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8点1氪:华为Mate ... ·  22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门店回应Mate70提前拆封罚款50万#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华为日赚2.3亿元#】10月31日,上清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无人便利店」风口下,「无人收银」门店想为你节省结账排队时间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29 22:42

正文


在无人便利店爆发的风口,面对诸多后起之秀,便利店巨头罗森也坐不住了。



文 | 许盈



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即将推出一种免排队、自助结账的服务。顾客进入罗森,拿出手机,通过一款名为“火星兔子”的app,便能在繁忙的高峰时间段,免去排队的困扰,优雅地买到心仪的商品。

目前这个自助结账服务正在内测阶段。7月,罗森将率先在上海香港广场和万象城这两家门店进行试点,待试点完成后,将重点从办公楼门店开始推广此项业务。

在高峰时段如何避免排队?36氪记者在罗森的万象城门店进行了体验。第一步是进入页面,用户可以通过“火星兔子”app和微信公众号,以及罗森官方的“罗森点点”app接入相应界面,系统将自动定位到当前门店。第二步,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加入购物车。三,确认所购商品,进入支付页面,app会自动显示促销价和会员价。第四步是支付,用户可以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支付完毕app内会生成聚合码。最后,用户通过罗森专门开辟的快速通道,将聚合码给工作人员扫描后即可离店。

目前这项业务仅支持客户一次性购买五样商品。“能满足大部分的消费场景”。罗森中国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何韵民对36氪说。

此次罗森的合作方火星兔子上线于2016年初,2017年1月完成14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中国、创大基金,此前已与华润苏果、家得利等大型超市合作推出自助支付业务。

不过这一次罗森的推出的自助购物、结账服务也并不是那么“炫酷”,并非完全的无人便利店概念,在顾客完成支付以后,还需要对店员出示聚合码进行核查。“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何韵民说,比起人工成本,排队是当前罗森更现实的痛点。此前,罗森也尝试过O2O,曾入驻百度外卖,但之后由于担心配送的物理条件影响食物品质而搁置。

通常来说,一个顾客在罗森购物使用现金支付大约要花费30-40秒,刷卡大约十几秒,微信、支付宝则更快一些。罗森目前约30%的交易来自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约占60%-70%。在一些办公楼集中的区域,高峰时期人流量巨大,推行自助支付能大幅提高效率。

另外,技术应用不成熟的情况下,无人便利店的一大痛点就在于核销。2015年华润万家就推出过Vango无人便利店,运行一天共卖出1.67万元的商品,只收到1.37万元的自助付款,营收损失近18%。人脸识别、信用体系等防盗功能,也大多只能在事后追索。

罗森的自助结账功能,最后一步需要人工核查,能大大降低商品的损耗风险,成本也相对低廉,有利于后期大规模推广。另一方面,推行app购买和支付也有利于罗森掌握更多的消费数据,为今后开店选址、采购、生产等环节提供信息支持。

去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推出了“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首家采用该技术的便是日本罗森。其后,日本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在日本国内全部店铺引进消费者自己结账的自助收银柜台。但这种“电子标签”成本相对较高,目前1枚电子标签的成本达到10-20日元(约人民币0.6-1.3元),据测算,未来通过扩大使用,到2030年之前有望降至每枚1-2日元(约人民币0.06-0.13元)。

日本推行无人收银的一大考虑是人力成本,目前日本大阪地区罗森店员的薪水是每小时900多日元,夜班约1000日元,每家店根据地理位置、规模不同雇佣的店员在2到8人不等。

不止日本,去年开始,智能化、无人化便利店在全球范围都有爆发的态势。2016年初,瑞典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且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äraffär”。2016年底,亚马逊在美国推出Amazon GO便利店,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在711高端版本“7-Eleven Signature”,开始测试利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 

中国则发展地更加“跳跃”一些。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2017年既是便利店大年,同时又是“无人便利店”大年。

随着线上获取流量越来越难,资本的目光转向了线下。其中,因为年轻化和“小家庭”消费形态越来越成为主流,相比大卖场等大型业态,布局灵活的便利店业态显得更加符合未来趋势,成为资本热捧的风口,场内的巨头不断开疆扩土,场外也有诸多玩家摩拳擦掌等着入场。

原本就在国内有着良好基础的日系便利店,近些年均加快了扩张的脚步。7-Eleven在2016年末称,要以每一到两年在开拓一个新城市的速度增长,主要城市每年保持新增门店30至40家;全家也曾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同时,互联网也在快速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京东就提出五年内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便利蜂的出现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方面是便利店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今年也是“无人便利店”在中国正式从概念到落地的第一年。

瑞典公司Wheelys今年4月在上海开始尝试无人便利店,通过手机APP实现全程自助购物,只有AI通过摄像头监控。6月初,高鑫零售旗下的缤果盒子(Bingo Box)在上海测试。北京居然之家也宣布将于今年7月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

但无论是国外的Amazon Go,还是国内的缤果盒子(Bingo Box),抑或这个赛道上的其他玩家,在技术应用和商业环境上仍有待验证。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叛逆者陈可辛 | 新商业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