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硕士毕业后,考编失败的我帮爸妈收破烂 ·  2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恋爱脑处于大学生鄙视链的底端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常玉:看琴音,听画意 ·  4 天前  
新周刊  ·  “脆皮大学生”如何无痛过体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1-17 21:00

正文

弗洛伊德“引领了一场人类自我探索的革命”,作为他的学生的学生、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开创者——卡伦·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的观点,则与弗洛伊德的观点有显著不同。

霍尼就像生活在我们时代中的同龄者,描述着我们今天的心理感受,我们现代人所体验到的很多心理感受,在霍尼的著作中早有论述,这就是霍尼的理论极富时代感,现在读来也不过时的原因。她的理论对我们当今社会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现象依旧具有解释价值,特别是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新书《这就是心理学》在三联中读同名课程基础上编辑而来,希望借由这本书带读者回到心理学理论的原初现场。本书由国内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多位心理学专家和学者,选取心理学发展史中重要的10位大师,包括弗洛伊德、科胡特、卡伦·霍尼等,溯源第一手资料,从不同视角介绍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心理学流派,让我们一次真正读懂心理学。

以下内容节选自《这就是心理学》的“卡伦·霍尼: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开创者”一章,选作本文时有删减。


点击上图,真正读懂心理学


霍尼的生平事略

文|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我在大学里讲授人格心理学课程30余年,我喜欢我讲的每一位人格心理学家。然而,在女性心理学家里面,卡伦·霍尼是我喜欢的唯一。

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她?因为她是我们女性成功者的样板之一。她与一群杰出的男性心理学大咖并肩而站,她的才华可以让人们忽视她的容颜。

我最欣赏她的一句格言:“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

卡伦·霍尼

1885年9月16日,霍尼出生于德国中上阶层的一个犹太家庭,她从小貌不惊人、资质平平,内心潜藏着深深的“丑小鸭”似的自卑及孤傲的性情。

霍尼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的家庭就是那个时代特征的折射。她的父亲是挪威人,是一位船长,他崇尚宗教,沉默寡言,对孩子要求严厉,而且重男轻女,让小霍尼十分畏惧。但是,霍尼从小就随父出海,这也培养了霍尼的冒险精神,霍尼一生都喜欢旅游,其探险精神也迁移到了她的学术探索活动中。她的母亲是荷兰人,美丽活泼,热情豪放。虽然母亲偏爱哥哥,让小霍尼感到被冷落了,但是,母亲还是给予了霍尼很大的支持与关怀,母亲对霍尼的影响很大。霍尼12岁因病立志学医,遭到父亲的激烈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得以继续读书。

霍尼非常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路刻苦学习,学业超群,深受师生们的好评。1913年,也就是在她28岁时,获得柏林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当时女性医者寥寥无几,男性医学博士更是罕见,别说具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女医生了。

毕业后,霍尼师从弗洛伊德的高徒卡尔·亚伯拉罕,全盘接受正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训练。4年后,她成为精神分析临床医生。十几年以来,她一直忠实地运用着弗洛伊德的理论。

1932年,47岁的霍尼离开柏林前去美国,她也成名于美国。异国文化,使她开始反思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缺陷,由于与弗洛伊德观点的分歧,她被清除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随后,她自创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发展出社会文化学派,提出了神经症人格理论。

霍尼的所有做法并非要推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而是要改进它,她倾其一生,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改良与完善。所以,她被公认为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领袖,她的《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一书就说明了这一点。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

1952年,68岁的霍尼死于肝癌。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会对其理论产生深刻影响。霍尼从13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26岁,其中记录了她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年轻、备受煎熬、焦虑的灵魂。她一生都在与严重的抑郁症抗争,甚至还曾企图自杀,为此她接受了精神分析的治疗,也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分析。这些个人经历对于后来她所提出的神经症人格的理论观点不无影响。

