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学术出版分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2月20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昨天  
最爱大北京  ·  痛悼!“国医大师”在京逝世 ·  昨天  
TGB湖南人  ·  【2.18复盘】高位股继续退潮,DeepSe ...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新学期,北京发布“体育八条”!亮点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九条路》等丨译著联合书单2024年度推荐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25-01-18 09:00

正文


“译著联合书单”的前身为“我是编辑我推荐”,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介国内的优秀译著类新书。书单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旗下品牌“索•恩”发起,力邀国内众多知名出版机构和品牌参与,定期整理发布,向读者推荐有料、有趣、有颜值的翻译作品。此外,我们也欢迎更多阅读类自媒体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译著联合书单建设成为一个连接译者、编辑、媒体和读者的知识共享平台,更好地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跨越语言、文化与信仰的亲密对话
勾连九位女性的婚姻生活与生命体验∣


九条路:印度村庄一年

[英] 莱克茜·斯塔德伦 ∣著   舍其 |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9月


印度东部一个偏远的乡野岛屿上,丛林密密层层,那里有一个穆斯林村庄,在不断变化的红树林和河流景观中,村庄的女人生活在冲突、贫穷和动荡里,生活在一个左邻右舍离得太近,甚至让人感到不适的空间里。


英国人类学家莱克茜·斯塔德伦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追寻其中九个女人的人生道路,融入她们各自的家庭生活,倾听她们的心声,深入她们的内心世界。


从一个雨季到下一个雨季,她们有婚礼要庆祝,也有死亡要悲悼,有举步维艰的婚姻,也有难以忘怀的伤痛。我们会看到日复一日的劳苦,看到意想不到的动荡,也会看到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她们让我们相信,我们跟那些永远都没有机会遇见的人有多么相似。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学术分社推荐

公号ID:sdx_xueshu



“欧洲”是欧洲人的创造,而“欧洲”又塑造着他们∣



贝克欧洲史

[德]哈特穆特·莱平 ∣著 徐庆 等 ∣译

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11月


“贝克欧洲史”(C.H.Beck Geschichte Europas)是德国贝克出版社的经典丛书,共10卷,聘请德国权威历史学者立足学术前沿,写作通俗易读、符合时下理解的欧洲史。丛书超越了单一民族国家的历史编纂框架,着眼欧洲;关注那些塑造每个时代的核心变迁,传递关于每个时代最重要的知识。如此一来,读者便可知晓,所谓的“欧洲”从其漫长历史的不同阶段汲取了哪些特质,而各个年代的人们又对“欧洲”概念产生了何种联想。


索·恩编辑燕羽推荐

公号ID:thornbird2018




在为中国数亿民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赤脚医生制度是一项历史性的贡献∣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

方小平∣著  董国强 干霖 王宜扬∣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5月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川沙县开始,被称作“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的“赤脚医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本书通过口述访谈和文字档案还原了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的集体记忆,也使中国医疗制度史的叙事更加全面。


社科文献营销编辑张思莹推荐
公号ID:ssapcn


一部影响世界四代人的全球史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新译本)

[美]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 著   王皖强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经典著作
人大、清华知名教授新注新译,原貌重现
全球突破2000万读者,豆瓣9.0+,全网百万读者高分评论,20年销量遥遥领先!
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书之一!北大历史系主要参考书!清华学生借阅榜常客!
阿诺德·汤因比、钱乘旦、葛剑雄、阎步克、戴锦华 倾情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全球史学派的领军人”(钱乘旦语),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全球通史》是他的集大成之作,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媒体运营包丽娟推荐

