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千万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 ·  10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刘萍|“史料革命”:近十年来的史料学研究及反思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念群:重提政治史的重要性与中国的“大一统” ·  2 天前  
解放日报  ·  喻军:朱自清的三个站点 | 睡前分享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李舫 | 伟大,绝不会以一场意外来收场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25 21:07

正文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开 篇

《迷魂记》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在电影的制作和情节的构造上都充满了人工雕琢的痕迹,用一个词来概括:纯粹的希区柯克。

 

《迷魂记》剧照


古老的伦敦典雅、忧郁,却变态般地热爱两件物什,一个是地牢,一个是古堡。古堡里住着贵族和富翁;穷人和犯人,则蜷缩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


这是过去的故事。而今,古堡和地牢都挤满了如织的游人。他们挤挤挨挨,穿过高大阴森的宫殿,那里面挂满了珍贵的油画,堆放着维多利亚式的家具,摆满了被擦拭得锃亮的银器。他们挤挤挨挨,穿过散发着酸朽腐臭气味的黑暗洞穴,穿过木板和砖石搭起的床榻,穿过如蛛网般纤弱垂落、已分辨不清颜色的蚊帐。壁炉里是阴冷的、早已熄灭的火炭,岩石上几个甚至十几个世纪前被熏黑的印记,宛然似昨日。


地铁和电车都挤满了如织的游人。他们挤挤挨挨,穿过高大阴森的宫殿,穿过黑暗恐怖的地道。特拉法加广场到了。国王十字车站到了。摄政公园到了。查令十字街到了。伊丽莎白塔到了。圣潘克拉斯到了。


然后,伦敦地牢到了。


这里曾经关押着犯人,也埋藏着故事。存留历史深处的记忆,像河流一样幽远,像轨道一样漫长。这轨道竖起来,变成了高高的脚手架。它曾是人类的巴比伦塔,此时却变成了人间堕进地狱的通道。


此时此刻,一个叫做斯考蒂(詹姆斯·斯图尔特饰)的警官正站在这通道的高处。等待他的,是不期然而至的命运。


《迷魂记》剧照


这是一个发生在地牢和古堡之间的故事。在一次行动中,执行任务的斯考蒂从高处失足掉下,从此坠入命运的深渊。救他的警员坠楼身亡,这让斯考蒂的心里产生了阴影。尽管身体完全复原,但是他却患上了恐高症,这无形中更是加重了他的病情。无奈,他只好辞职当起了私家侦探。


金·诺瓦克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一天,斯考蒂同学加文·埃斯特找到他,委托他去跟踪妻子玛伦(金·诺瓦克饰)。玛伦似乎患了精神病,在加文看来,她似乎受到她去世的曾祖母的诅咒,这家族的恶咒缠绕着她,让她始终不得解脱。从怀疑,到好奇,到疑惑,最后斯考蒂竟然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玛伦。斯考蒂尾随举止奇怪的玛伦,跟着她去画廊,看着她几个小时盯着曾祖母的画像一动不动,跟着她去家族的墓地,跟着她跳河自杀了。似乎真的受到了诅咒的玛伦,她的恍惚、她的诡异、她的游离……她的一切异常都让斯考蒂无比着迷。


可是,谁有能够想到,似乎越来越清晰的谜底竟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原来,加文的妻子玛伦家境富裕。为骗取巨额遗产,加文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圈套。他首先精心挑选了患有恐高症的斯考蒂,找到一个跟他妻子十分相似的女人朱蒂,向他编造了玛伦被家族祖先诅咒的故事。斯考蒂为了证实玛伦梦中出现的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存在的场景,将她带到了圣璜浸信会教堂。玛伦诱惑斯考蒂爬上高高的钟楼,埃斯特在高塔顶端抛下了真正的玛伦,因恐高而离开教堂的斯考蒂成为了他的不在场证人,斯考蒂因此罹患抑郁症。