霍尼的人格画像

她,坚强又脆弱,富有同情心又冷漠,专横又谦恭,善于领导又顺从,耿直又和蔼,勇敢又自卑,聪明又勤奋,幽默又忧郁。霍尼的性格丰富且复杂,具有诸多互相矛盾且又能够共存的人格。但是,她身边的学生们则认为她有着相当均衡和健全的人格。

其中,霍尼最突出的核心性格是不服输的抗争个性,我用以下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霍尼出身于宗教家庭,但十几岁就对宗教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和抗争,她认为宗教对女性有偏见。

在她所处的时代,女性地位很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充满了男性优越感,她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体结构就是命运”的观点。你弗洛伊德说女性有“阴茎妒羡”,我偏说男性也有“子宫妒羡”。她认为是社会给女性带来了各种局限和负担,而不是女性天生的劣势,男人和女人的人格差别是社会文化造成的。弗洛伊德强调个体内在的生物因素,而霍尼强调个体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霍尼首次提出了女性心理学。

在学术推进上,霍尼说:“我们必须迈出决定性的一步——超越弗洛伊德!”她创立了神经症人格理论。1941年,由于她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弊端,被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强制开除。被开除后,她成立了美国精神分析改进会。为了传播她的思想,她设立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作为教学机构,开设了精神分技术的系列课程。她的《最后的讲义》一书就是学生根据她晚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霍尼独树一帜的举措,引发了美国精神分析界的大分裂,由此形成了以社会文化为主导的新精神分析学派。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是霍尼重要的代表作,确立了她独特的理论思想体系。书中主要阐明了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个思想是社会文化观,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决定作用,社会竞争对人性的扭曲,文化也是导致人们内心冲突形成神经症的根源。

第二个思想是描述了神经症的性格结构,焦虑与敌意,以及二者的往复交织,焦虑起源于童年,在亲子互动中,父母的基本罪恶诱发了孩子的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

第三个思想是防御机制,提出了对抗焦虑的四种防御机制:爱、顺从、权力和退缩。霍尼在书中描述了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对应的心理现象。

我推荐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缘由是,霍尼在书中所阐述的思想极具现代感,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特征与她所描述的何其吻合,在不同时空下的“我们时代”进行着历史的轮回。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决定作用

霍尼的社会文化观是对弗洛伊德生物本能说的一个重大改良,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她的理论观点,因为它气势磅礴。她跳出心理学家们从个体看个体的生物学视角,而是带我们从社会文化视野看个体与群体,给我们描述了大时代史诗般的特征,以及在大时代中现代人的社会焦虑。

霍尼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工业生产、经济危机、富裕与贫穷的多元切换时代,她看到了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冲击。这也为她提出社会文化学派奠定了基础。

霍尼非常重视社会文化的作用,她认为社会文化的作用大于生理作用,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决定作用。她通过四个方面来阐明她的观点。

当认识到社会文化对个体的重要意义时,生物学因素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就像原本具有良好家庭血统的孩子,由于家庭变故,无依无靠,浪迹社会,他的人格也会变得野性而失文雅。

社会文化会决定我们的人格。例如,在我们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不断地追求权力、声望与财富,因为这些会给人带来安全感,而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与经济大萧条让人们失去了自由与财富,焦虑由此而生。霍尼还举了一个相反的例子,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与我们现代人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不提倡对权力、名望、财产的追求,所以这些对他们毫无意义,他们能在没有物欲的环境中安然生活。因此,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我们不同的群体人格,个体人格体现的是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群体人格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国家、职业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例如,中国人是勤劳而善良的,这就是群体人格。群体人格的形成由社会文化决定。

在某一社会文化中,当绝大多数人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出现相似的身心反应时,这不是个体人性所产生的问题,而是时代特征所导致的,社会文化是根源。当某个人出现问题时,我们要从个体身上找原因;如果群体出现同样的问题,我们就要从环境中找原因。就像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高压状态已经成为我们百姓的生活常态。人类正处于一个社会流动加剧、社会变迁巨大、全球经济动荡的时代,这些时代特征给人类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原本充满奋斗能量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变得“佛系”或“躺平”了。

