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强地图警示中国需走三条正路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罗天昊国与城,
ID
:
Luotianhao99
)
正道茫茫,上下求索。
近日,财富杂志发布
2017
年世界
500
强名单,引起强烈震动。
2017
年,中国共有
115
家企业入选,仅次于美国的
132
家。入选企业数量,正好与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相符。
但是,细究起来,中国入选企业的分布,却非常有意思。
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总部所在地,绘制一张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俨然成为世界
500
强的中心,在入选的
115
家企业中,除去港台的几家,大陆企业有
103
家,其中,总部在北京的,竟然在一半左右,也就是,北京拥有的
500
强企业总部的数量,足以抗衡其它
30
个省市的总和,而前十大企业中,从国家电网到中国银行,总部在北京的竟然占八个。可谓雄霸天下。
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所在行业,来绘制一张图的话,我们亦可发现,
入选的中国企业,多集中在石油,金融,电力,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和政策垄断性行业。此外,地产企业有五家入选,而其它国家,基本不存在地产企业入选这种情况。
如果按照企业性质划分,
则中国大陆入选企业,仅有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
。
从
500
强地图,即可知未来
中国经济改革三大方向,分别为,实体经济振兴;民营经济崛起;区域经济均衡。
(
1
)第一条正路:鼓励实体经济,鼓励市场化行业的发展。
更深入地看,中国企业跻身《财富》世界
500
强的公司大多属能源、银行、汽车、电力等行政垄断型行业,
大陆前十名中,就有两家石油公司,四家银行。
从全球领域来看,
500
强上榜企业,多为实业公司,
上榜最多的美国,其最有活力的公司,亦为实业公司,如苹果,可口可乐等。
同为中国企业,
大陆上榜企业,与台湾上榜企业,亦区别重大
。台湾上榜的几个企业,如鸿海实业,仁宝电脑,广达电脑等,几乎全部都是制造业,而且集中在电脑制造。凸显了台湾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对于实业的坚守与坚持。显示了台湾经济的
深沉与厚重
。
以企业发展动力而言,
其他国家入选
500
强的企业,多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导,
而入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则是
以政策性垄断为最大优势,未来中国需要激发竞争性行业的活力,提倡更为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同时,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出现实业危机,尤其是作为穷国,制造业遭遇困境,而部分产业畸形发展,
未来中国需重振实业。抑制地产金融财阀,抑制权力垄断行业。
(
2
)第二条正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最近几年,民营经济的
GDP
约占全国
GDP
的
60%
左右,据正常推算,民营企业产生世界
500
强的比例,也应该在
60%
左右,但现实却是,入选的民营企业,仅占总数的
20%
。比例严重畸形。
虽然上榜的民营企业逐年增加,但是总体而言,仍然是央企
“一统天下”,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其他国家,都是民营企唱主角。民企弱,官企强,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只会进一步阻遏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效率上讲,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于官营企业。
在净资产收益率(
ROE
)榜上,中国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华为、美的、腾讯、吉利,都是民营企业。而在排位上升最快的企业,也是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恒大。恒大今年以
318.28
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
338
名,较去年大幅上升
158
位,从
2009
年至
2016
年,恒大净利润增长超
16
倍。
数据显示,中国
109
家上榜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
ROA
)仅为
1.65%
,一块钱的资产只能产生
1.65
分的税后利润;甚至其中还有接近
10
家企业盈利竟然是负。而美国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
4.79%
,是中国企业的
2.9
倍。
两相对照之下,可知官办企业拖了后腿。
张德江在重庆救火时,曾安慰民营企业家,称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经济就有活力,民众就富裕。所以
,中国未来更重要的,不是争得更多的世界
500
强,而是在国家内部,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
3
)第三条正路: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央企总部可多数分散全国。
在入选全球
500
强的
103
家大陆企业中,
56
家总部在北京。包括三大石油企业、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等。中国最大的经济强省广东,加起来也不到
11
家。不仅如此,全国所有其它地方的
500
强数量加起来,都不敌巴掌大一小块的北京。
并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却拥有中国最多的世界
500
强的企业,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现象。
可以想象,美国的富豪都来自华盛顿,那会是什么情况?说明美国已经蜕变为权贵的国家。作为一个典型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国家,美国富豪最多的地方,是在经济中心纽约,不是华盛顿。同时,美国的
富豪分布很均匀和分散,世界
500
强的产生也很均匀和分散。
中国不一样,北京不仅是政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说明中国离市场化还有一点差距,权力对资源的配置还是非常强的,市场还没有成为完全主体。
这也是未来中国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在广被诟病的“跑部钱进”之风中,除各个国家部委之外,央企亦成为地方重点攻关对象,北京拥堵,央企扎堆也算上一份。由此,迁出央企总部,有利培育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央企意味着什么?其雄厚的实力,巨大的投资能力,对于区域经济现实拉动作用巨大。
大致来说,央企的分布,应该与当地的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大致等同,并在此基础上浮动。
就经济总量、管辖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北京北京都不应该拥有过多央企。
当下,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很多地方增长乏力,尤其是民营经济受困。而国企,尤其是央企,力量越来越强,对于经济格局的改变能力强大。有时候甚至一个央企的投资,就彻底改变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版图。比如湛江,其
2012
年的
GDP
,也就刚超过
1000
多亿,而宝钢和中石化两项投资,总额就超过了
1000
亿,等于再造湛江。
天有阴晴,地有旱涝。
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独拥央企总部驻扎,或者央企巨额投资的优势,一方面是部分地区资金缺乏,投资无门的困局。由此,央企过分集中于部分城市,对于全国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由此,将绝大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对于平衡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全国各地“瓜分”央企,已成势所必然。
未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
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
。一是人口比例,很多人口大省,竟然无央企驻扎,让人震惊,如河南,人口过亿,应该可多承接几个央企。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国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切合度。如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集中在西部,何不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总部搬迁到新疆?把神华搬到山西,中粮搬到江南或者是东北。
原文发于2013年
地址: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718/c40531-22234470.html
——往期经典回顾——
谁是中国的金城?——2016年中国中心城市吸金能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