公号ID:pku-press




一部重现中世纪大瘟疫真实场景的半虚构杰作
硬史料+半虚构性推理,如临现场!∣



黑死病:一个村庄的微观史

[英]约翰·哈彻 ∣著  欧阳敏  王晓燕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4年5月
黑死病迄今仍是降临在人类头上的最大灾难,在 14 世纪夺去了地球上约一半人口的生命。英国萨福克郡的一个村庄保存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献,剑桥大学中世纪史教授约翰·哈彻(John Hatcher)此重现了这里中世纪的日常生活,他使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以罕见的细节揭示了这些恐怖时分的生死体验。本书以大量原始文献为基础,再现14世纪中叶沃尔夏姆村村民的生死经历,让读者从普通村民的视角,重新审视黑死病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巨变。
东方出版中心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orientpc




追寻俄国知识分子的源起,
重走俄罗斯文明的转型之路∣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

[波兰]安杰伊·瓦利茨基 ∣著 刘文飞∣译


译林出版社
2024年11月


本书以欧洲思想史为镜鉴,全景式地介绍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到20世纪初共百余年的俄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作者看来,俄国的18世纪和19世纪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时代,便于人们将它视为一个结构整体。正是在这一时代,作为一个群体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出现,他们关于俄国命运、关于自身使命等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他们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俄国与西方、民粹与马克思主义等主要轴线的思考,呈现出俄国思想家对西方思想的接受和驳斥的过程,也有助于建构整个欧洲思想史的发展语境。


译林出版社编辑推荐
公号ID:yilinpress



从这本书开始,走进塔西佗和他的罗马帝国∣


塔西佗

[英] 罗纳德·塞姆 ∣著  吕厚量 | 译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年8月

《塔西佗》与《罗马革命》并称为20世纪罗马史家罗纳德·塞姆的两大代表作。虽然在作品的叙事性以及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影响等方面略逊于后者,《塔西佗》却凭借对传主生平材料的竭泽而渔、人物志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与对罗马帝国前期时代特征的深刻剖析,成为塞姆学术成就中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塔西佗》是西方史学史上一部典型的“以人物写时代”的杰作。从宏观角度看,这部名著迄今仍是我们研究罗马帝国早期政治史、文化史与史学史的必读作品之一。就微观角度而言,这部包罗万象、雄心勃勃的传记提供了一幅西方学术史上关于塔西佗其人其书最为生动、细腻、深刻的素描,堪称20世纪传记史学领域的一座丰碑。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编辑推荐
公号ID:shangwusd



法国汉学经典之作,探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

[法]沙畹 ∣著   秦国帅 雷阳 | 译


商务印书馆
2024年10月

山岳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山更是在众山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职能。著名汉学家沙畹从泰山入手,拆解泰山信仰的层累历史,诠析神明崇拜的嬗变过程,从而探究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观和宗教祭祀。沙畹曾亲赴泰山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碑铭与地方文献资料。他在书中首次运用正史、碑刻、民间传说、民俗资料等多种史料,将中国传统名山纳入文化史、政治史和宗教史视角进行考察,创立了中国神圣空间研究的基本范式。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室编辑推荐
公号ID:cpclassics



洞悉经济力量,开启智慧之门!



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

[美]托德·布赫霍尔茨  [美]马丁·费尔德斯坦 ∣著  风君 |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1月


作者托德·布赫霍尔茨以独到的方式将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克思等伟大经济思想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展示了这些古老经济学思想在当代世界的活力。最新修订版涵盖了当代经济的热门话题,包括气候变化、自由贸易、难民危机等。本书生动叙述了经济学思想演变,是解读现代世界的绝佳引导,无需经济学背景,适合学生、经济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让您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的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cspbooks


牛津权威学科词典首次引进译介
社会学专业常备工具书,学习研究的得力助手∣

社会学词典(第4版)

[ ] 约翰·斯科特  戈登·马歇尔 ∣主编  陈云松  白中林 等 | 译


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2024年7月


本词典由英国国家学术院、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学协会前任主席组织编写,2000多个词条涵盖全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读实用。内容涵盖教育、性别、人口、社会分层、医疗、宗教等社会学的不同领域,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的关键术语及相关学者,从社会学到与社会学交叉的心理学、人类学、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等专业,致力于厘清与疏通社会学的概念、脉络和趋势,是社会学相关学科研究学习的常备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新启文化 )营销编辑刘显刚推荐
公号ID:gh_0c1241d1dc5e



