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链家研究院
本微信公共号由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维护,提供房地产市场最新的政策动向,深度解读以及北京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查询专区仅对北京链家员工认证开放。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链家研究院

瞩目十九大 | 解读“房住不炒”的风向标

链家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10-19 17:33

正文

点击“链家研究院” 可以订阅哦!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十九大报告》


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共赢得71次掌声。当习总书记说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会场响起密集、响亮的掌声。 地产调控大周期进行时,市场局面扑朔。从土地出让到地产转让及租赁,产业链低温运转,多重角色持观望态度。居民有何需求?政策有何导向?楼市何去何从?刚刚拉开序幕的“十九大”正为我们拨开迷雾。


“房住不炒”的调控史

1.政策导向

从长期政策来看,十八大前后到十九大,调控经历了“收紧-放松-收紧”三段周期。

在2012年十八大之前,“国十一条”和“新国十条”就已经奠定了紧缩政策的基调,随后一直到13年初都呈现收紧状态;2014年的“930房贷新政”给了房地产市场发挥的契机,一直到2016年初,政策再一次收紧。

2.市场反应

对照时间节点,市场反应如下:

调控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相应反馈,从上图可以看出,新房市场及二手房市场都在2013年和2015年出现明显的分化拐点。2013年后,“新国五条”体现了因城施策的调控特点,同期产生相应价格波动;2015年,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刺激了价格攀升,2016年末,进入2017年,市场转向。


再以上海去年的调控为例,随着政策的出台,市场同样出现有效拐点:

上图纵坐标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成交指数,横坐标为2016年的周数,可以明显看出,“沪九条”出台以后,政策调控影响突出,随后,“新沪六条”、“住房信贷政策”也都引起了相应蛰伏。

房地产调控有效抑制了不合理需求,市场环境日益趋清。“炒房团”退市,存量市场打开,让房屋流通起来,才能让人们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房住不炒”的新含义


正向引导结合理性回归,“住得起”的诉求正在实现,“住得好”的愿望已经提出。

1.住得起

让人们住有所居,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是最直观的表现。

在居住上,一方面稳定市场,一方面开辟租赁,扩大供应,转变思维,通过维护买卖与鼓励租赁,实现住房需求。

此外,今年以来,房屋保障系统也在密织,北京推“共有产权房”后,示范效应在全国产生。

2.住得好


从统计结果来看,最直观的收益就是人们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大了,以上海为例: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年有所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