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的音乐亲和跟大众没有距离,雅俗共赏,能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他的演奏不炫技,表演轻松令人愉悦;他举手投足中的优雅浪漫与他的音乐融为一体,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super star,音乐是他最享受的沟通方式,他乐在其中。所有这些润物无声,于无形中完成了音乐的普及作用,更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再者,在表现形式上,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古典音乐会有很大不同,观众不必正襟危坐,可以随时鼓掌欢呼,可以跟理查台上台下互动;在制作上声光电结合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在曲目上也大量安排了流行音乐、电影音乐,这些都是年轻观众最喜欢的流行化元素。克莱德曼不仅儒雅浪漫,他还有着法式幽默的一面。经常在舞台上设计一些幽默滑稽的桥段,活跃现场气氛逗大家开心,在轻松浪漫之余不乏风趣搞笑,这也应当是大家喜欢他的理由之一。
此外,每次他都会邀约小琴童与他同台演奏,在激励孩子们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小朋友的音乐社交礼仪。此次中国巡演,他还计划特别邀请当地的中老年钢琴爱好者合作,圆他们一个年少时的“钢琴梦”。
这恐怕也是音乐会真正能够被接纳,不停留在附庸风雅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克莱德曼一年接着一年的到来,他与中国观众的感情也愈加深刻。他找到了一种沟通感情的最佳捷径,那就是精心改编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去丰富自己的曲目单。这绝不是简单的讨好与迎合观众胃口,而是带着情感进行真诚的演绎。比如说,他早期改编的经典红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首次演奏获得的雷鸣般的掌声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有趣的是,克莱德曼尽管非常喜欢中国音乐,但是最早接触中国音乐并非在中国,而是在南美洲,那首曲子就是他最喜欢演奏的《梁祝》。每次在音乐会上演奏该首曲目,总能获得中国观众热烈的掌声,从中他感受到了某种不一样的心灵交流。
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能够持续十几年在中国最高议会大厅——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演奏中国曲目。他的经纪人的女儿——一位金发碧眼的八零后姑娘,为此专程从法国飞到北京,来亲眼见证理查的高光时刻。
克莱德曼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其中包含中国古典音乐、民谣、影视主题曲及流行歌曲。他的曲目单几乎每年都有更新,都会与时俱进地带给大家惊喜。比如《一条大河》、《山歌好比春江水》,比如《花心》、《爱如潮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000年,他将《我爱北京天安门》改编成现代钢琴曲。
2009年10月,他选择在北京首发其与著名中国词作家王平久合作的原创环保作品《蓝色的呼唤》。
自2006年,理查中国巡演一直邀请中国民乐演奏家同台演出,2022年,他与火遍网络的中国古筝青年演员“碰碰彭碰鹏”联合发表改编合作版《浏阳河》,2023年又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合作,发表基于中国民歌《茉莉花》及法国名曲《玫瑰人生》改编的《红玫瑰与白茉莉》,这使他持续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青睐,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不仅在中国演出,克莱德曼还把他改编的中国曲目带到了其它国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世界上不可能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但世界上每个角落应该都要有中国的音乐,因为中国音乐实在太美。所以,我要尽我的能力,把中国的音乐带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