用西方分析哲学的语言去分析中国哲学,
解析各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

[美]刘纪璐

刘纪璐 温海明 石启瑶 黄映溶 众佛家弟子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由比较哲学与分析哲学的新视角切入,阐释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佛学,着重概念的分析、论证的阐述,对各哲学基本预设的检证,以及力求简单明了的哲学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领域中应有的地位。
西北大学出版社编辑推荐
公号ID:xibeidaxuechubanshe





风流才士,萧散名人
王羲之,不只书法



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

[日]吉川忠夫 ∣著 陆帅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年8月


王羲之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地位。不过,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个历史侧面。作为四世纪六朝时代的贵族、出类拔萃的文人,王羲之与身处的时代究竟是何关系?两者怎样互动?本书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描绘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世界、思想与信仰的整体面向,以此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背后的历史内涵所在,展现了王羲之具有贵族、父亲、丈夫、朋友、道教徒等多重身份的鲜活人生和他所处的灿烂时代。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推荐
公号ID:jsrmcbs1953



瑞·蒙克继《维特根斯坦传》《罗素传》后又一倾力之作∣

奥本海默传:深入核心

[英]瑞·蒙克 | 著 刘诗军  刘小雨 |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

2024年4月


J.R.奥本海默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领导期间,负责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这项工程帮助盟国击败了纳粹。原子弹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奥本海默也被称作“原子弹之父”。但是,奥本海默的生平,并非一段简单、重复着科学成就和世界性声誉的故事。作为一个复杂而脆弱的人,洛斯阿拉莫斯的工程深刻改变了奥本海默。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二战后他致力于控制冷战的军备竞赛、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等因素,都让他深陷忠诚与背叛的漩涡。


如同作者的《维特根斯坦传》和《罗素传》一样,这部奥本海默的传记同样无与伦比。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科学发现、隐藏秘密以及两难选择和空前毁灭的故事,这部传记也比以往的著作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奥本海默的复杂性与精彩之处,瑞·蒙克的《奥本海默传》 以奥本海默物理学家的事业描述贯穿全书,这本传记的首要目的便是揭示奥本海默的内心欲望:渴望进入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核心与科学发展的核心。
启真馆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qizhenguan-book





我们描绘这场灾难,
是为了走进灾难发生的时代和那动荡的时刻



三角工厂大火:146人,纽约,真相与变革

[美]大卫·冯·德莱尔 ∣著  刘怀昭 | 译


雅理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10月

1911年3月25日,纽约,格林尼治村三角女装厂。因为一场大火,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移民女工。

在制衣业蓬勃兴起的时代,“衫群大王”布兰克和哈里斯成了资本赢家,而“血汗工厂”的另一方,则是罢工队伍中的年轻工人们。女工正在成长为新时代的女性。然而,看似偶然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几分钟的时间里火势蔓延,消防队员无法救出被困在工厂里面的人,只因为梯子不够高。于是街上的人们惊恐地看着火海中的工人纷纷跳楼。而火灾发生后,各方政治势力风起云涌,进步人士四处奔波,“法庭魔术师”马克斯·斯德沃巧舌如簧却使两位资本赢家成功脱罪……真相逐渐模糊,改革依旧艰难。

在这本娓娓道来的生动小书中,美国记者德莱尔通过挖掘大量珍贵史料,精彩还原了三角工厂火灾这一历史事件现场及其背后的时代真相——工人罢工、女权主义觉醒、政治博弈、制度变革……重述一百多年前美国职场灾难的生动过往,我们看到,如今一目了然的人和故事,也曾跌跌撞撞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雅理读书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yalipub




