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关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车企的高速成长与全球排名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洪九果品和丰田的发展历程,探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新旧势力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提到了洪九果品和丰田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策略,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变化。
文章关注了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以及传统汽车巨头面临的挑战。提到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中国车企的崛起对传统汽车巨头产生了影响。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洪九果品和丰田的发展策略,探讨了它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策略。洪九果品通过创新模式,从源头控制货源,建立自有品牌与供应链系统,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丰田在面对困境时,通过加大投资、转型高端市场等方式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文章讨论了新旧势力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当下市场的形势。面对新势力的压力与新技术的挑战,传统企业需要找到革新求变的方法,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0秒,让你选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十家企业,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
是科技先锋
苹果、微软?还是传统制造业的
丰田、大众?还是三桶油、国家电网这类能源巨头?
如果简单粗暴地以营业额来计算,那毫无疑问
还得看零售和电商:
沃尔玛连续11年蝉联榜首,亚马逊紧随其后,再往后才轮得到各位能源巨头。
把视角拉回到汽车行业,社长却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发展迅猛的中国车企像是比亚迪、吉利等等,排名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奇瑞也首次上榜。但
在国内“吃瘪”、销量大跌的
的全球品牌,居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国内销量下滑6%左右的丰田,排名从19名上升到第15名;销量暴跌20%多的本田、通用甚至前进了十几名,更不用说奔驰宝马这种豪华品牌了。
那么,丰田本田们难道真的只是在国内受挫?
中国车企们的高速成长,
又是否能在本质上动摇这些百年巨头们的未来?
这一刻,我们还要再等多久?
这些疑惑,在我拆开一颗榴莲后,突然“悟”到了答案。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几乎成了所有车企的噩梦。
丰田等日系车却顺势而为,以节油的小型车成功敲开美国汽车市场大门
,从此逆势崛起。
也是在那段创造奇迹的年头里,
中国重庆市一个年幼的男孩失去了父亲,与母亲仅靠着一亩
红薯
地艰难度日。最困难时,母亲甚至有过轻生之念,要拉着年仅10岁的少年跳河。
自那时起,
让这个家“过上好日子”就刻进了少年邓洪九的血脉当中。
可在那个物资贫瘠的时代,
到底怎样才能创出一番天地?少年邓洪九没资格想太多,只是在17岁时挑起扁担走上了朝天门码头,成了出卖体力为生的“棒棒”中的一员。
虽说靠膀子力气只能攒下微薄的家底,但邓洪九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方向——
零售,
也就是卖水果。
在改革开放的时节,客流量大的码头正是小本生意的沃土,而脑子灵光的
邓洪九很快发掘到了一条捷径,
那就是提前称好水果售卖。这让他卖得又快又多,很快攒下了第一桶金。
随后,邓洪九又发现了新商机——把
老家长寿县3毛一斤滞销的红橘子运到重庆,能卖出两倍多的价格来!
于是他当机立断,用之前攒下的2000元本金大着胆子做起了水果批发商,产品也扩充到橘子西瓜等许多品类。
几年间就成立了洪九果品,生意更是从重庆扩张到了西北、华北等地。
如果说搞水果批发只是邓洪九胆子大、赌对了
,并没有什么对时代大势的把握。那么2005年洪九果品的重大转型,或许就能解答何为“顺势者称雄”。
和丰田靠石油危机崛起的故事一样,洪九果品的崛起同样因为一场
“
天下大势”之变。
2005年,
国内对15种台湾进口水果采取零关税政策
,让邓洪九敏锐地意识到进口水果赛道潜在的商机和未来。
没错,在当时那个国内水果产能与品质都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之需求的前提下,进口水果的稀缺性、零关税等优势累积下来,简直就是“天选爆款水果”啊!
于是,洪九果品当机立断,将主营方向转为进口水果。
他再一次赌对了,来自台湾的芒果、莲雾、椰子、菠萝都广受好评。
更关键的是,
许多超市为了能拿到他的优质进口水果,同时答应了洪九果品其他水果的进驻。
于是,
一场政策的“势”,被洪九果品借力成为自身开拓新分销点的“势”。
这套打法,其实和当年丰田借“国际石油能源高价”的势,形成自家“节油低价的小型车”进军美国市场的势,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很快,洪九果品也遇到了和当年的丰田一样的困局。
那就是大势之下,与旧有“力量”的对抗。
1981年1月29日,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了一款名为《丰田入侵》的纪录片
,用源源不断走下产线的丰田汽车对比着美国大名鼎鼎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的萧条与落寞。
这背后,是日本汽车年产量在
1980年
就已经达到1100万辆,不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还逼得美国汽车巨头纷纷陷入亏损。
克莱斯勒亏损17亿美元,福特公司亏损15亿美元,通用亏损7.63亿美元……
为此,克莱斯勒和福特联起手来对日本提出反倾销诉讼,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也发起打砸日本车的“特别行动”。
相比之下,洪九果品的困境虽然没有这般暴戾,但也同样致命:
这一刀,扎在了零售业最为关键的供应链上。
当时,邓洪九虽然能拿到大量的进口水果,但货源都来自于厦门、广州等地的进口水果商贩。价格居高不下,还在货源上屡遭掣肘。
毕竟大环境供不应求,拿到进口水果的可以是洪九果品,也可以是洪十、洪十一……
到底什么才能成为洪九独树一帜的“立身之术”?
