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险股走势一直令人振奋。保险指数4月20日起一路高涨,截至6月12日涨幅高达26.45%。其中,龙头股中国平安涨势更为凌厉,在4月20日至6月12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4.66%。
保险股的上涨,究竟是市场避险情绪驱使下产生的短期行情,还是有基本面支撑的中长期趋势?作为龙头的中国平安,还能够继续走出一波行情?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分析股价走势背后的逻辑,亦十分必要。
6月16日,中国平安在深圳举行股东大会。过去一段时间里迅猛的涨势,或许可以从今年股东大会上管理层的表态,以及从中释放出的公司发展战略中寻找到逻辑支撑。
行业:全时间最好的保险市场:庞大规模+高成长性
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论述,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8万-30万人民币之间)人数从199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2.25亿。而随着收入增长,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消费上开始愿意为心态、氛围、品质花更多的钱——中国开始正式步入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时期。
而对于消费升级时代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保障心态”买单意愿的增强,落实到具体产业中,无疑直接影响的就是保险业。
这一点,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股东大会上表达了他充分的信心。他表示:“保险市场潜力非常大,现在已经大家逐渐开始接触保险,把保险当作一种消费方式。比如说,我买一个汽车保险,就是一种消费,保险的消费概念在消费者中间越来越成熟,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
诚然,随着人们风险管理和保障意识的逐渐增强,保险已经成为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正逐渐在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还是“全世界最好的保险市场”——规模足够大,具有非常强的成长性。马明哲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密度还是深度,都逊于国际平均水平,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点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政策支持产生的行业利好。政府对保险行业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支持保险业健康高速发展的无形土壤。
一方面是国内急速增长甚至有爆发趋势的保障性需求,一方面是可参照的发达国家高高在上的未触达数据,显而易见,我国的保险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对行业来说,内生性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推动,都注定这是一片可以驰骋的浩瀚蓝海。
战略:集团的布局和探索:保险基础+综合业务
平安的股价上涨,与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行业估值水平的重新修复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平安本身,其股价表现在行业当中的引领地位,更离不开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布局。
作为一个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除了起家的保险业务,还包括证券、银行等多个业务板块。综合金融的发展,显然不是“各自为政遍地开花”这么简单,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配合与补充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集团的发展状况。
而让这个庞大的金融体系实现1+1>2,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是中国平安的管理层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马明哲阐述到,做好综合金融需要四大要素:一是可控股的金融牌照;二是必须有一个主业,拥有可供迁徙的庞大客户群;三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后台;四是需要有杰出的团队和协同的机制。
显然,这四者,他们都做到了。
“要有一个主业”,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强调,中国平安以长期保险业务为主,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平安一直以来做的长期保障型业务,不仅对客户有利,对代理人有利,也成为让中国平安有一个比较好的收入的基础。
其中,有很深护城河的寿险业务,持续高增长的保费和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让中国龙头品牌优势十分鲜明。2016年保费为665亿美元的中国平安寿险规模,与德国安联、法国安盛寿险保费规模相差无几,与国际龙头差距逐步缩小。考虑未来中国保险市场潜在高增速及平安在亚太乃至全球持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平安有望向国际寿险第一迈进。
再者,保险业获得成功经营的强大根基,让中国平安有了“可供迁徙的庞大客户群”。故而,平安可以将保险获取的客户向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去迁徙。而从年报可以看到,无论是线下迁徙或利用科技线上迁徙,都是非常成功的。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将主体业务稳扎稳打,进而向其他业务板块扩散和迁移的方式,成为中国平安看似庞大繁杂的业务体系下,极其有序的理性布局。
趋势: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 “互联网+”实践领先行业
在“互联网+”的转型过程当中,金融集团的整体经营离不开技术升级的驱动和赋能。
中国平安亦是如此,由最初单一业务的寿险、产险,积极地向多元化发展,成为今天的金融集团:无论是平安银行的成立,还是在证券、资产及财富管理、房地产、创投及私募股权的投资,亦或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异军突起,每一个业务板块,都写满了中国平安的互联网科技基因。
正如协助制定其科技战略的首席运营官陈心颖所说,“平安成功的核心是将科技应用到所有的业务。”
而此次股东大会上,多名高管都强调了平安对科技的投入力度:
在保险业务对科技的应用上,100%投线上,84%电脑自动,95%理赔为线上完成,保单变更的80%是从线上操作,代理员的培训90%是在线上完成的——用科技来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效率和销售效率,成为目前平安保险的重要特点;
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和健康领域的拓展上,都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孵化出陆金所,金融一帐通,E钱包,以及在健康科技领域的平安好医生等业务,都在过去几年期间慢慢展现出价值;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陆金所及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增长对平安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而陆金所采用最新的创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正好反映平安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雄心壮志。
中国平安在其他方面的科技表现亦可圈可点。根据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执行官姚波的介绍,平安国际的认证,拥有全球最高的脸谱准确率,甚至超过腾讯。同时,平安还在大力投入、发展人工智能,这需要大数据、模型和算法以及无数的应用场景——这些科技元素,必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慢慢得以体现,并撬动实体业务的发展。
放眼到更大的行业来看,未来必将会有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和资源被投置于科技创新中去。而资本流动的方向,往往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如果说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和行业整体的蓬勃向上,最后已然难以说清究竟是谁成就了谁——无论是股价的持续上涨,还是股东大会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心,都指向的是:作为行业龙头的中国平安,必然会在这片浩瀚蓝海中,继续翻卷出新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