任何曾经幸福地迷失在书架间的爱书人,必读∣



图书馆:一部脆弱的历史

[英]安德鲁·佩特格里   亚瑟·德·伍德温∣著   宫杉姗 ∣译


万川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4年6月

从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从泥板、羊皮纸、莎草纸到没有书籍的阅读;历经几个世纪才建成,也可能在一天内被摧毁;装饰着金箔和壁画,或者装满了豆袋椅和儿童绘画——“图书馆”这个文化意象仿佛一触即碎,又惊人的坚韧与长久。

历史学家安德鲁·佩特格里和亚瑟·德·伍德温向我们介绍了塑造了世界上最伟大藏品的古董商和慈善家,追溯了文学品味的兴衰,揭示了在追求稀有手稿时犯下的重罪和轻罪,并探索了图书馆在塑造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人出版社万川编辑推荐
公号ID:zggrcbs



精选十二位当代拉美理论奠基者的代表性作品,
重思后殖民时代的全球秩序


拉丁美洲社会思想手册

魏然∣编 魏然 程弋洋 姚宁 等∣译

光启书局
2024年9月


本书挑选当代拉美社科思想界奠基性学者最重要的作品,从依附理论、解放哲学、霸权理论、后殖民理论,到女权主义运动史、大众文艺。以去殖民的立场、超越本土民族主义和跨学科的视野,梳理了拉美本土思想肌理。不仅为读者深描了拉美及其所处的国际体系、殖民结构、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坐标,而且这些论著也是当代诸多批判理论的思想源头,为我们在后殖民时代重新思考全球秩序提供重要参考。

光启书局编辑推荐

公号ID:luminairebooks



一本书讲透男权社会、资本主义、
消费主义如何将女性困于“美丽牢笼”∣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意]毛拉·甘奇塔诺 ∣著  张亦非| 译

联合读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年3月


本书主要讲述“女性之美”是如何被定义的以及现代审美观形成的过程。制定“美丽”标准的阶层是如何利用摄影、广告、时尚杂志、电影等传媒手段去宣传标准统一的美。又怎么样利用服装尺码、消费主义对女性实施隐性的“美役”压迫。在制定规则之后,他们又怎么利用女性的消费去完成资本和权利收割。最终作者提出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美,美是否存在共识的论证,并试图寻找现代女性如何在“必须美”的社会规则下找到立身之策。

联合读创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creadion



叙事意义如何在语言之外的媒介中得以实现?∣

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

[爱沙尼亚] 玛丽娜·格里沙科娃  [美] 玛丽-劳勒·
∣编   段枫 等 | 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4年1月


《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收录的14篇论文将叙事分析运用于图画小说、摄影、电视、音乐歌舞片、电脑游戏和广告等媒介,探讨了叙事学媒介转向所带来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叙事意义如何在语言之外的媒介中得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符号如何在所谓的“多模态作品”中进行互动?数字媒体的出现能催生怎样的叙事新形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推荐
公号ID:sflepxueshu


北美历史学界晚清外交史研究转向的风向标之一∣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皇甫峥峥 ∣著 汪林峰 |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与外交信息体系的构建过程。作者通过考察六位出使欧美的使臣的书写模式,揭示了从1860年代初到1895年间清朝如何逐步重建与西方列强交涉所需的外交信息体系。本书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结合外交史、文学史、思想史与信息史,详细解读了晚清外交官如何书写“西方”,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信息秩序的演变。


书中不仅结合了传媒学理论,剖析了使臣们如何运用不同体裁和传递方式构建西方叙事,还探讨了信息在阅读集团中的演变和重新利用。同时,本书将宏观叙事与微观历史相结合,展示了晚清士人信息采集的多元性、内外张力,以及使臣自身文化、思想、社会关系对其信息整理方式的影响。