压力之下,
邓洪九非但没有认输反而开创性地
探索出了中国水果零售界“抛掉中间商”的
新模式。
洪九果品直接将手伸进供应链的源头——果农。
先派人去海外直接进行源头采购,再于当地建厂加工、分拣、包装、运输,最后形成自有品牌与独特的供应链系统,可以直接对接各地商超、分销商。
2012年的洪九果品,就
投资1亿元在泰国建厂,直接收购当地水果转运到国内售卖。
没错,就是2012年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直营模式的那一年,洪九果品在水果零售业也采用了类似的操作。
由此,洪九果品在借势的东风下扬帆起航,形成了
包括
榴莲、山竹、龙眼、火龙果、车厘子及葡萄的六大核心果品,以及柑橘、苹果、芒果、猕猴桃等次要品类。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然就是榴莲!
有着“榴莲大王”之称的
洪九果品
,在2022年就卖出约2500万颗榴莲、价值40亿。
号称中国市场每卖出10颗榴莲,就有1个来自于洪九。
而洪九从源头端控制货源,再以优秀品质得到销售端的消费者认可,最终反向成为在源头端的话语权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
属于洪九果品的“飞轮效应”。
在蓄力多年推动“飞轮”后的洪九果品,只会越转越快、越转越强!
凭借创新模式的
洪九果品,一举
成为诸多进口水果的“唯一批发商”,年营
收从20.78亿一路飙升到150.81亿,并且
在港股顺利上市,成为中国水果第一股!
股价仅用4个月就上涨超过270%,市值高达600多亿!
而这一切,当年的丰田也曾做到过。
在面对美国政府与民间的围追堵截,甚至
美国政府直接从政策上对日本汽车出口数量进行限制,
要求
日方自愿出口配额,也就是为日本每年对美出口车辆设置上限。
即:自1981年4月起,为期三年,自愿配额168万辆(后改为193万辆),视情况决定否需延长至第四年。
为此,当时的日本首相还曾在日本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说,恳求每个日本人去买100美元的美国商品。
要知道,几十年前的丰田可是要低下头到美国福特去学习汽车生产技术,如今却差点“逼死老师”,并被“老师所代表的旧势力”反手逼到绝境,
这简直是倒反天罡。
有意思的是,和当年找到
精益生产之术、立下了品质可靠的标杆一样,丰田再次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从配额开始,
丰田就走向了美国本土,雇佣曾经打砸丰田汽车的美国工人并和福特共同建设美国第一座合资工厂。
通过加大在美国的投资,
十年之内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在内,几乎所有日本汽车大厂都在美国有了自己的汽车组装工厂。
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纷纷面世并做大做强,
助推日系车将美国
市占率从22%一度提升至35%。
直到特斯拉出现前,都是美国家庭购车的首选。
邓洪九曾说
:“洪九果品的选品逻辑就是选择增速更高、中国更缺的品种!
这是我用30年大量试错、琢磨出来的。
”
这一切,让邓洪九走向成功。也正是这一切,成了挥向邓洪九的屠刀。
二十年前,中国国产水果种类、产量都非常有限,物资紧缺让进口水果成为“价虽高、质却优”的爆款。
但随着近十年农业发展,不论是当年昂贵的榴莲、车厘子、莲雾,还是芒果、椰子,早就已经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曾经的“车厘子自由”、“榴莲自由”、“阳光玫瑰自由”,如今已经在十几元、二十几元一斤的价格中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
新时代的“势”再一次如巨浪般打来时,洪九果品似乎成了当年的旧有势力。
每日优鲜、盒马鲜生这些线上商超的入局,乃至社区团购等新形式的出现,不仅复制了洪九在源头端拿货的模式,甚至直接跨过分销商,直接卖到了C端用户的手中。
这一下
,可以说是直接取消掉了洪九果品在内的所有分销商!
与此同时,洪九果品还因为上游果农需要提前付款预订、下游经销商需要赊欠货款提货的规则,成了在中间巨额垫资的“血包”。
可以说,洪九的营业额越高,需要垫付的钱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