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tormzhang
这是一个奇葩号,分享的内容有互联网、技术、产品、科技、职场、人生等,总之,我是在扯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郭霖  ·  从源码到定制:全面解析 Android ... ·  昨天  
郭霖  ·  HarmonyOS ... ·  3 天前  
鸿洋  ·  初识Android内存优化 ·  3 天前  
鸿洋  ·  打造Android热修复专家 ·  5 天前  
郭霖  ·  浅析Android 资源加载,一眼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tormzhang

「裸奔」的数据隐私!

stormzhang  · 公众号  · android  · 2020-12-22 18:34

正文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2.7 分钟。

前一阵,美团的事件,引起大家热议,所有人都谴责所谓的大数据杀熟,说句真心话,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和业内知情者,我真的见怪不怪,我甚至比较惊讶的是,我一直认为这是业内常识,甚至之前旧文都给大家科普过。

然而引起的发酵,还是远超我想象,又印证了那句话,你以为的常识,在中国有绝大部分人依然是不知道的。

互联网看似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但是信息茧房永远没法消除,甚至根据个人喜好的算法推荐时代,这个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今天,就来再次跟大家说说大数据杀熟这个问题,其实本质上还是业内的数据隐私问题。

不夸张的说,我们的数据隐私,其实都在裸奔。

先说回美团那个事情,在我看来,那位博主发现这个现象真算是误打误撞了,因为就证据方面是没法证明美团大数据杀熟的。

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理解了。

大家都购买过各大视频、音乐网站的会员吧,比如你想买 A 平台的会员,其实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 A 平台官方购买的会员往往是最贵的,而你在 B 平台购买 A 平台的会员往往很便宜,有时候甚至白送。

但这不叫大数据杀熟,这叫拉新获客。

因为 A 平台售卖自己的会员,是合理的,没有额外的推广成本。但是如果 A 平台今天在 B 平台推广自家的会员,这种拉新获客是有推广营销成本的,那么 A 平台就会让出一部分利润,以福利的方式吸引 B 平台的用户购买自己家会员,所以会便宜,这样拉新相对就比较容易。

其实最常见的是 B 平台售卖自己家会员的时候,往往会连带赠送 A 平台的会员,比如,我们常常办一些套餐,会额外附赠一堆会员,这个很多人都经历过。

我说了,这种真不叫大数据杀熟,它就相当于让出一部分利润用来拉新获客。

任何平台对拉新都是极其重视,极其愿意付出成本补贴的。

你可以看下各大平台,基本对新用户都会有各种福利,不管是让你消费第一单返现也好,还是第一次办会员优惠也好,这是很普遍的。

再说个,早几年 P2P 火热的时候,我知道业内一些朋友,就去各大平台注册新用户薅羊毛的,因为新用户那些平台给的福利都相当大,我见过最夸张的,是有个朋友,薅了上百家平台的羊毛,薅完享受完福利就撤的那种。

那么真正的大数据杀熟是什么呢?

再举个例子。

今天咱们去一个电商平台购物,都是老用户,都是非会员的情况下,很可能我们买同一件产品,我们最后成交的价格不一样。

因为平台可以拿到我们的所有数据,比如你平时买商品都是买的很便宜的,而且凑各种优惠,那么平台就会认为你是价格敏感用户,另一个人平台买东西很果断,几乎想买的直接就买了,从没用过各种优惠,客单价可能还比较高。

那么你们俩在面对同一个产品,很可能最后成交的价格会不一样。

当然,有些平台不会这么明目张胆,让你们看到的价格不一样,那不露馅了么,他们会以所谓优惠券的形式给你。

很多人通常遇到过这种,你把一件产品加入购物车很久了,但一直觉得贵,突然的某一天私信里甩你一张优惠券,你可能就直接买了,但是另一个人,人家就直接买了,没任何优惠。

这种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杀熟。

而且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数据平台都知道,说白了就是,平台知道你的消费习惯,喜好,消费能力,城市地区,经济实力等等数据,他们有各种操作空间,而普通人,你一无所知。

有人可能会问?