上海人民出版社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spph_spph



独裁降临,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这是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德]乌维·维特施托克 ∣著  陈早 |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丨万有引力
2024年1月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随即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人士展开迫害,活跃在德国政治、文化舞台的作家和艺术家首当其冲,在纳粹当政初期的短短一个月内,这些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枪决,或被迫逃离德国。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莎·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编
辑推荐
公号ID:gravitare



“艺术和文学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来自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美术馆导览∣


巴黎有座艺术桥

[法] 卡特琳•莫里斯 ∣著  李珈仪  | 译

生活书店 X 新行思
2024年6月

卡特琳•莫里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美术史上流派的兴起和更迭融于画家和作家的交往趣事中。你没法区分杰作和垃圾?那么让波德莱尔来教你吧!你在画作中没见过海鲜?狄德罗会冒着风险带你去瞅一眼!印象派让你感 到腻歪?左拉会借你一双慧眼。

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天马行空的画风,卡特琳• 莫里斯带领读者穿越一座幽默的艺术馆。在这个艺术馆里,画家和作家之间找到了联结,八卦被充分挖掘,高冷的艺术评论和文学史变得前所未有的亲切,所有图画和文学都生动起来。
生活书店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shenghuoshudian



20世纪重磅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思想导航

导读罗尔斯《正义论》

[美]弗兰克·拉维特 ∣著  张晓川 | 译

拜德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1月


《正义论》是一部必读却不易读的著作。一方面,政治哲学如今的形式和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约翰·罗尔斯造就的,任何关心社会正义问题的人,就算不同意罗尔斯的观点,也无法不严肃对待《正义论》;另一方面,这部著作篇幅长、密度大,总共近600页,读时极易迷失在细节中。《导读罗尔斯〈正义论〉》精准清晰地呈现了这部艰深巨著的论证肌理,为这部精深严密的巨著提供了一份入门概览。本书分“引言与背景”、“主题概览”、“文本阅读”、“反响与影响”和“参考文献与进阶阅读”五个部分。作者依据《正义论》原文次序提炼了罗尔斯的主要论点与论证进路,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评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进入罗尔斯思想世界的精炼指南。

拜德雅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paideia2015



任何有故事要述说的人都应该拥有这本书∣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

[美] 基伦·纳拉扬 ∣著   淡豹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薄荷实验
2024年7月


这是一本将民族志研读与创意写作巧妙并置的指南。通过对写作大师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以及诸多民族志文本的细致分析,本书展示了如何用敏锐的观察力、精细的叙事技巧、充满共情的描写,来捕捉和呈现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类经验。更为宝贵的是,作者基伦·纳拉扬还分享了自己作为人类学家和作家的经历,这也使本书成为集写作指南、传记和文学分析于一体的有趣文本,展现了一种对民族志写作生动而充满新意的探索。


贯穿全书的还有大量写作建议和练习,涵盖了故事、理论、地点、人物、声音、自我等主题。从民族志写作者到创意写作、非虚构写作者,再到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一种文本建构的实用技艺,将创造力、文学性与学术严谨完美结合。

薄荷实验编辑郑絮文推荐

公号ID:MLab_scholarshipplus



从战争风云与著名立法,见各国现代变革的激荡历程∣

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英]琳达·科利 ∣著  姚军∣译

后浪
2024年5月


现代时期,不同国家纷纷采用成文法律作为政治工具,推动变革,这一趋势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联系。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了现代时期七年战争等跨大陆战争,回顾了海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立法活动,分析了这一时期军事压力与关乎权利的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了印刷业、出版业的普及和远距离交通工具的发展如何促进成文法律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传播,推动权利发展和政治变革;作者也指出,在发展的趋势下,成文法律也会成为排斥妇女及殖民地居民权利的工具,而一些非西方国家借鉴成文法律以巩固国家认同,抵抗西方的殖民扩张。可以说,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是各国创制成文法律,推动权利发展和国家变革的历史过程。

