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网  ·  重大突破!亚洲第一 ·  16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42岁胡歌,突传消息! ·  昨天  
人民日报  ·  战力爆表!登顶的吒儿,最强法宝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险些截肢,接连10余人确诊!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2-17 16:11

正文

前几天
话题 #23岁小伙
每天超8小时赶论文血栓了#
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今年1月初,江苏南京某高校23岁小伙因左下肢肿胀、疼痛前往医院就医,被诊断为 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

图源:南京晨报


小伙表示自己临近毕业, 连续数周每天久坐超8小时赶论文 ,缺乏活动且饮水不足,“我平时确实很少运动,尤其是最近,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几乎都在坐着。”目前,经抗凝治疗和介入手术,小伙病情得以控制。

其实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

男子连续开车10小时差点截肢
有医院接诊十多例

50岁出头的王大哥是长途货车司机,今年春节期间他接了一单从河南到杭州的货运任务, 驾驶超10小时几乎没怎么休息

途中,王大哥 左小腿胀痛难忍 ,休息后未缓解。 到达杭州后,他 不能正常行走 ,同事连夜将他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生发现王大哥的左腿比右腿粗了一大圈,颜色青紫,诊断其为 深静脉血栓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股青肿” ,需立即手术,否则有截肢风险。术后,王大哥腿部肿胀明显缓解。

医生透露,该院这个春节假期 已接诊了10多例此类患者

当前正值年后复工
全国各地中小学、高校也陆续开学
无论是从事办公室工作
长时间驾驶
还是在学校学习
久坐不动都会使下肢血液循环减慢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不留神就坐了很久?
这些部位最易被血栓“盯”上

血栓在静脉和动脉里都可能出现。

图源:深圳卫健委

久坐不动会直接增加静脉血栓风险,主要包括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 堵在下肢=深静脉血栓

一般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管,患肢可出现 肿胀、疼痛、沉重、静脉曲张、皮肤瘙痒, 甚至形成 溃疡 经久不愈。

  • 在肺部=肺栓塞

下肢的 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 ,可能随血流移动堵住肺动脉,形成肺栓塞, 造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 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命。


动脉血栓相对常见,是 心梗和脑梗 的元凶。

  • 堵在心脏=心梗

心梗是指心脏血管被血栓阻塞,造成心脏缺血坏死。

  • 堵在大脑 =脑梗

脑梗则是颈动脉或颅内血管堵塞,导致脑缺血,即通常所说的中风现象。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人体血液中有凝血和抗凝两套系统,二者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持动态平衡,确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通,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血栓。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 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 等,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才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体处于“高凝状态”。

7类“易栓体质”人群尤其要注意:

1.确诊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病患者;

3.老年人、孕产妇、肥胖人群;

4.长期吸烟者;

5.经常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或常出差需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者;

6.特定家族病史人群(如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等);

7.外伤、手术后卧床,使用特定药物或治疗手段人群(如长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药或化疗患者等)。

血栓“堵路”时,身体这样提醒你

四肢麻木

当人体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会因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 腿疼、有压迫感或下肢麻木 ,一定要警惕。

出现跛行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 间歇性跛行 ,即行走数百米后腿部酸痛,需休息缓解。

小腿肿胀

表现为 单侧腿肿,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 。如果感觉小腿肿胀但难以目测确定,可用卷尺测量比对。

出现晕眩

平时休息时,如果 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出现昏厥 ,应警惕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若此类症状频繁发生,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被“栓”住?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定期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