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说的那个50 年特别国债,有意思吗”,最近有好几个朋友不约而同来问,而且还是那种平常对理财不那么关心的。
或许,这次的“特别国债”,还是有足够的传播覆盖,或许是年初 30 年国债 ETF 的大涨对许多人做了一次长期债券的启蒙,所以这次的超长期限特别国债,关注度还真高。
虽然从最新的新闻来看,这类超长期限债券只对机构发售,零售端并未发售,不过既然关心的人多,就这里简单聊聊,权当知识普及。
50 年国债不是新东西
50 年国债,估计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尤其是结合自己的年龄,觉得这东西的期限长的有点可怕。
的确,哪怕是刚毕业 25 岁左右的年轻人,买了 50 年国债,要拿回本金也要 75 岁的时候,这的确是太“长期主义”了。
其实,50 年国债不是新东西。中国发行好几年了。
下表是国海证券的一个统计,可以看到这几年每年都稳定发行,存续规模也突破 1 万亿元了。
在中国,类似 50 年国债,甚至之前的 30 年国债,其实都不是针对普通人理财需求的品种,真正需要这类债券的,是类似保险公司这样真正有超长期现金流匹配需求的机构。
想想你买的保险,比如年金,很多时候是年轻二三十岁的时候支付保费,等六十岁开始领取年金,最高可以领取到 105 岁,这可不是横跨近百年的一个现金流统筹,30 年国债都嫌短,50 年国债也不算长。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都还有更长的国债,比如奥地利、比利时和爱尔兰发行了100年期的国债。美国研究 50 年国债和 100 年国债也研究了好多年了。
今年这次 50 年国债特别受关注,可能因为是沾了“特别国债”发行的光,被广为关注。
收益率你能满意吗
当下,长期国债利率处于多年以来的低位,所以哪怕是 50 年国债的利率,恐怕也不会让许多人满意。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屡屡给大家呈现 30 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走势图,这里再贴一次。这张始于 2010 年的利率走势图,揭示了一个很残酷的现状:许多很多年前可能在银行买过国债的用户熟悉的 4%+甚至一度的 5%利率,已经成为绝响。当下十年期国债只有 2.6%左右的利率水平。
至于 50 年国债,也不会高太多。
查了一下今年 3 月发行的 24 附息国债 07 的价格,这个剩余期限 49.86 年的长超期国债,对应的利率也不过是 2.68%左右。
零售端债券以短债为主
债券,全球范围来看,从交易层面,就不是一个对散户友好的东西。
普通人持有国债,持有至到期或许是最常见的操作,但 50 年国债这么长的期限,就比较麻烦了。
今次是记账式国债,理论上未来可以通过银行间、交易所等多个渠道交易。
从此次官方的问答来看,也是这个意思,并做了风险提示:
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不过瞄了一眼工行APP 上面的柜台国债模块,最长的也就是 10 年国债可以购买,我估摸着零售客户短期内从银行柜台国债之类的渠道买到长期国债的几率不大。
其实目前交易所好歹也有 30 年国债可交易,比如 30 年国债 ETF 重仓的 23 国债 23(019726),目前在到期收益率在2.5%左右。更何况去年开始,30 年国债 ETF 也有了,两个 30 年国债 ETF 做交易,就更方便了,毕竟近期每天成交额都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