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零售业,近期又迎来了一只“风口上的猪”。
在亚马逊Amazon Go线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后,国内的无人便利店终于迎来了集体爆发期。
7月3日,国内首家投入商用的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并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无独有偶,另一家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近期也宣布获得创新工场3000万元融资,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无人化场景的企业。
有意思的是,快消界的龙头老大同样“不甘寂寞”,也来无人零售领域插一脚。
6月25日,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新闻令零售圈内沸腾了起来。
作为“新零售”的倡导者,阿里巴巴不甘落于人后,无人超市“淘咖啡”也在7月8日-12日举办的淘宝造物节上亮相。
资本青睐、巨头进军,一时间无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风头浪尖之上。
就目前看来,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设想都很美好,但对消费者而言,未来无人商店的应用究竟是触手可及还是镜花水月?
1
为什么都选择便利店?
从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参与方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欧尚、大润发为首的传统零售,一类是以瑞典初创公司Wheelys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类则是家居品牌居然之家、快消公司娃哈哈为代表的跨界运营企业。
先不论无人技术成熟与否,为什么企业争相选择进入的是过往毫不起眼的便利店?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
货圈全创始人张泽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至少有560万家杂货铺,这560万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差不多10万亿,“无疑是个巨大而又杂乱的市场”。
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也将在7月中旬推出无人便利店品牌EATBOX,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城市化高度发达、人群密集程度加剧的情况下,便利店毫无疑问会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2
技术不够人来凑
不可否认,无人便利店获得资本青睐有其优势所在,直观感受是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大幅下滑。
以缤果盒子为例,其有中号盒子、大号盒子两种规格,分别为12.48平米、15.6平米,主要经营快消品、鲜食,拥有500—800个SKU,官方称15平方米盒子可售卖的数量与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
但前者造价(10万)约为后者的1/4,试错成本低,而且其自带升降系统,能随时移动位置,可减少拆迁、装修造成的成本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零售业态如何变化,提升运营效率是永恒的目标。
无人便利店节省人力、租金成本,但管理成本是否真正降低还有待观察,原因在于当前技术应用并不成熟。
无人便利店运用到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这些技术独立开来是成熟的、可实现的,但是如果要全部搭载在一家便利店上,适合消费者随机无序购物的话,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
Amazon Go出现了一旦选购人数超过20人,Amazon Go的整套设备就很难追踪用户以及手头上选购商品的状况,这也导致其首家Amazon Go门店因为技术故障推迟开业。
便利店的核心是提供便利,如果技术系统不支持,那么无人便利店就失去其核心价值,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因此,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便利店仍欠火候,短期内并不具备实现规模化运营的成熟条件,只有技术质变,才有望进入复制推广的高速扩张期。
3
低成本可能是个伪命题
虽然宾果盒子的设想很好,但成本的核算可能不是这样的。
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曾经算了这么一笔账:
“无人便利店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成本,假如一家夫妻老婆店需要雇用2人,无人便利店一个月省了10000元的人工;普通便利店需要4人,则省了20000元。”
然而,在计算前期投入方面,无人便利店对比普通现代便利店则高出了太多。
“夫妻店: 50000元/50平方=1000元/平方;普通便利店:150000元/70平方=2143/平方;无人便利店:200000元/20平方=10000/平方。”
不过,对于前期的高投入,无人便利店的进军者们都信心满满。在他们看来,当门店开到一定规模,成本会被迅速摊薄,甚至随着技术的改进,可以做到半年内回本。
但想要做到快速回本的前提是无人便利店的生意比传统便利店要好,但这有可能吗?
4
贩卖商品雷同,竞争力何在?
便利店一般售卖的商品都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快速食品、饮料,这些日常标品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便是价格比传统便利店的要低一点,但这也仅限于跟传统便利店竞争。
那么无人便利店之间的竞争呢?无差别的商品,无差别的价格,如何快速形成品牌竞争进行迅速扩张?
即便要靠其他变现渠道形成品牌认知,也是在后期,前期只能靠营业额。
再者是服务问题,冰冷的机器真的能打动消费者吗?
目前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通过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来获取认可,而很多的服务目前仍然依靠人力。
现在在路上我们随处可见自动贩卖机,但它在中国的使用率真的不高,无人便利店与自动贩卖机难道不是同个概念?
用冰冷的机器来代替温暖的服务,无人便利店有存在着变成街头垃圾箱的概率。
最后是素质问题,我不想拿国民素质说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什么社会总有那么一小撮素质低的人存在,而他们的破坏力比大部分安分守己的我们都要强。
共享单车自面世,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企业,无人便利店亦然,光靠黑科技真的能拦住“有心人”?如果有人在里面直接开吃怎么办?
再者,即便能拦住“有心人”也难保它不会变成流浪汉的住所。
素质问题在国外的解决方式是信用,而中国的信用体系尚在建设中,也就是说,中国的信用体系一天没建成,无人便利店就不可能大规模复制,也就不存在风口这一说。
目前来看,无人便利店确实带动了零售新形式,无论它是不是风口,传统便利店的转型都迫在眉睫。
其实不止便利店,所有的传统零售都应朝着互联网思维,增加附加服务,融入大数据应用等方向转变,才能继续存活。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