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中车
连接世界,造福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勿忘九一八!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中车

教师节特辑 | 一点xin意,老师们请收下

中国中车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09-10 21:36

正文















半师半友半知己

半慕半尊伴一程

话语暖心房

独运育桃李

火相传照四方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

满满的xin意已经藏不住啦

一起点击海报

了解他们的故事



可亲  师恩绵长


或温声或严厉 或讲评或教育

在作业现场 在办公室里

于烈日之下 于黑夜之间

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微以致远 馈以成长


“张廷旺老师始终是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塔”,90后高级技师、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巢杰说道。作为他集训队的一员,我深刻记得他“一箱牛奶”的激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奖励,更是张老师对我们每一个细微进步的认可与鼓励。

岁月流转,当我以教师的身份重返校园,张老师又成了我的引路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迅速成长,不仅技艺精进,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张老师以身作则,教会了我如何将对技术的热情转化为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如何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

如今,我也像张老师当年那样,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陪伴学生们在实训室中挥汗如雨,共同备战各级比赛。每当看到学生们因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份激动与喜悦,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2020年,我与张老师并肩作战,两相互协作,共同指导帮扶西藏的学生备战国赛,经过一个月的国赛赛前技能指导,学生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取得当年国赛焊接项目三等奖,帮助西藏职业教育实现国赛成绩零的突破。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薪火相传”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爱与责任的接力。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我将继续前行,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焊接的火焰永远燃烧。


在我心中,张老师不仅仅是一位严格的老师,更是一位温暖的朋友。她了解我的家庭情况,于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了我鼓励和支持——那就是我们之间的“秘密约定”。

记得那天,张老师温柔地拉着我的手,轻声对我说:“老师相信你的潜力。我们来做个约定吧,如果你能在下次考试中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我就请你去看一场电影。但如果没有达到,就请你给我五个大大的拥抱,好吗?”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洋洋的,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涌动。

每当考试结束,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期待着那个约定的兑现。如果成绩理想,和张老师一起坐在电影院里,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张老师眼中的欣慰与鼓励,仿佛在说:“看,你做到了!”而如果没有达到目标,那五个拥抱则成了我们之间最特别的交流。每次紧紧抱住张老师,我都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暖和力量,那是一种无声的安慰和支持。张老师会轻轻地拍着我的背,告诉我:“没关系,我们下次继续努力。”这五个拥抱,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了张老师对我无条件的关爱。

通过“秘密约定”,张老师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她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都有人愿意站在我身边,给予我力量和支持。张老师,谢谢您,因为有您,我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刚入职的时候师父还在上夜班,第一次见面已是在半个月后,刚看到师父的时候,心里想着:这个人长得这么高大,一定很凶吧!但是相处下来发现我的师父很“可爱”,他是个负责任,又温柔的师父。

刚开始工作时,因为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偶尔会笨手笨脚,但我又是个要强的人,所以一犯错,我就先会自责起来。师父看出我的情绪不对,就“偷偷”跑过来安慰我:“怎么啦?情绪不对呀,没事的,你刚刚工作犯一些小错误没关系的,慢慢来,你这么棒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在师父的安慰与关心中我逐渐自信起来。在日后的工作中,师父教会我如何使用轴承压装机压装轴承,如何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如何填写质量记录单等等,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师父带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师父的帮助下,我将工作内容完成的越来越好,在工作中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也乐于帮助其他同事。因此,在见习期间,我荣获了“优秀见习生”的称号,以及和班组同事共同荣获“青年文明号”称号。我相信,在师父的教导下,我会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取,定如葵花一般,明亮勇敢,勇往直前!


传承  青蓝同辉


匠人之心 代代相传

精研技艺 不懈追求

青出于蓝 后浪逐前

携手并进 共绘新篇

岁月悠悠

流转的是时光的沙漏

匠心永恒

闪耀的是智慧与汗水的光芒


2016年,李万君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颁奖晚会上,敬一丹老师采访他关于带徒弟的经验。他说:“教徒弟教技能不是主要的,方向对了才能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方向不对你给他培养成世界第一,将来跳槽跑了也不是咱们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就是用智慧加技能,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

李万君的徒弟王善更为了适应高铁产品的升级换代,努力掌握最先进的焊接技术,而竞赛是最能检验和提升技能的舞台。2018年,王善更参加嘉克杯国际焊接竞赛,国际舞台高手如云,他一度产生了退赛的想法。李万君鼓励他说:“这是对你长期苦练技能的检验,也是展现中国高铁工人技能和风采的好时机。人生能有几次博,你要珍惜机会。”在师傅的鼓励下,王善更不负众望获得了竞赛的第一名。

