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本文指导专家之一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介绍,近日急诊病人剧增,最高峰达900多人次/日。其中急诊儿科病人高达400多人次/日,占了急诊量一半以上,患儿数同比非高峰期增长100%-150%。
针对来势汹汹的流感,该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主任医师、儿科主任许华教授为广大市民开出易喝又好用的预防流感方。
陈瑞芳主任医师认为,自立冬以来,广大市民忙于进补,羊肉、鹿肉、牛肉等肉类的食入量增加,加上近期广东雨水少,天气比较干燥,导致积滞和内热,是这次流感的重要病因。所以预防流感原则是辛凉甘润、消食导滞,市民可以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服用。
1、预防流感方:
桑叶15、北杏10、浙贝10、玄参15、杷叶10、桔梗10、神曲15、布渣叶15、千层纸10、葛根30、甘草6
此方可用5碗水,煎煮15至20分钟,适合于2至3人服用(适用于预防)。
如果已经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将此方加3碗 水(一人量),煎煮15分钟,熄火前加薄荷6克后下,青蒿15克后下,再煎5分钟,熄火后焗15分钟后温服。一天2次。服后喝热粥,连服3天。
陈瑞芳解释该方中桑叶、杷叶疏散风热而泄肺热,并起到透邪的作用;北杏、浙贝宣肺止咳;玄参、桔梗养阴利咽;葛根升阳解肌透湿;神曲、布渣叶消食导滞。全方清热不伤阴,润燥不碍表,共凑疏表润燥之效,且药性平和,适合于不同体质之预防流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进入冬季以后,白萝卜又脆又甜,且价格便宜,也是食疗防病的好处方,建议每周吃2次白萝卜,也可以有预防流感的作用。
做法:
将白萝卜切片,用少量油和蒜蓉热锅后将白萝卜下锅,用大火炒软,加少量盐和水焖煮至熟烂即可。此烹调方法,既有清热消食导滞之效,又不显寒凉,适合于各类体质的人群。
该院儿科主任许华教授介绍,目前患儿发病主要以流感和轮状病毒肠炎(俗称“秋季腹泻”)为主。今年流感发病时间比往年提前,这与近日广东天气反常,高温持续,导致高峰期较以往提前。
而“秋季腹泻”的发病广东是10~12月份为最高峰,初期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痛等症状,约一天后,患儿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十多、二十次,呈蛋花水样便,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低下,烦躁不安,容易脱水,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针对目前流行情况,许华教授建议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服用。
组成:
金银花5g、桑叶5g、葛根10g、藿香5g、生苡仁10g、淡豆豉5g。
煎煮法:
将中药加水两碗(约500 mL),浸泡5分钟,中火煮开15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一碗半(约350 mL),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煎出液约100—150mL,过滤取汁,与第1煎药液合并后,分次饮用。
服法:
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3岁以内婴幼儿每次50mL,每日2次;3~6岁每次100mL,每日2次;6岁以上每次150mL,每日2次。
注意事项: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马齿苋粥:
可用新鲜马齿苋一把(2-3两)煮粥喝,加少许盐,适用于湿热型腹泻。此方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