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体现国家意志,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集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顶尖石墨烯人才汇集地和高效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示范地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石墨烯创新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痛悼!知名演员凌晨去世 ·  2 天前  
新闻夜航  ·  涨了,涨了,暴涨!超388%!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BGF2024!青年科学家分论坛:集聚科创人才、勇担青年使命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11-08 18:54

正文

10月27日,为期3天的北京石墨烯论坛2024(BGF2024)在京圆满闭幕。本届论坛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注,来自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1000余位行业精英和多家媒体,共同参与这一场高规格行业盛宴。其中,青年科学家分论坛邀请到投身石墨烯领域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汇聚青年科学家力量,共同分享当前石墨烯的新研究成果,启迪新学术思想,创立新学术观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此,小编特地简要摘录嘉宾们在论坛上的报告主题和内容,以飨读者。


01





电子科技大学李雪松 教授 以《面向工业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制备与转移技术研究》为题, 介绍了基于铜基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技术在学术研究及工业制备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该技术在石墨单晶制备、褶皱控制等方面均获得很大突破。报告针对大面积、规模化、工业化制备所面临的现实而复杂的条件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02





新加坡国立大学邱智展 教授 以《二维莫特绝缘子中栅极可调谐电子孔晶体的成像》为题, 介绍了通过石墨烯的栅极可调掺杂在掺杂的Mott绝缘体RuCl 3 中实现失衡的电子-空穴晶体。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行空间成像,揭示了下哈伯德带(LHB)和较高上的哈伯德带(UHB)能量处两种不同的电荷排序。


03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苏阳 教授 以《二维材料的吸附现象及应用》为题, 介绍了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对金离子的超高、超快吸附现象,提出了表面石墨烯区域及氧化官能团区域的调控是实现高性能金离子吸附的关键机制。基于这一实验发现,开发了利用rGO从电子垃圾中精准、连续回收金离子的方法。


04





华中科技大学吴梦昊 教授 以《二维材料中的跨层滑移/摩尔铁电》为题, 介绍团队提出了一种跨层滑移铁电机制,通过计算发现某些体系邻层堆叠构型是对称的,但隔层堆叠构型却能产生对称破缺和垂直极化,在电场下仍可驱动层间滑移使铁电翻转,有望解释一系列实验现象;特定单层/多层石墨烯摩尔超晶格体系(比如1+3层转角体系)具有单一方向极化畴和非极化畴共存,使得体系在零电场下具有非零的总极化,且可以通过层间滑移来翻转,不同的铁电态具有显著不同的摩尔能带结构。


05





澳门大学孙鹏展 助理教授 以《二维多孔薄膜的分子离子输运性能》为题, 介绍当前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形成了普遍共识:虽然石墨烯只有单原子厚度,但晶格完全阻断所有气体与液体的跨膜传输,因此报告重点讲解了课题组围绕“原子级别多孔二维晶体的分子输运性能”方面 取得的研究进展。


06





国防科技大学王珊珊 副研究员 以《机器学习赋能的材料原子尺度显微结构解析》为题, 介绍了利用等变图神经网络,对结构多样、且存在随机大尺度晶格畸变缺陷的精准识别;以及利用解耦表征学习的生成式模型,构建显微图像高质量数据库,进而实现对二维范德华界面复杂层错(包括滑移堆 和扭角堆垛花样)原子级结构的解析。


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程群峰 教授 以《仿生二维碳纳米复合材料》为题, 介绍团队发现了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发了绿色低碳制造纳米复合材料的限域组装策略,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 ,为制备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08





上海科技大学王竹君 教授 以《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石墨烯的CVD生长》为题, 介绍了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作为一种宝贵的原位表面科学仪器的重要性, 以金属基底上的气相反应为讲解背景,深入探讨了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合成过程, 旨在强调直接观测技术对单层和多层石墨烯的生长动态和蚀刻特性的关键理解。


0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 罗达 研究员以《大气压下液态金属中金刚石的合成》为题, 介绍利用液态金属生长钻石的结果。开发了多种液态金属合金,由 Ga/Ni/Fe/Si, Ga/Co/Fe/Si 组成,实现了在1atm压力和1025°C下以甲烷为原料生长钻石体(数百纳米大小)和多晶金刚石薄膜(横向尺寸几毫米)。


10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黄时荣研究员以《机器学习增强二维纳米材料基电子嗅觉传感器和应用》为题, 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石墨烯单通道电子嗅觉(e-olfaction)传感器的发展,并提出一种评估其嗅觉性能的方法。


11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罗江波以《使用二维层状材料调节复杂氧化物中的氧空位》为题, 介绍高温退火过程中石墨烯层对SrTiO 3 (STO)中氧空位形成的影响,并发现得到了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支持,表明增加石墨烯层的数量会逐步减少STO中的氧空位含量,证明石墨烯在调节大块STO中氧空位形成方面的有效性。


12





广东工业大学杨寇 教授 以《基于二维材料的刺激性响应复合膜》为题, 介绍通过自组装方法将刺激响应聚合物封装在GO基质中,开发出新型刺激性响应材料,将为未来的二维智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视角。


13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杨程 研究员 以《轻质宽频石墨烯结构吸波材料的设计研制》为题, 介绍了目前结构隐身材料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并着眼需求牵引,从影响材料吸波性能的微观结构着手,提出带有孔隙结构的自由态石墨烯存在电导损耗、偶极极化弛豫、界面极化弛豫等多重吸波机制。


14





山西大学韩拯 教授 以《单片微雕的范德华纳米光机电耦合系统》为题, 阐述了团队关于单片微雕的范德华纳米光机电耦合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设计了一种制备基于范德华异质结的片上全二维垂直异质结构单步微雕的方法,实现了多层范德华功能材料的NOEMS原型。


1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