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凭借超短,从十几万炒到上千万,中间还破产2次,我的职业生涯还算精彩。身边的人说我是高手,视我为榜样,这样的荣耀我受之有愧,除了每天花时间、花精力专研技术,或许还有些运气,赶上了市场的节奏,仅此而已!
现在是越发觉得这个市场赚钱比以前难了,十几年前这个市场就是我们的天下,只要不碰某些监管的底线,来来回回横冲直撞都能赚钱(我也是那时决定靠炒股为生的,07年我成了大户,也是那时候有了名气)。现在不同,监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我们这些人就更难操作了,稍一越线,就被叫了。
身边的人总让我教几招,我经常反问了:“几招是多少招?”“几招能稳定赚钱的话股市还在吗?”很多刚入市的朋友都渴望靠“几招”就搞定这个市场,可大环境在变,政策在变,监管在变,连炒作逻辑都在变,哪来的“几招”去搞定这个市场?
我的炒股之路是从痴迷各种指标开始的,后来又接受各家券商的投资建议,再后来自己看各种报(党报、日报、研报)自己想,预测再看盘佐证,错了交钱,错了交钱,就这么一步步养成自己的炒股逻辑。这些东西,别说“几招”,“一招”我都说不出所以然。炒股就是花费精力去经历,最后你总结不出什么公式,可你就是比较懂了,仅此而已!这种东西又怎么能靠别人说“几招”就能搞定?
开这个号没有什么大目标,只是感叹炒股之路难行,希望多个地方让朋友聚聚,一起分享,一起前行,就当作是个后花园吧。之后日常有什么炒股思路,就发在这了。
之前长江证券台州府大道有个大户想花80万买我的战法——放量二板追击法,我没卖,怕他乱来。今天就抛砖引玉,把这套战法分享给你们。
关于自己的炒股模式,其实我思考了很久,低吸——偏偏对于何时启动我没把握,潜伏久了,还可能不涨反跌;波段——也并非不可,但有时候时间成本太大,并且抱着一只股滚动做T还往往T飞。
思来想去,尝试很多路子后总结得出:我短线的,要想赚的快只能走一条路——追打强势股,而且我更偏向于打二板。一板涨停中多是跟风,第二天吃面概率不小,被闷是常态。而有了一板的过滤,能二板说明还是相对强势的,主力肯拉二板,表示资金认可个股的上涨逻辑的,这种第三天吃肉的概率就会大一些。经过长时间的统计跟观察,我发现介于首板跟高板之间,打二板当天吃面的概率较低,且第三天哪怕低开一般也有一次反弹让你出来。
关注每天的自然首板,建一个自选板块,把看好的认为有机会二板的放在自选股里,第二天密切观察这些个股的走势。注意,每一只首板股的基本面(题材概念、盘子大小、涨停原因、业绩、近期消息、解禁时间等)、技术面(分时走势、启动时间、启动位置、筹码分布、压力支撑位、量能变化、K线走势、股性等)、封单金额、换手率、成交金额等都要去看,搞清楚主力在炒什么,哪几只是可能是龙头,心里预估一下哪几只明天会涨停。
开盘后关注昨天自建的板块,一字涨停的尽量不要排队,因为往往排不到(通道资金比你有优势),其次是哪怕排到了,有时是个大乱板,会被套。对于这种一字开盘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删掉不看,二是盘中继续观察,如果开板后后放巨量(大于昨天的量),然后回封涨停板的时候,买入。
氢能源那会儿我进凯龙股份就是因为二板开板后放量回封,获利28%,第4天开盘下杀跌破分时低点卖了。
长按关注高哥,获取战法牛股
除此之外,重点还是关注高开后直奔涨停板去的。同样的,涨停必须放量,一般大于昨天的量我才追,我认为能把前日打板的抛盘全部吃掉的涨停会更可靠些。
谁先涨停买谁,要是早盘没有买到,下午寻找买入机会,找那些基本都在均价线上走,分时强劲的,放了量,突然撑杆跳高,直奔涨停时买入。一般经过了全天的震荡还直扑涨停的,再打开的机率不大。
印象较深是之前上泰永长征,首板在改革开发40周年大会那天,资金无脑炒,第二天高开后出现放量拉的情况,我就上车了,这票让我获利44%。
分时若是一步三回头,大尖顶回跳的,抛压较大,哪怕能涨停也要谨慎,有可能没有主力运作,或者主力拉升的意愿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