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被蒋介石软禁33年,妻子让他婚内娶一护士, ... ·  昨天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蒙古帝国到底对俄罗斯做了什么?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05 11:50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没有蒙古影响的俄罗斯会怎样?


俄罗斯,巨熊一般的北方强邻,以其庞大的版图震撼着每一个看过世界地图的人。或许是出于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理,长久以来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着一个神话:俄国能“长”得这么大,全是靠当年蒙古帝国的影响,否则老毛子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而历史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罗斯羊遇到了蒙古狼


分裂的罗斯各公国


当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大唐帝国于公元9世纪下半叶走向崩溃时,在广袤无垠的东欧平原上,诞生了东斯拉夫人的首个国家——基辅罗斯。在短暂地辉煌了一把之后,这个年轻的罗斯国家就在公元11世纪分裂为十几个小邦。各路诸侯之间混战不断,热闹程度堪比春秋战国。

习惯了大一统的中国人,自然会把基辅罗斯的瓦解视为一大悲剧。但对当时的欧洲各国而言,这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同为斯拉夫人国家的捷克和波兰,就先后于1055和1138年陷入分裂,而同一时期的法国国王,实统领地不到3万平方公里。若假以时日,罗斯未必就不能如法国一般,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统一。但一场从蒙古高原刮来的狂风,则以其无坚不摧之伟力警告世人,历史没有如果。

这场狂风便是蒙古西征。1237年12月, 拔都统率蒙古军对罗斯各邦发动灭国大战,这一回冬天没有帮助俄罗斯人那内讧不已的祖先。蒙古军由北而南横扫多个公国,所到之处只留下皑皑白骨和断壁残垣,未被攻打的诺夫哥罗德也只得主动臣服。 随后,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开始了鞑靼人对罗斯二百余年的统治。

蒙古征服俄罗斯路线图

受制于稀少的蒙古本族人口与草原民族那粗陋的国家政体,金帐汗国没有建立一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去直辖罗斯地区,而是把它作为任自己压榨的藩属。 为保证统治和方便管理,汗廷一方面注意维持其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一方面又从众多罗斯王公之中, 任命一人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总经理”统管各邦、包收贡税。 同时,为使被征服者常怀惧怖,罗斯但有风吹草动,汗国即大动干戈。 仅在13世纪最后的25年里,金帐就15次征讨罗斯。

拼死抵抗而失败的罗斯人

在鞑靼人敲骨吸髓式的剥削与似无穷尽的兵祸打击下,罗斯社会堕入苦难的深渊。 城市衰落,故都基辅只剩下200间房屋。文教倒退,不少王公贵族都成了睁眼瞎。但文明的火种并未熄灭,希望的种子正在萌发。

即便是著名的亚历山大.涅夫司机 也只能向蒙古屈服


伊凡一世的奋斗


早年的莫斯科就是一个农家乐


公元1147年,莫斯科作为地名首次出现在编年史中。在随后的上百年时间里,它一直都是穷乡僻壤。其领主虽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之后,却也只是血统平平的旁支弱宗。

但这座小城就要时来运转了。 蒙古入侵逼迫无数罗斯百姓抛家舍业外出逃难,名不见经传却又地处东北罗斯腹地的莫斯科顿时成了难民们的应许之地。 并不高贵的血统则使其早期统治者全心全意地经营领国,不为华而不实的政治野心所分神。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座城市是如此的年轻,从零开始组织各项国家生活的君主得以不受传统的消极影响,使自己的政治核心地位从一开始就难以撼动。就这样闷声发大财了几十年,莫斯科公国终于要初露锋芒了。

1325年,伊凡一世成为莫斯科的统治者。 当时的金帐汗国在月即别汗统治下如日中天,而莫斯科的先君尤里,则在与特维尔公国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的斗争中一败涂地,并搭上了身家性命。

开局不利而又不可能读过《君主论》的伊凡一世,成功践行了马基雅维利主义之道。 他以忠犬之姿,逐渐获得了汗廷的信任。而当特维尔在1327年爆发反抗汗廷的市民起义时,伊凡更是不惜充当卖国贼,协助鞑靼人血洗该城。

极盛时期的金帐汗国


事后顺利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伊凡一世,立即将其以权谋私的天赋发挥至极。 他不仅利用包税制的弊端,将大量以大汗之名征得的贡税纳入私囊,还以手中特权去削弱竞争对手、吞并土地。

