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省食药监局抽检饮料等5类164批次样品,检出咸家友缘牌酱香猪耳中检出莱克多巴胺(一种“瘦肉精”)超标。
对大多数人而言,瘦肉精不是一个陌生名词,每年都会曝出相关事件,将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地摆到大众面前。
屡次见诸报端的瘦肉精究竟是什么?
其实它不是一种特定物质,任何能够抑制动物脂肪的合成,促进瘦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瘦肉精”。
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食安办〔2011〕14号)规定的“瘦肉精”品种目录,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硫酸特布他林等。
目前,公众所指的“瘦肉精”是一类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俗称β-兴奋剂)类化合物。
人们更喜欢瘦肉率高的猪肉,而瘦肉精使用正好迎合了这一嗜好。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瘦肉精,加快脂肪代谢和转化,能提高猪的瘦肉率。
不仅于此,给猪喂食瘦肉精,还能使猪的膘形更好看(不长肥膘,不掉肚),屠宰后肉色鲜艳,瘦肉多、脂肪少,卖相好;另外,瘦肉精能促进猪的生长速率,缩短出栏时间。
但是瘦肉精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由于属于非蛋白质激素,耐热,使用后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一次食用含有大量瘦肉精的猪肉制品会中毒,人体可能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每次食用得不多,但慢慢累积也会引发中毒。
2012年8月湖南发生过1起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的牛肉引起的中毒事件,发病85例。广东、湖北、上海等多地均曾出现“瘦肉精”恶性中毒事件。
因为对人体有害,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但多年来,瘦肉精风波多次见诸报端,这个餐桌上的“毒瘤”未被根除。
2009年安徽省质监局曾经通报,阜阳“雨润”、合肥“腊味思”各有一批次午餐肉和腊肉检出含有“瘦肉精”。
虽然雨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午餐肉是雨润为数不多的高温产品之一,产量和年销售额都很小。但这些产品最终流入市场显然暴露出了雨润在检测方面的漏洞。
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是2011年央视315抛出的食品安全重弹——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遭曝光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此事几乎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滑至谷底。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鞠躬道歉。图片来源:CFP
据双汇集团负责人介绍,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持续开展生猪瘦肉精头头检验,瘦肉精生猪连续四年逐年下降,截止2014年底,检出率已下降至0.09/万。至今已实现瘦肉精生猪零检出。
瘦肉精风波使双汇损失惨重、“痛改前非”,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从饲养到屠宰,从运输到进入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要经过五六道关口,各种证照、检测手段悉数上场。
2012 年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66.4万人次,抽检各类样品1040万批次,查处“瘦肉精”违法案件124起,移送公安机关95起……这些举措、制度、体系、监管也产生了显著效果。
相比2001年因农药、“瘦肉精”造成急性中毒事件611起,2013年此类中毒事件减至十几起。据农业部监测,2013年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为99.7%,“瘦肉精”问题总体可控、稳定向好。
但是,牵动公众神经的瘦肉精事件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依然时有发生。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在出现假冒绿色猪肉、狐狸肉冒充牛肉事件后,沃尔玛再次被检出含有“瘦肉精”猪肉。
同年,金锣公司生产的生鲜肉两次被抽检出含有瘦肉精,芜湖乐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卤猪笑脸—酱卤肉制品检出瘦肉精。
2016年,青岛城阳区生鲜肉交易大厅1批次生羊肉被检出瘦肉精超标,济南天鼎惠羊肉片(速冻生制品)的一批产品检出瘦肉精……
事实证明,瘦肉精似乎一直在等待机会,时不时地出来害人。
瘦肉精存在暴利是许多商家铤而走险的不二理由。保守估计,瘦肉精生产、销售总的毛利润率超过500%,是商家获利的法宝。
添加瘦肉精后,毛猪单价每斤涨0.2元,以一头猪200斤计,养殖户就能多赚40元;而猪贩将之拉到交易市场后,每头猪可以再多赚数十元,甚至百元以上。
处于效益考虑,他们生产出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猪肉,消费者却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辨识猪肉是否添加了瘦肉精。
在国家明令禁止和穷追猛打“瘦肉精”的态势下,不法分子在也在挖空心思与监管“斗智斗勇”。
一方面是制售环节更加隐蔽。广州一被检出“瘦肉精”的涉事饲料店,其招数是平时饲料不添加“瘦肉精”,有需要时才添加,并与养猪场单线联系,构筑直接输送的暗道以躲避检查。
另一方面,养猪场饲喂“瘦肉精”隐秘。中猪不喂,大猪阶段才饲喂以避开常规检测期。猪场仓库饲料没有瘦肉精,饲养槽里的才有也是一招。
检测方面,“瘦肉精”检测成本高。据报道,一个瘦肉精的检测试纸38元,且试纸只能说明可能存在问题,最终确认需要实验室检测,而实验室的检测,每份尿样需要800元,这是一笔巨额费用,所以往往采用抽检方式。
根据农业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方案》,测样品采集要求为:
同一批猪(牛、羊)50头(只)以下的,至少抽检1头(只);50头(只)以上的,按照不少于3%进行抽检。同一批猪(牛、羊)来自多个养殖场(户)的,抽样样品应涵盖每个场(户),每个场(户)抽检数量不少于1头。
农业部兽医局通知截图
而此前抽检率为2.5%,在概率因素影响下,部分含有瘦肉精的肉可能逃过检测,所以“瘦肉精”总是打而不死,死灰复燃。
有漏网之鱼,是因为网不够密,监管执行不到位;要么是网破了个洞,监管仅仅流于形式。不可否认,目前仍有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监管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起到监督检查的实际作用。
2015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显示,含有沙丁醇胺 (俗称“瘦肉精”)的畜禽肉又摆上了消费者的餐桌,曝光的不合格猪肉,有不少是品牌食品企业生产的。
然而部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中,甚至没有要求检测“廋肉精”等违规添加剂。一个生产者如果做成了“大企业”,主管部门也就未必能够对它进行监管。
即使它们有违法行为,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结果,当地政府就不希望“影响企业运作”,这是“瘦肉精”再上消费者餐桌的根本原因。
“瘦肉精”牵扯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相关,如何全面彻底禁止“瘦肉精”又是一个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表示,农药、兽药残留等主要发生在种养、流通和运输环节,农业部将继续严查打击“瘦肉精”,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期待国内禁止“瘦肉精”的问题能够早日摆脱“禁而不止”的怪圈,在百姓身体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借机重塑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一看:看猪肉脂肪(猪油)。一般含瘦肉精的猪肉肉色异常鲜艳;生猪吃“药”生长后,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后臀肌饱满突出,脂肪层非常薄,两侧腹股沟的脂肪层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密,甚至充血。
而对于羊肉,好的羊肉肉壁厚度一般在4-5厘米,用鼻子闻会有一股浓烈的羊膻味。瘦肉精羊肉肉壁厚度只有2厘米左右(因为催生快,所以长得比较精瘦),同时羊膻味很淡而且带有点臭味。
✤二察:观察瘦肉的色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为鲜红色,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三测: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后1小时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华商报、新华网、中国医药报、人民网、烟台日报、新京报、法制网、中国消费者报、半岛都市报、大河网、中国经济网、荆楚网、 现代快报、中国科技网、齐鲁晚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