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宴
我们试图剥去高深学问的清冷外衣,为大家献上文史的盛宴,激发更多朋友对文史的兴趣。我们与阙里书院关系密切,对专业经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阙里书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东吴川一中学生疑遭欺凌、官方回应网传浙江一 ...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从农村聚餐不得使用四季豆事件分析基层移风易俗 ...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河北邢台立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这些舆情风险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宴

“我们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答案”

文史宴  · 公众号  ·  · 2024-07-11 20:32

正文

纪录片《解释鸿沟》掀起了一股哲学热。 正如哲学家 陈嘉映 在节目中所说的判断一样, “实际上现在对智性对话感兴趣的人非常多” ,但是在互联网的媒体形式下,被非此即彼的争论淹没掉了,在日常中,被讨生活的压力消磨掉了。
可我们仍然忍不住向哲学靠近。
《解释鸿沟》片头语

面对当下对 “机制”“原理”无限深入进行探究的取向,陈嘉映教授问:一个小孩通过拆解,理解了钟表,就同样理解了时间吗?当我们足够了解大脑神经科学,就能够理解意识吗?只要我们对机制掌握得足够多,就对“是什么”了解得透彻吗?
哲学与科学分析当然并非对立的关系,但无法否认,中间存在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也正是如此,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的困惑却越来越多,挣扎也越来越深。陈嘉映说,“今天的社会有点像人们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答案。”
所以,我们尤为渴望智性思考与探讨。
《解释鸿沟》截图
每当经历这样的时刻:
忍不住地反思生活的意义;
追问死后的世界;
会仰望头顶的星空;
俯身看看内心的道德律令。
……
我们便能看到, 哲学 正向自己招手。
今天,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学哲学虽然看似无用,其实有大用。
曾经有记者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的回答是一部哲学书籍——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乔布斯也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因为乔布斯深深地认同苏格拉底的这个判断: 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大事。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哲学的最大用处在于它能给每一个个体带来生活上的慰藉。
图 / Unsplash
人生会遇到各种挫折、痛苦和不幸,有的是我们自找的,比方说为名利所困,受欲望摆布,有的是外界强加的,比如说天灾人祸或者社会不公。
哲学的功用,就是教会我们在人生遭遇现实的铁壁的时候,以最软的方式着陆。
哲学除了能够给人生带来慰藉,还能给人生带来乐趣 ,西方有句谚语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这就引申出了约翰·密尔问过一个问题: 你到底是愿意做一头终日快乐的猪,还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
图 /《黑客帝国》
相信这个时代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哪怕做猪,快乐就好!
但人这一辈子真的能够像猪一样生活吗? 很有可能人生的本质就是“想要做猪而不能”的一段旅程。
因为迟早有那么一天,你会像苏格拉底那样开始发问: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德性, 因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有理性的动物,因为我们是那个忍不住会要追问“为什么”的存在者。
因此,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哲学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实践。
如果你想学习哲学,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你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
为此,三联中读携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 ,带来了 《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愿你从哲学思考中找寻到生活的意义。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订阅本课程
现在购课,特惠立减79.2元

哲学大家陈嘉映曾说: “周濂是一位能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甚至十分精彩的哲学老师。”
这跟他在教学岗位上钻研多年不无关系。
为了让学生 摆脱哲学抽象、难懂的印象,增加他们对哲学的理解和兴趣 ,他经常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关联哲学中的抽象概念,为此他花费了许多心血,“一周有一半的时间耗在课程上面”。
他的方法卓有成效。不但广受学生欢迎,被评为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优秀教师。
他的著作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畅销50万册 ,让更多人开始真正了解哲学的大用。
在这个课程中,周濂依然会用有趣的例子把 哲学“坚硬的外壳融化掉” ,让哲学帮助你 看清,理解、打开你的视野,打开你既定的思维模式,打开各种思考的可能性。
一堂不高冷、不轻佻、
有趣又有料的哲学课
对于很多非哲学专业的人来说,哲学二字意味着深刻、复杂、繁琐、乏味乃至于不知所云。
在这门课里,周濂会尽可能用 通俗的语言 去介绍 深刻的思想 ,借助日常有趣的小例子进入抽象的理论。
在鲜活的生活事例和抽象的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大家一步步地拾级而上 ,了解柏拉图的 《理想国》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图 / Unsplash
通过这门课,你会发现原来 《黑客帝国》 的思想火花早在笛卡尔的 《第一哲学沉思集》 中就已出现;
你会发现诺齐克的“钵中之脑”与 《盗梦空间》 有着类似的结构;
刘慈欣在 《三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