神经症人格,是由我们的时代和文化所存在的种种困境造成的。例如,当时的大工业生产,虽然带来了社会进步,却也给人类的心理适应提出了挑战,严酷的社会竞争导致出现人际敌意,生活无助产生的社会焦虑,非人化带来的精神空虚等。

由此,霍尼非常强调一个观点:文化中的困境应该为我们所具有的心理冲突负责。霍尼提出的上述四个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解释力。

霍尼的社会文化观给我们的启示

霍尼的这一思想依然适用于我们当今身处的现代化社会,她所述的社会特征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人们要面对竞争与友谊的两难选择,欲望与实现之间的差距,自由与无助的冲突。此外,物质世界将人客体化,非人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人被动物化(无须思考)、被机械化(没有情感)、被工具化(被当成工具),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被利用的冷漠关系,人失去了主体性,尊严被挑战,无休止的竞争让人间缺少温度。

如果人们失去了人的属性,人类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冰冷。同时,冷漠成为恶性竞争合法运行的条件,敌意渗透在很多关系中。

当敌意充斥在各种关系中时,敌意情绪进而会加剧竞争的残酷性,过度竞争使得社会更加“内卷”。“内卷社会”蚕食了年轻人巨大的身心能量,生活在“内卷环境”中的年轻人,承受了极重的心理压力,不安全感加剧,社会支持系统被撕裂。生活重负挤压着年轻人原本美好的期望,这让他们大都身心疲惫。

年轻人群体弥漫着广泛的焦虑,有人选择在竞争中继续厮杀,有人选择了“躺平”——这也是霍尼所说的无助式的生存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是社会焦虑的反映。渐渐地,一些年轻人变成了无情感、少思考的“工具人”,失去做人尊严的年轻人,精神价值在虚化,只为生存而活着。

霍尼自我探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霍尼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生命的高度取决于你对自己有多少程度的觉醒。

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探索的过程,而非外力的生拉硬拽。自我探索的过程不是让错觉迷幻住自己,在舒适区享受,而是要艰苦奋斗,要有绝地逢生的勇气;自我探索的体验是痛并快乐着,是一种由面对自我的痛苦向实现自我的喜悦的转化;由自我探索初期面对自我的缺陷所产生的痛苦情绪,到自我探索后期接纳自我与改变自我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再到最终获得自我实现后的高峰体验。

青年时代是一个奋斗者的最佳年华,个体可以通过多种人生尝试去准确定位自我,找准人生可实现的目标,付诸努力去实现它。不要将自己的美好年华浪费在无效的目标上,更不能放弃人生追求。在“自我欺骗下的躺平”依旧是在挥之不去的压力体验下的无助反应。但是,多数年轻人的“躺平”,只是疲惫不堪状态下的暂时休整,用以重新思考人生目标或人生转向,储备身心能量,蓄势待发。

霍尼在分析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时,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平衡三种自我、达成自我实现。她自我探索的过程与查尔斯·斯奈德的希望理论(hope theory)“不谋而合”,希望——决定一个人能否拥有卓越人生的人格品质,希望由目标思维(可实现的有效目标)、路径思维(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动力思维(努力实现目标的信念)构成。具备希望品质的年轻人更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霍尼的一生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早期女性心理学家的人生志向与学术品质,她以自我实践来证明心理学知识对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她用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思维解读社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霍尼就像生活在我们时代中的同龄者,描述着我们今天的心理感受,我们现代人所体验到的很多心理感受,在霍尼的著作中早有论述,这就是霍尼的理论极富时代感,现在读来也不过时的原因。她的理论对我们当今社会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现象依旧具有解释价值,特别是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点击上图,真正读懂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