并非昏君的月即别汗显然不会任由自己的奴才如此胡来, 但精明的伊凡对此早有准备。 他以重金买通大汗的妻妾近臣,用本就属于鞑靼人的金钱腐蚀鞑靼人,竟使得生活在一片谎言中的月即别汗到死都对莫斯科信任有加。 善于使钱的伊凡因此获得了一个“卡利达(钱袋)”的绰号。

莫斯科市徽章

被厚颜无耻的外表所掩藏的,是钱袋伊凡的大智慧。 正因其奴颜婢膝,金帐汗国没有了征讨罗斯的借口,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终于过上了一阵太平日子,社会生产力开始恢复。又正因他善于敛财,莫斯科才能拿出巨量财富,去赎回被鞑靼人掳掠为奴的罗斯人,并出台各种经济优惠政策来吸引新移民,从而使得国力蒸蒸日上。

国力的上升也让罗斯军队的实力得到了恢复


来自宗教和文化的支持


皈依东正教 或许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大事


当时的罗斯,在东正教信仰、语言文字、建筑艺术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皆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西方史家亨利·皮雷纳曾为此感叹: 拜占庭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如果没有它,俄罗斯文明就成为不可解释的。

相比之下,鞑靼文化对罗斯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以至于普希金嘲讽道: 鞑靼人不似阿拉伯人,占领俄罗斯之后,他们既没有给俄罗斯以代数,也没有给她亚里士多德。

正因如此,在被蒙古征服后,罗斯人仍视早已江河日下的拜占庭帝国为亲爹,并把君士坦丁堡当做圣地。 而金帐汗国在建国之初,虽为巩固统治而优待东正教会,但当月即别汗于1313年正式尊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这种优待就被逐步取消了。影响力巨大的教会及其身后的拜占庭,遂开始扶持莫斯科。

步入衰亡的拜占庭帝国


在伊凡一世统治时期,莫斯科成为罗斯教会的领袖、“基辅和全罗斯总主教”的驻节地,即事实上的宗教首都。 多位由拜占庭钦点的总主教全力支持这个新兴国家。如当9岁的季米特里于1359年继承君位、下诺夫哥罗德公国趁莫斯科主少国疑之机夺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宝座后,正是靠总主教阿列克塞亲自出马与汗廷斡旋,莫斯科才夺回了大公头衔。

除此之外,面对不断抬头的地方分离思想,教会旗帜鲜明地支持罗斯统一。 它还组织人马编写记载全国历史的编年史,以提醒人们这个异族统治下四分五裂的国家仍应是一个统一的国。 莫斯科无疑是这一政治宣传的最大获益者。

总教主在莫斯科


在教会的精心呵护下,莫斯科平安度过了钱袋伊凡死后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幼主季米特里顺利成长为文武双全的英才。 1375年,季米特里迫使老对手特维尔公爵尊自己为宗主性质的“兄”,并意味深长地要求对方,在莫斯科同鞑靼人作战时必须出兵协同。

在混战中掌控了金帐国政的马迈,嗅出了来自昔日藩属的危险气息。为维持对罗斯的统治,他同积极东扩的立陶宛结成反莫同盟。大战一触即发。

1380年,马迈同季米特里决战于顿河流域的库利科沃原野。尽管此战的参战兵力被史书极尽夸大,可其意义却怎么也不会被高估——莫斯科领导罗斯联军击败了金帐汗国,成为全民族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梁赞公国的索封尼,为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叙事诗 《顿河彼岸之战》 来赞颂季米特里,这充分说明了莫斯科的威望已超越了各公国的疆界。 而季米特里也因此被尊为“顿斯科伊(顿河王)”。

尽管随后脱脱迷失一度复兴了金帐汗国,并迫使季米特里在表面上臣服,莫斯科却再也不似过去那般恭顺了。 汗廷甚至不得不写信提醒它名义上的藩邦之长,不应嘲笑大汗的使者、不应不去朝觐、更不应以国民贫困为由不纳贡。

1389年,顿河王季米特里去世。元气已经恢复的罗斯,在当时拥有大大小小130座城镇。 各地之间愈发活跃的商业联系为统一夯实了基础,文化也开始复兴,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而金帐汗国却在数年后遭帖木儿入侵,京城别儿哥萨莱被付之一炬。

库里科沃战役中的莫斯科军队



第三罗马诞生


对俄罗斯历史有着巨大影响的伊凡三世


1462年,当伊凡三世继位为莫斯科新君时,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三国已从金帐版图中分裂出去。 10年后,在罗马教宗的撮合下,伊凡三世迎娶了已于1453年灭亡的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