干嘛这么恶心,直接以最高价格卖,不是利润最大化么?

这只是理论上的利润最大化,因为你按照最低价卖,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他们不会成交,但是按照最低价卖的话,对于消费能力高的人,利润就少了。

所以,这时候大数据杀熟就发挥作用了,针对不同的人群,尽最大能力让产品成交,然后不同的人赚取的利润空间不一样,从商业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利润最大化。

其实,大数据杀熟归根结底还是数据隐私问题,平台可以拿到用户的各种数据,甚至有些平台到发指的程度。

很多人一定会纳闷一个这样的问题,说我在哪里点到一个东西,或者提到一个东西,到另一个平台就自动给我推荐这个产品了,是不是被监控了?

一般情况,平台当然不可能也不敢监控你,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数据其实是通的。

我说几点。

比如你以为平台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很多广告平台是互通的,输入法是互通的,剪切板是互通的,甚至于,手机系统是互通的。

这里再给你们说个,我以前是做安卓开发的,因为安卓系统的机制和权限问题,在手机后台就可以拿到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

比如我随便在后台开一个服务,早期可以很容易的获取到用户手机的 App 安装列表,有人问,这个数据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了去了,因为每个 App 都是有固定人群的,你装了房贷车贷 App,证明你是有车有房一族,你装了母婴类 App,说明你是宝妈,你装了炒股 App,说明你是炒股人士,等等等。

这些数据都可以做到相当细的人群画像,然后了解你更多消息,就可以针对性的推送他们的广告营销了。

这里提下,用户画像跟你真实的行为可能会不一致。

比如,你装了母婴类 App,也许是个宝爸,或者还不是宝妈,打算要宝宝,用户画像可能会认为你已经是个宝妈了,但是这不重要,起码把你的行为归类为宝妈行为是合理的。

所以,数据划分的人群画像也许不精准,但是数据反映出的行为多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还有再说个,做安卓开发的都知道,有很多第三方服务,如推送啦,数据统计啦,而且多是免费,但这些第三方服务很多 App 是共同集成的,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有更大的权限和可操作空间,所以现在知道他们虽然免费,但是有一套自己的盈利模式了吧。

其实不止平台啦,更大的源头,运营商,嗯,这个不能多说了,你们懂得。

数据的贩卖和隐私真的太他妈普遍了,我想绝大部分人都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比如你在某证券公司开个户,开户成功的十几分钟内之后,就会收到一大堆广告营销电话来了,推荐你炒股的,推荐你理财的,推荐你贷款的,简直丧心病狂到发指,而且各大平台都一样,没谁能幸免,甚至于各大平台间会互相贩卖数据。

我曾经还做了个实验。

为了验证哪些平台的数据隐私泄露有猫腻,我在 A 平注册的名字叫「A 总」,在 B 平台注册的叫「B 总」,以此类推,这样注册完成之后,接到营销电话之后,电话那头的称呼基本就暴露了哪家平台有猫腻了,然后最后结果让我很失望,很少有平台没有猫腻的。

真心的,数据隐私这块,我曾经不止一次科普以及呼吁,然而有心无力,小到平台,大到系统,甚至再大到运营商源头,源头都有问题,你们想想怎么解决?

所以,现在的我,已经习惯数据裸奔的互联网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备几个手机号和微信号,再尝试体验第三方服务的时候,尽量用小号,而小号的电话从来不接,目前为止,我小号的电话营销几乎每天没断过,但我从来不接,因为我知道,小号电话的那头,又是一例营销甚至诈骗人员。

现在的时代,说的好听点叫算法推荐,个性化定制,但是难听点就是基于你的各种数据,去做他们利润最大化的业务,大数据杀熟,数据隐私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没别的办法,作为个人实在有心无力,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关注到这个问题,然后引起上面重视,只有从政策上能加大打击力度,出台强力的法制法规,唯有这样,才能一点点改观。


推荐阅读:
先做个草莽!
我,又创业了!


前自学程序员&产品人,现自由职业者
回复「关于」了解更多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