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造就
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脑报  ·  国产手机,买不起了 ·  19 小时前  
电脑报  ·  国产手机,买不起了 ·  19 小时前  
环境工程  ·  向水而行 | ... ·  昨天  
环境工程  ·  向水而行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造就

采访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当年的3D电影先驱,为何如今高举反旗?

造就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8-27 18:00

正文


编者按:看完这篇文章,造小就只记住了大师这段话,“在这个内容纷繁且随时可用、而且我们能够进行多任务处理的时代,我觉得影院如同神圣的教堂,为你的心灵提供了一个停泊的港湾,不用去想所有那些身外之事,只需全身心融入一个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故事中,让它涌向你,把你带到另外一个世界。”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曾是3D影院最重要的支持者。他执导的3D史诗巨制《阿凡达》于2009年上映,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开启了延续至今的3D风潮。


但现在呢?


敷衍的转制3D


“大概在2004年前后,我是建设3D影院的坚定拥护者。我向院线老板介绍3D影院,说这是一个机会,不仅可以观看3D新片,还能把经典老片转换成3D制式。”


“当时我真的只是想推介3D影院而已。但我做梦都没料到,转制3D会取代原生3D。不幸的是,这就是事实。所以现在,我不得不告诉所有人,‘转制不是出路!不要去转制!’”


对于3D电影的现状,卡梅隆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数电影工作室是在拍摄完成后才添加3D效果。“后期制作时,把3D转制交给其他人去做”,缺乏导演的指导,而且时间又赶,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得好,只能凑合着做。这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凑合的3D。


卡梅隆更主张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就采用3D技术。但他说,在其他情况下,转制也能做出高质量。他说到做到,制作了《泰坦尼克号》的3D重制版,于2012年上映,票房收入高达3.436亿美元。他希望1991年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2:审判日》的3D重制版可以重现这一成功,甚至超越它。


为什么终结者2重置版值得期待?


“我不想剧透。”他说,“但终结者最后还是死了。”在卡梅隆的亲自监督下,近1000名电影工作者耗时六个月,把《终结者2》转换成了3D制式。合作方是他自己的制片公司Lightstorm和转制过《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公司Stereo D。


“《泰坦尼克号》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现在我们的3D转制水平几乎相当于原生3D。可能存在的唯一障碍是镜头本身的设计,毕竟《终结者2》拍摄于26年前。”


“幸运的是,在我开始做3D电影制作人之前,我就一直很注重景深。我总是在移动摄像机,经常使用广角镜头,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结合,这些可以转制成效果非常好的3D镜头,只有一些长镜头的转制效果不太好。”


“但就大部分镜头而言,我可以说,我独特的拍摄风格确实使我的电影具有很好的转制效果,虽然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1990年开拍的这部电影上。”



但在将《终结者2》转制成3D之前,必须先扫描35mm原始底片,以4K格式存储,这意味着,重制版要比1991年原版看起来更清晰,无论是画质还是色彩。“我们花了很大功夫才清除了原始底片上的划痕、污迹和光化学问题。”


他说,“我甚至把当年的摄影师亚当·格林伯格(Adam Greenberg)找了回来,帮我调整色彩。亚当已经80岁了,但他对色彩的眼光仍然像以前一样精准。他说,‘我记得那些镜头里的青色有点问题,我们需要加入更多的青色。’他真的没说错!”


虽然赶不上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程度,但卡梅隆也利用了电脑合成图像技术来修补《终结者2》中的某些镜头,比如拖车追逐片段中的一个穿帮画面——挡风玻璃碎了一地,但在下一个镜头中却完好无损。他说,这种修补不是在破坏原版,而是为了向观众提供3D之外的东西。


“当3D是唯一的新事物时,有没有把26年前的电影重制成3D的商业案例?没有。因为我觉得,人们不再因为电影是3D的就去看,就像人们不再因为电影是彩色的就去看一样。上世纪50年代末,你会因为电影是彩色的而去看。那时,彩色电影可了不得。”


“十年前,大概在《阿凡达》上映前后,人们会因为电影是3D的而去看。那时,3D电影听起来很酷。但现在,3D电影不再稀奇,就像彩色电影没什么特别一样。”


“我觉得,对目前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吸引力更多地在于,他们看过这部影片的光盘或者录像带,但从来没在电影院里看过,他们觉得,这样的影片似乎值得到影院里再看一次。所以,影院观影体验比3D本身更有吸引力。”



3D电影真的衰落了?


3D影院的新鲜感或许正在消退——2016年美国3D电影票房较2015年缩水了8%,3D电影在美国总票房中的占比从2010年最高的21%下滑至2016年的14%。但卡梅隆仍然对3D影院的未来很有信心。


“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杜比影院这样的高动态范围(HDR)影院,向我们展示了观影体验的下一个阶段。因为亮度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亮度不够,那么戴上3D眼镜在强化3D体验的同时也会削弱观影效果。”


“我认为3D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不能这边在强化体验,那边却又在削弱它。很多人就是因为画面昏暗而讨厌3D电影。如果电影的亮度仅为3.5英尺朗伯(亮度单位),那么动态范围就会大幅缩小。”


“在这样低的亮度下,明亮部分和阴影部分会让人难以分清。而新的激光投影系统非常好,非常亮。即使戴着3D眼镜,亮度也能达到17或15英尺朗伯,这简直棒极了。”


近日有报道称,卡梅隆正在制作《阿凡达》续集,将于2020年上映,采用裸眼3D技术。卡梅隆证实这只是谣言。


“我认为,这项技术短期内还无法实用化。或许明天就有某个人走进来,说他已经破解了这个难题……又或许明天就有某个人走进来,随身带着曲速引擎的图纸。”


尽管如此,他坚信,裸眼3D是3D的未来,尤其是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进入普通家庭的话。


“我们不能强迫观众家里看电视也戴上3D眼镜。他们不会买账的。但如果关注一下影视技术的发展曲线,我认为家用裸眼3D屏幕在技术上是具备可能性的,而且屏幕可以要多大就有多大。随着售价降低,裸眼3D屏幕将进入千家万户。”

 


未来的影院会是什么样?


卡梅隆显然是一名技术爱好者,一谈到这个话题简直是滔滔不绝,而且显示出他在这个领域里充满了探索精神。卡梅隆说,从《阿凡达》上映至今,这九年中,如果他不是在拍电影,他可能会去探索虚拟现实的世界。但对于影院在十几二十年,甚至5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他的想法非常简单。


“如果让我猜,未来的影院和现在的影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许是我缺乏想象力,但我认为,可以改善现有观影体验的途径只有这么多。”


“在这个内容纷繁且随时可用、而且我们能够进行多任务处理的时代,我觉得影院如同神圣的教堂,为你的心灵提供了一个停泊的港湾,不用去想所有那些身外之事,只需全身心融入一个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故事中,让它涌向你,把你带到另外一个世界。”


“这就是影院的意义所在。我认为这一点不会变。也许是我自以为是,只说自己爱听的话,但我目前没有看到相反的证据。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分心,彼此之间的连接从未像今天这般紧密,但分离感也从未像今天这般浓厚,可是影院一直都在。”


“今天的它和20年前的它一样充满生机,甚至更胜往昔。”


翻译:于波

来源: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