后浪编辑推荐

公号ID:hinabook



权威音乐通史,立体音乐画卷∣


牛津西方音乐史

[美]理查德·塔鲁斯金 ∣著  殷石  何弦  班丽霞 等 |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丨六点分社
2024年8月


《牛津西方音乐史》五卷本,是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三十载研究的结晶,一部音乐与文化交织的史诗。从记谱法的诞生到20世纪的音乐潮流,这套书涵盖了西方音乐的全貌,每一卷都是对音乐时代精神的深刻解读。


塔鲁斯金以广博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学术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维度交叉融合的立体画卷。跟随塔鲁斯金,我们将重新体认跨世纪的音乐巨作,见证音乐史上的关键时刻,感受音乐与文明的共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编辑王旭推荐
公号ID:Vihorae


理解日本,不可不知日本中世史,
而理解日本中世史,不可不知庄园∣


庄园:从《垦田永年私财法》到应仁之乱

[日] 伊藤俊一 ∣著 褚以炜 ∣译

崇文书局
2024年5月


庄园制是日本中世社会的核心,正是它的出现,宣告了日本中世纪社会的到来。这种土地、社会制度将皇家贵族、僧侣神人、武士农民等所有阶层全都囊括其中,在长达五百年间,成为一切政治行动的根底。它孕育出的人、物、钱,支撑着复杂而多变的中世纪社会,它所塑造出的某些社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本书则被誉为“了解庄园制的最佳入门书”。作者在正文中解释专业术语,并举具体的人物、事件为例帮助理解,将纷繁复杂的庄园制叙述得清晰透彻,几乎可作为工具书使用。奈良时代的初期庄园,摄关政治时期的免田型庄园,院政时期的领域型庄园,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时期领域型庄园的变化及消亡,庄园750余年的历史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构成了理解日本中世纪政治变动的基础。

崇文书局编辑推荐
公号ID:chongwenshuju1867




包罗200多位艺术大师,858幅传世杰作深度分析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美] 斯蒂芬·J·坎贝尔  迈克尔·韦恩·科尔 ∣著   邵亦杨等
∣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4年1月


本书以时间为序,分为21个篇章,从1300—1600年期间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的壁画、油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是目前世界上介绍文艺复兴艺术最全面的著述,全书70万字左右,858张图,内容丰富。书中包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使艺术领域的学生、研究者以及非专业读者都能从新的视角来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推荐

公号ID:jsmscbs



首度剖露4篇自传性故事
揭开复杂门罗的隐秘胎记∣

亲爱的生活

[加]艾丽丝·门
∣著  姚媛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丨新经典
2025年1月

不管怎样,这是一趟慢车。

火车带你驶向既定的目的地,一切看似确定无疑。车头转向,火车开始沿弧线行驶,车速更慢了。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把行李扔出去,跳下车呢?

在这场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因为这不是故事,只是生活。

《亲爱的生活》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最后的十四篇短篇小说。背叛、逃离、欺骗、意外、衰老、死亡、时间——年老赋予这些门罗式母题以独特的视角,也赋予门罗全新的写作主题。在这部途经人生各个阶段的作品集中,门罗站在生命的末尾以回望之姿重解生活的遗憾与亏欠、创痛与温情、失去与原谅。更有四篇首度承认的自传性故事,拼贴塑造作家个性与一生的童年碎片,揭露藏匿于门罗众多故事中的隐秘胎记。
新经典文化·九月工作室营销编辑朱雨清推荐
公号ID:ToBook


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
展开一场从数学到哲学的智慧之旅∣

从数学到哲学

[美]王浩 ∣著  高坤  邢滔滔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丨大学问
2024年5月