一人分饰两角的金·诺瓦克,玛伦的妆明显更富贵一些,Judy的造型艳俗太多


某一天,斯考蒂在街上偶遇朱蒂,这令他回忆起玛伦。在两人交往中,深陷对朱蒂思念的斯考蒂逼朱蒂打扮成玛伦的模样。朱蒂知道这样做会使她背负阴谋败露的危险,但她因爱上斯考蒂而无法拒绝。最终,一件原本属于玛伦的项链引起了斯考蒂的怀疑。斯考蒂终于明白他深深迷恋的玛伦,其实都是朱蒂。盛怒之下,他将朱蒂带到教堂,强迫她一起走上塔顶。可是,一名修女的突然出现,却令惊吓中的朱蒂失足坠落,摔死在玛伦坠落的屋顶上面。


这时侯,斯考蒂的恐高症已经痊愈了。


《迷魂记》剧照


这部电影就是世界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在1958年拍摄的《迷魂记》(Vertigo)

“vertigo”的英文原意是“眩晕”,在这里,暗示着玛伦的“诅咒”,也隐喻着斯考蒂的命运。与希区柯克大多数前作相似,《迷魂记》的叙事始终围绕着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展开,阴谋背后,是人类童年的创伤和欲望。


1899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小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他年幼时因为调皮而被警察关进了拘留所,这使得他总是难以忘掉对警察产生恐惧。希区柯克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父亲和警察联手和他开的那个玩笑:“当值警官读了纸条,然后带着我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间牢房,我被关了进去,感觉就像是几个小时,但实际只有五分钟。”希区柯克的恐惧伴随了他的一生,并贯穿进他的创造之中,“自尊一直是我的一个巨大负担”,他将被压抑的自尊转化为掺杂着心理恐慌和心理疑惑的复杂故事,并贯穿始终。由于希区柯克的努力,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


“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


作为电影悬疑大师,这是希区柯克保持影片创作魅力的奥秘。


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他主动设置悬念,一环紧扣一环,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最后的答案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希区柯克影片的悬念发人深思,关键在于他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他那种远见卓识的创作风格和创新的摄影技巧令许多现代制片人倾倒,他们将他当做一座富矿,不时去那里寻找宝藏。


希区柯克在拍摄现场


《迷魂记》的结尾有着希区柯克式的黑色宿命,暧昧,吊诡,电影与现实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也一次又一次在希区柯克此后的作品中出现,无论是《西北偏北》、《惊魂记》,还是《群鸟》、《冲破铁幕》,都依稀有着《迷魂记》的影子。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发行初期的反响平平后,《迷魂记》的艺术价值不断被新一代的年轻影人认可,不论是新浪潮时期的克里斯·马克、特吕弗,还是新好莱坞电影小子德·帕尔玛、斯科塞斯的作品,不论是从蒂姆·波顿的漫画狂欢《蝙蝠侠》,还是彼得·杰克逊的史诗巨著《指环王》,都可以看得到希区柯克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一代又一代年轻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向《迷魂记》表达的敬意。


BBC曾评论《迷魂记》,“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在电影的制作和情节的构造上都充满了人工雕琢的痕迹,用一个词来概括:纯粹的希区柯克。”


因为对艺术的追求,希区柯克从伦敦来到好莱坞,又因为对商业的无奈,不得不在影片中作出一些让步和屈从。据说,拍摄《迷魂记》时,希区柯克担心电影公司坚持要把埃斯特绳之以法,便拍摄了一个备用结局。在这个结局中,一个女子正在房间里收听广播,新闻播放道,埃斯特在法国被逮捕。这时,斯考蒂走进房间,她关上了收音机,可是,斯考蒂却什么都没说,独自走到窗边。她给他倒了杯酒,悄悄地走开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结局没有被选用。


伟大的希区柯克,绝不会以一场意外来收场。


李舫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


好 文 推 荐


中国海军能航母出海,绕不开这位狠抓装备的海军司令

刘华清说:“我抓航空母舰,我这辈子肯定用不上,我是为以后当海军司令的人在做准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五马进京:新中国初期撤销大区的台前幕后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国政坛发生一件盛事:“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董必武称赞他们为“千里驹”。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天国疲软:洋枪洋炮的30万太平军为何攻不下1万湘军?

在持续46天的雨花台战役中,多达30万太平军与仅有1万人的湘军交战,打死打伤湘军5000余人。但在付出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竟然未能打破湘军对天京的围困,这是怎么回事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