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美国打压俄罗斯经济,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国都在硬抗石油价格降低带来的经济损失,很明显这是一场比谁先破产的游戏。
但这个游戏,
从一开始就是谁认真谁就输了,结果沙特是最认真的那个。
据IMF估算,仅2015年,低油价就将令中东地区财富蒸发大约3600亿美元。随着油价从2014年的每桶100多美元回落至45美元左右,部分中东产油国开始被迫动用压箱底的应急资金。而沙特要维持财务平衡,必须让国家油价重回106美元每桶,否则沙特必须长期依靠备用金度日。
在IMF的评估中,沙特根本没有油价连续5年维持在每桶50美元的财务缓冲,也即长期低油价将导致沙特面临破产风险。
承受这么大鸭梨,沙特还愿意配合美国搞俄罗斯,不得不说,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沙特增大产量,压低油价,除了要挤压俄罗斯经济的生存空间外,还有打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想法。
只是沙特的算盘打的虽好,却不想自己的算盘拨拉破也没有将这两个大佬给弄趴下,反而搞的自己要面临破产风险。
我们看一下,这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沙特没有计算到的意外。
2016年以来,俄罗斯频频放出“减产”讯号,来试探OPEC口风。1月29号俄罗斯能源部长暗示,表示愿意与OPEC举行会议就石油产量政策进行协调,但OPEC却立刻表示没有与俄罗斯会晤的计划,搞的油价忽高忽低。
2月16号,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和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卡塔尔讨论减产,结果却是“冻产”而不是“减产”。
俄罗斯搞了这么多事,傻子也知道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沙特没办法,只能继续“打肿脸充胖子”,要强势捍卫自己的石油份额,
表示要把“不减产”进行到底
。
在挤压美国页岩油市场上,更是不能尽如人意。
相关数据表明,美国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页岩油生产成本分别为22.52美元和23.40美元/桶油,也即是说国际原油价格跌至30美元每桶以下,这两家依然能保持盈利,美国其他页岩油供应商的成本也仅在40美元每桶以上,也即哪怕国际原油长期保持50美元每桶的低价,他们依然有利可图。如此以来,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借着低油价契机,大力提升页岩油产量技术,提高页岩油的开采效率,反而让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诡异的逆势焕发出旺盛的“生机”。
如此一来,沙特正面搞俄罗斯,暗地里阴美国的想法,全都没有实现。那么为什么呢?这中间有没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沙特根本没有定位清楚自己的对手,更加没有关心石油市场买方参与者的真实想法,就妄图搞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首先看俄罗斯,俄罗斯也是能源经济国家,但俄罗斯能出口的能源却包括原油和天然气两种,单独打压石油价格想要整死俄罗斯经济本来就有点困难。更加关键的是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除了经济因素可以博弈之外,还有军事牌和政治派可以打,如此一来,俄罗斯原本脆弱的生存空间便因此变得微妙起来。
例如,在美俄军事对峙阶段,种花家开始了对俄罗斯进行经济资源,提前预付给俄罗斯能源采购经费,来帮助俄罗斯度过难关。
其次看美国,美国本来就不把能源出口当做主要经济支柱,你要阴他的页岩油市场,本来也无伤大雅,关键是事情一反过来想,沙特就要忍不住后背直冒冷汗了。既然美国不以能源出口为主,那他为什么要搞页岩油?
说白了,就是要寻找新能源,解决石油枯竭带来的危机。而发展这个,目标本来就是要干沉现有的原油市场,进而彻底取代现有的石油能源市场。现在倒好,你一直搞低价石油,人家页岩油厂商更是看出你蹦跶不了几天了,还不牟足了劲发展,等着彻底断你后路。
再看看沙特,沙特经济是单纯的石油经济,完全依靠石油一个产业来过日子,却要拿来砍人,结果对别人的伤害不是很严重,自己却挺不下去了。
最后看一下,作为石油市场的买家的态度:种花家为首的纯能源进口国,根本不乐意看见这么一个恶性竞争的局面,要知道现在新能源还无法全面取代石油地位,再这么不节制的开采石油,说不定要不了几十年地球上就没有石油可用了。
沙特如此坚定的大力开采石油,维持低价,万一真把俄罗斯搞破产了,种花家等能源进口国在国际能源采购市场上的博弈面就会变窄小。
显然,沙特把石油降价太当回事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刀子虽然锋利,根本就玩出了格。结果,挺不下去的俄罗斯经济,不仅有种花家的能源大单,连欧盟也插上一脚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帮其续命。
2016年1月,种花家某部门更是宣布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油价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成为压死中东产油国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