近代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超高天赋和开拓性成果,他一生痴迷于哲学研究,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本书是王浩的代表作,是其正面集中阐释自己哲学思想的作品。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王浩在书中首次对实质事实主义一般立场进行了长篇阐发;广泛、深入地讨论了数学哲学的诸议题;探索了心灵与机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等话题;还重点考察了逻辑和数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此次中译本首次出版,由专业译者精心翻译,叶峰、郝兆宽、杨跃联袂推荐,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浩的数学哲学思想。

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编辑推荐
公号ID:yashupin


既是一部史诗般的古巴历史,
也是一部美国与古巴两国的关系史∣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美]艾达·费雷尔 ∣著   林剑锋  |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年7月

国内少有的古巴通史类著作,古巴裔历史学家集大成之作,讲述了跨越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其内容之广与丰富,是其他古巴历史作品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制、糖产业园、殖民主义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历史,更是一段古巴与美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历史。通过近距离阅读古巴的发展历程,我们将见证她从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独立的辉煌历史。而古巴这面镜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逐渐取得世界霸权的过程。此外,本书摆脱了传统的英雄叙事,用散文般的笔触讲述了古巴人的故事,是一部史诗般的权威的古巴历史作品。
浙江人民出版社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zjrmcbs



一场争取住房的斗争,为了有房可居的尊严∣


金门:美国住房之战

[美]康纳·多尔蒂 ∣著   相欣奕 张美华

风之回响RESONANCE|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美国梦的核心是拥有舒适且承担得起的住房,现实情况却是美国正面临严峻的住房问题。无数人每天在上下班路上消耗至少3小时,每月用超过一半的收入支付租金,每年百万户家庭被扫地出门、无家可归。在工作机会和资源集中的地方,可负担住房严重短缺。住在好学校和高薪工作邻近地点的高昂成本,阻止了人们搬到充满机遇的地方。


不断上涨的住房成本正成为美国居住隔离、教育不平等、种族和代际财富差距、中产阶层萎缩等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康纳·多尔蒂的《金门:美国住房之战》以硅谷所在地旧金山湾区为样本,从西海岸的中心记录了美国的住房危机。书中追踪了为捍卫居住权而努力斗争的人们,包括立法者、租户、开发商、工薪家庭、社会活动家等,呈现了不同立场的人们试图摆脱危机的努力,也揭示出那些推动住房市场的深层力量,剥开了几十年的历史和经济力量的博弈,为看待和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翔实的参考。

风之回响 RESONANCE 编辑推荐
公号ID:gh_5015077ce12e


豆瓣高分史学入门更新出版,
扩充最新研究方法和细分领域介绍∣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英]约翰•托什∣著  吴英 | 译
格致出版社
2024年4月

本书是历史学的基础性专业书籍,主要讨论有关历史学和历史学家的一般性命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了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本书从19世纪的“历史主义”运动切入,指出后现代主义等重要思潮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历史学由此产生了文化转向,也在当代发展出了性别史、后殖民史等分支,但历史学本质上仍在沿用始于19世纪的历史意识。同时,本书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涉及的主题有对历史资料的认识与考证、历史著述的撰写方法、量化分析的优势与劣势等,为初入历史学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
格致出版社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gezhichuban




诗人说,没有飞鸟及其后代,
大海将成为“死亡的地貌”∣


大海、飞鸟和学者:文德勒论诗人与诗

[美]海伦·文德勒 ∣著   合唱团∣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
念碑
2024年7月


本书集萃了海伦·文德勒二十年来的论文、书评和不定期散文(包括2004年的杰斐逊讲座)。文德勒研究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和美国诗人及其作品,其中既有她长期关注的史蒂文斯、希尼、阿什贝利和格雷厄姆等人,又兼顾休斯、金斯堡、洛威尔、毕肖普、克兰皮特、梅里尔等人。此外,文德勒还着力于回溯诗歌传统,追踪济慈、叶芝、惠特曼、艾略特和其他诗人在当今诗人作品中的影响。文德勒试图展现史蒂文斯所说的诗论生态:“诗歌是学者的艺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编辑推荐

