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胖东来有新动作!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企业全球化如何防患未然?这三个问题很关键 ·  昨天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春天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我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3-30 19:40

正文

【每日·听稻】 什么样的人物,才适合当领导者呢?那就是那些一贯勤奋埋头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力,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200字 | 预计阅读:11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决定

当我还在经营的现场工作时,我选择下任领导者,判断他是否适合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


所以, 我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我的判断,具备了优良人性的人。



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这多半是由与生俱来的素质决定的。首先,判断这个人的依据,就看他具备怎样的心根。


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有的人尽管原来具备高尚的人格,但在获得成功后,傲慢起来。难得磨炼好的人格,却不能维持,结果走向没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就是说,人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放在脑子里。


事实上,具备了优良的人性、获得了杰出成就的经营者,因为接受周围人的吹捧和奉承,真的相信杰出成就的取得全是靠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傲慢起来,甚至营私舞弊,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经营,玷污了晚节。这种事情时有耳闻。


因此,这个人将来会怎样,仅看他现在的性格,无法做出透彻的判断。更何况,对于下一任领导者、准备接任事业的重要人物,更不能仅看他当下的性格,就做出决定性判断。


那么, 什么样的人物,才适合当领导者呢?那就是那些一贯勤奋埋头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力,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就是说,在人生中,他们掌握了优秀的哲学。


我认为,所谓人格,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算式来表达。所谓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思维方式。


在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即性格之上,再加上思维方式,就能明白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度人生的。


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人看透。


比起能言善辩或聪明机智,我更看重的是,如同岩石般沉稳不动的厚重人格


俗话说,螃蟹按照自己甲壳的大小打洞。组织的成长无法超越其领导者的器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思想理念,会原模原样地决定组织和集团的存在方式。


所以,如果问我什么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是“心”。换一种表达方式的话,或许也能用人格、人性来表达。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面对经营者,我一贯地、不断地讲述这一条。身居领导岗位的人,必须持续努力,不懈地磨炼心性,提高人格。


不管率领的是大集团还是小集团,只要身处领导者的立场,就必须努力精进,让自己拥有一颗美好、高尚的心灵。


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谈到领导者的资质,一般人会列举才能、知识以及经验和技能等。也就是说,头脑聪明、专业知识丰富、能言善辩的人适合当领导者。我想,这是世间一般的看法吧。


但是,比起能言善辩或聪明机智,我更看重的是,如同岩石般沉稳不动的厚重人格。我认为,这种厚重人格,才是领导者最需要的资质。


在棒球或足球等体育领域也是如此。即使选手在人格上多少有些缺陷,也只有吸纳,因为如果不多选用能力卓越的选手,团队就无法组建。



然而,如果让技艺超群却不具备优秀人格的人担任队长,这样的队伍就会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一定无法成为强大的团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一样,领导者很快就会让整个集团染上自己的色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事物时的思维方式、哲学或信条、人生态度,这都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东西,它们将决定整个集团的性质。


只有提高人格,才能驱动人心


刚刚创建京瓷,开始走上企业经营之路时,我还很年轻。不论怎么看,也不能说当时的我已经具备了经营者应有的人格。对于这一点,当时我是很烦恼的。


要经营好企业,就必须经常向员工阐述自己的想法、愿景等,“我想把公司经营成这个样子”“将来想建成这样一家公司”,必须努力寻求他们的理解。


但是,不管话说得多么好听,如果说话的人不具备优秀的人格,他说的话就进不了听者的心里。


比起说什么,由谁来说更为重要。如果说话人的人格不被认同,那么无论他的话讲得多漂亮,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京瓷当时录用了很多京都当地人。


在历史、文化方面,京都具有成熟的地方风格,京都人从表面上来看,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的,但实际上,骨子里头有喜好论理,喜欢挖苦人的一面。


对别人给予的热情,可能是不好意思吧,或者是抱怀疑的态度,京都人往往不会从正面接受。



所以,“我们是大家族主义,让我们像父子或兄弟一样相处吧”,当我这样督促大家的时候,他们却认为,“这不过是让人卖力干活的说辞罢了”。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提出的公司愿景,以及为了拥有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思维方式,我经常会组织称之为“空巴”的酒会。


在席上劝酒时,对方会说,“酒我喝了,但你?我敞开胸襟我还做不到……”,等等,反应依然冷淡。


我的热情不能直达部下,我掌握不了他们的心,这让我烦恼,也让我焦虑。


结论是问题在我身上。如果我自己不能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不管口头上如何强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这种热情也根本无法传递。


提高心性,最关键的是实践圣贤所讲的道理,而不是只将这些道理当作知识死记硬背


拓展经营的先决条件是经营者自身心性的提高,只要心性提高,业绩必将随之而来。


提高心性,最关键的是实践圣贤所讲的道理,而不是只将这些道理当作知识死记硬背。



我在孩提时学过一首“日新公伊吕波歌”,这是日本封建领主为了教育子弟而作的便于记忆的数数歌。


其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圣贤之道,听了唱了却不做,毫无价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再多的金玉良言,听再多的醒世警句,如果自己不去实践,就完全没有意义”。


中国有古话云:“读《论语》而不知《论语》。”或许用这句话表达更贴切。


我们为了提高心性阅读圣贤的书籍,而书中所写的道理大多看起来朴实简单,所以我们往往单凭头脑理解,自以为深得个中三昧,却很少将之付诸行动。


然而,事实上,实践正确的做人道理非常困难。且不论圣人君子,我们普通人不管学了多少至理名言,都很难付诸行动。


因此,古人才会将这些道理编成数数歌传唱至今,以诫勉后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不时回顾做人应有的原则,反省自身言行,持续努力,尽可能向这些理念靠拢。


既然是人,就无法百分之百做到这些道理,即便如此,也要认真思考,时刻反省,尽可能提高心性,完善人格。


排版 | 米小 设计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END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 《企业家精神》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心》 (人民邮电 出版社出版)中的精彩片段。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 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