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方三十二
“成方三十二”以中国人民银行地址为名,是人民银行青年公众平台,立足央行、面向金融系统、辐射各行各业,向公众提供及时的央行动态、新锐的学术观点、全面的金融知识、实用的生活技能、感人的励志美文,打造为青年提供金融知识、传播正能量的服务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成方三十二

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要义

成方三十二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24 22: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孙国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文章:第61期《金融市场研究》


按:当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发展空间广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文围绕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从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防控金融风险、顺应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趋势、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发展过程来看,外汇衍生品出现的初衷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微观层面,外汇衍生品的发展为微观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利用合理的杠杆适度降低避险资金成本,提供不同的期限选择以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宏观层面,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通过其避险功能有助于降低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汇率弹性的提高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

从实行清洁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看,其外汇衍生品市场大都较为发达、活跃,能够较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根据相关机构对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外汇衍生品覆盖率(外汇衍生品日均交易量与本国月度进出口额平均值之比)的测算数据,可以观察并分析这些国家的微观主体对外汇衍生品的使用情况。从 2007 年到 2016 年的算数平均值看,澳大利亚的外汇衍生品覆盖率最高,达到 301% ;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分别是 189% 145% 。同时期我国的外汇衍生品覆盖率算数平均值只有 6.39% ,但发展速度较快,从 2007 年的 0.5% 提高到 2016 年的 14%


相比较而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微观层面上不利于微观主体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宏观层面上也不利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但这也说明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近些年,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往来快速发展,实体经济汇率避险需求上升。外汇衍生品市场可以为微观主体提供服务,通过市场方式规避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稳定日常经营、降低现金流波动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不同时间市场价格波动的关系,现货市场和外汇衍生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汇衍生品交割价格和交割时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诸多关系的存在会产生一些套利的空间,市场中也会有一些交易行为不完全是出于自身避险的需求,而是出于套利的目的。这些套利交易客观上有利于活跃市场,提升市场流动性,也有利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存在一定意义。但是这种套利交易不应成为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主流,在价格决定上不应起到主导作用。


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要更多体现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从四个维度进行阐述。从监管当局的角度,要设计更好的交易机制,使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有利于实体经济微观主体避险。从中介机构的角度,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交易等相关成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可以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便利的产品和服务。从实体经济特别是企业的角度,应当树立“风险中性”的概念。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追求盈利,但这种盈利应当体现为主营业务的盈利。企业叙作外汇衍生产品的目的是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的盈利为目的。


在现实中,外汇衍生品到期交割价格和当时的现货价格之间会存在差价,企业有可能“盈”也有可能“亏”,但这不能成为企业决定是否做外汇衍生产品的理由,也不能成为判断外汇衍生产品操作是否成功的指标。对于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来说,“风险中性”是很成熟的原则,其所有的外汇敞口都通过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完全的覆盖,并不特别关心到期交割价格。但在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体中存在一些企业具有冒险倾向的特点,比如说一些企业不是购买外汇期权来降低汇率不确定性,而是出售期权,反而提高了自身的汇率风险。对于我国的一些企业来说,应当真正转变观念,树立起“风险中性”理念,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市场趋势上。从这个四个维度出发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会使得市场发展更加健康,也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


第二,

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要始终坚持防控金融风险。 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变化迅速,尽管一些外汇衍生品本质上是利率产品,但公众的理解不一定完全到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引发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同时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有较高关联度,存在传染性,因此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异常波动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风险防控机制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


在微观层面,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从信用风险角度看,除了金融机构自身加强风险管理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提高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防控对手方信用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全面的情景测试和压力测试以衡量并管理市场风险,建立有效的交易管理系统,强化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宏观层面,应重点防范顺周期行为。市场主体的顺周期行为通常会导致价格对市场供求的调节机制失灵,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并造成风险的传染,所以要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来抑制顺周期行为,其关键在于控制杠杆率。


在外汇市场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方面,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领先的。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对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针对外汇市场,要求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二是对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未来针对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还应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取向,进一步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外汇衍生品市场各类风险的长效机制。


第三,

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需要顺应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趋势。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进入了国际货币“第一梯队”,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表明,2016年末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约为845.1亿美元,占比约为1.1%。同时,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发行和投资环节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意味着未来各类境外主体将逐步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合理的汇率避险需要,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要适应这种需要。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鼓励本币结算和本币融资,对交易双方来说,使用本币的一方不存在汇率风险,但另外一方会存在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反映为一方面我国企业有一些汇率避险需求,另一方面境外主体也存在汇率避险需求,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满足这两类需求,因此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外汇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双向开放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也应当是全球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新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

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进步,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要提升国际竞争力,也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从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特点看,金融科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交易确认环节,部分场外交易可以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出现了很多场外交易,特别是衍生品合约无法确认的情况。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技术层面保证交易的准确性。在清算环节,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可能可以加快交易的清算和结算,降低中间成本和结算风险。在风险控制环节,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更好地完成指令和维护安全,减少安全漏洞,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在信息处理方面,可以用区块链、云计算技术对外汇交易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在监管方面,也可以引入金融科技的手段,探索监管科技(Regtech)。Regtech最初是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和降低合规成本进行的创新,但也带来了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一些监管当局也开始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大,交易频率高,传播范围广,与其他金融市场联动性强,其金融风险更需关注。


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当局可以应用科技手段集中大数据分析,还可以探索人工智能在监管当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全局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快速地自我成长。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应用人工智能,既可以实时掌握市场的潜在风险点,还可对监管当局判断何种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用于金融监管,我国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包括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本文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