公号ID:sh_random



波伏瓦:“今天,我为什么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波伏瓦访谈录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德]爱丽丝·施瓦泽 ∣著  刘风 | 译

好读文化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年3月


1970年,施瓦泽在女权运动高涨的巴黎结识波伏瓦,在共事的过程中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的第一篇访谈:为什么在《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首次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施瓦泽陆续对波伏瓦进行了多次访谈。采访者百无禁忌,受访者赤诚以待。波伏瓦以一贯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态度,谈论性别权力关系、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话题,也真诚坦露个人隐私,讲述自己垂暮之年的感受,以及与萨特的开放式关系。

这些访谈后来结集成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盗版更是在无数女性团体中传播,影响了全世界的妇女运动。


如今,距离二人最后一次访谈已过去40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的作品和生活,至今仍启发和鼓舞着女权运动。希望这本书能如波伏瓦所言:“它会让人们更了解我,也希望大家能借此更了解我全身心投入的这项事业。”

好读文化编辑推荐
公号ID:haoduwenhua



深度地讨论了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是否存在意识的问题∣

生命本身的感觉

[美]海伦·费舍尔 ∣著   小庄∣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7月


随着人工智能(AI)的惊人进步,关于“AI是否已经有了意识”“AI是否能演变成具有意识的存在”,以及“如何构建有意识的AI系统”等一类问题,开始成为学界和公众都关注的热点话题。


《生命本身的感觉》作者是意识现代科学代表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的合作者--克里斯托弗·科赫。这本书就这一问题,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如果要想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不受舆论裹挟的、理据充分且有信服力的判断和回答,我们就需要或者必须从意识理论中去寻找依据和答案。鉴于目前尚未出现受到普遍公认的意识理论,因此,继续致力于构建一个具备共识的理论体系,这既是意识的哲学-科学的崇高目标,亦是意识研究者的学术使命。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推荐
公号ID:dytdcs




汉娜·阿伦特作品集∣
《心灵生活》+《黑暗时代的人们》
[美]汉娜·阿伦特 ∣著 陈高华+王凌云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回聲
2024年7月


《心灵生活》被公认为作者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其生命之火将熄灭前的遗世之作,书中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同时此书也标志着一种转向。在这部著作中,阿伦特的思考仿佛又回到了哲学,重新审视“思想”的意义。


《黑暗时代的人们》是20世纪重要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的著作。她在这里所论的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知识分子,都是她身边熟识的人,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学术文化中心,一个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灿烂的年代,阿伦特有幸与这些精彩的人在同一时空中交会,将她所敬佩的“黑暗时代的人们”的言行思想记录下来。

湖南人民出版社营销编辑邓潇涵推荐

公号ID:hnrmcbs



开启理解莎剧的另一角度,
透析文学和音乐的跨时空合璧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戏剧众生相

[美]加里·威尔斯 ∣著  陆诗婷 |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4年4月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加里·威尔斯对历史、文学与古典音乐的一生热爱的结晶。作者以比较戏剧学的视角,深度剖析了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以莎士比亚戏剧为灵感而创作的三部歌剧,揭秘作曲家如何将戏剧中复杂而深刻的人性写入叩击心弦、经久不衰的音响。

作者摒弃传统学术著作的沉闷,将翔实的史料考据巧妙编织于历史和艺术的经纬,引领读者深入作品情感内核,穿梭于《麦克白》的权欲深渊、《奥赛罗》的激情漩涡、《法尔斯塔夫》的嬉笑讽刺,展现了经典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而激发的不朽生命力。

汉译本由翻译学博士精心打磨,保障本书学术价值同时兼顾可读性,既引领我们品读戏剧文学与古典音乐的魅力,更启发我们思考文学与音乐之间深刻的互文关系,堪称一场文学与音乐、历史与审美、视听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也是一次强化阅读深度、拓宽阅读广度的智识探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