本是肯尼斯·贝林先生(Kenneth E. Behring)的收藏,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Behring Glob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转赠给上海大学。这批珍稀野生动物标本以哺乳动物为主,来自南极洲以外的五大洲,包括美洲狮、长颈鹿、斑马、水豚、野猪、斑鬣狗、非洲水牛、南非剑羚、黑熊、棕熊等36个物种共67件,其中由8头非洲狮组成的狮群标本,是全国博物馆最大规模的野生狮群标本。


打造特色展览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目前 国内唯一 专题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设置有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展、钱伟长纪念展、上海大学校史展、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室外展区溯园等基本陈列。



从特展的专业性角度来看,上海大学博物馆积极与各地文博单位展开合作,从展览的内容与主题上扩展维度,不拘泥于馆藏文物,通过策划举办专题精品展览形成古今对话、中外对话、虚实对话的“对话”展览风格。



在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后,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发了一系列特色展览,2020年,上海大学博物馆接收了100件荣氏家族旗袍,并与上海老旗袍珍品馆合作举办了“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特展,同年出版了《轻裾随风》一书。该展览于2023年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陈列展览精品云展”。基于此成功合作,两馆于2023年国庆期间与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了“第三届沪港名媛旗袍展”,广受好评。



2023年,上海大学博物馆精选10件馆藏野生动物标本,举办“美好生活——上海大学博物馆藏肯尼斯·贝林珍稀野生动物展”。希望这些栩栩如生的野生动物标本,能够引起观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展览展出的野生动物标本全部来自肯尼斯·贝林先生的收藏,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转赠给上海大学,藏于博物馆。


服务科学教研


教育立馆,学术立馆。“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博物馆与大学越来越共生发展的当下,建设面向全社会的研究型开放交流平台,让从业者、学生和公众有机会获得超越国界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新知体验,是高校博物馆的前瞻性探索与实践,上海大学博物馆正在路上。



上海大学博物馆学术建设之路,集开办讲座、发表论文、开展科研项目、创办馆刊于一体,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上海大学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小体量释放大能量,靠的是专业人才队伍,高素质、高水平的运营团队保证了博物馆的良好发展。作为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致力于博物馆教育的探索和发展。它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信息,精心策划富有诚意的展览,并设计了一系列符合不同观众群体需求的公共教育活动。同时,博物馆还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研究的目的。




发展与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