现如今,王善更又将这种鼓励化为对他徒弟徐磊激励的动力,他说:“产品质量关乎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秉承工匠精神,做到零差错、零缺陷、零隐患。”如今,徐磊在工作中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保质保量完成中国标准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

三代师徒间不仅是技能的传承,更是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先领跑的执着与坚守,他们正把技能和智慧融入工作的每分每秒,把产品升华,做到极致。


“这里你焊的电弧太长、推力不够,容易坠流。”“这个件缝隙大,焊枪得这样从右往左拉,才不容易击穿。”全国人大代表、浦镇公司员工孙景南正手拿焊枪给徒弟示范焊接一个疑难件。“只要师父在厂里蹲下身子、举起焊枪,身边立马就围上一圈人。一是因为她水平高,二是因为她有耐心,愿意给大家细细讲解。”说起自己的师父,孙景南的徒弟郭有东颇为自豪。

上完课的孙景南摘下呼气式面罩,脱下防护皮衣,车间闷热,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打湿了她的刘海。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中国电焊“大师”,焊花点亮孙景南的职业梦想。成为电焊工的那一刻,孙景南从未想到,自己成就梦想的30多年,不仅经历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奋进,更见证了时代巨变。

今年两会上,作为基层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孙景南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历,在发言中分享她对弘扬工匠精神的思考:“何为‘匠’?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孙景南深感重任在肩,不断思考、探寻匠心传承的路径。在孙景南看来,国家的发展如同不断提速的列车,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工匠”加入其中。


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并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这些证书和荣誉,是中车戚墅堰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张忠持续学习,挑战难关创效益的见证,更蕴含着他传道授业,为培养技能人才而跃动的挚诚之心。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张忠创建“培训实训基地”,采取孵化式实操培训,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近五年来,张忠先后举办电焊工技术操作表演70多场次,开展技术讲座150余次,授课培训时间达到1000多课时,培训电焊工6000余人次。经他指导培养的电焊工,有30多人次在被誉为“焊接世界杯”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获奖,有多人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技能状元、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

华文强(图片右1)是张忠众多“弟子”中的一个。在他的印象里师傅张忠的训练方法有点“与众不同”。记得2019年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前夕在株洲集训,师傅张忠担当中国中车集团参赛队40多人的“总教头”,每天早晨6点50分,张忠就召集参赛选手集合,7点准时带领大家跑步。开始大家都不理解,电焊比赛干啥还要练跑步?每天训练很辛苦了,往往是6点50分到了集合点,好多人又躺在酒店沙发上东倒西歪睡着了。直到比赛结束,获得手工焊条电弧焊一等奖第三名的他才明白,原来电焊工比赛强度极大,没有好的体能可能连比赛都坚持不下来,更别说取得好成绩了。华文强这时才真正理解师傅的良苦用心。


在洛阳公司,以张素丽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国示范型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带领的团队不仅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具有丰富的技能比赛经验。在2024年铁路机车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备赛期间,张素丽为郑州局选派的33名机务系统内燃机车钳工、制动钳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赛前培训。为不辜负客户的期待与信任,确保有效提升竞赛选手的综合水平,张素丽带领工作室成员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手册,通过“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指导了钳工理论基础、钳工工件制作、内燃机车故障检修等培训内容。

在张素丽看来,比“看着模具变为成品”更为快乐的事儿,便是“当师傅,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依托“工作室”培训道场、工匠大师、专业技术等资源优势,张素丽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开展融合性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承的道路上积极探索,让“工作室”发挥出了更多更大的新作为、新成效,用服务和实力赢得用户的肯定,展现了中车形象。


火相传  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 倾囊相助

潜心求教 能力提升

春华秋实

不变的是对师道的传承

薪火赓续

不灭的是一代代人精神的花火


杨士图,曾获铜陵公司“质量工匠”、“标兵员工”称号,获铜陵市职工焊工技能竞赛二等奖。潘军说,还记得第一次和师父见面,是在2019年的1月,那天,寒风凛凛,从车间里走出来一个个子不高、见谁都满脸笑容的人,那就是他师父。直到看见师父工作,他才了解到师父的另一面:一旦投入工作之中,就会变得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粗磨、铣缺、焊补、精磨,各种“招式”师父都已炉火纯青;砂轮、铣刀、焊枪,件件“兵器”被师父使得出神入化。师父经常教导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积累经验才是硬道理。师父手把手教他焊接,教他怎样焊好每一道焊缝,如何调节焊接电流,如何把握焊接角度,怎样才是正确的焊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师父的教导下,潘军不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技能等级,从一名新手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一次师徒名,一生师徒情,潘军表示,不会辜负师父的教导和付出,他会继续提高专业能力,认真钻研技术,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大龙多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焊接技能人才,他的学生在国内外焊接大赛中屡创佳绩。2016年,他指导的车间青年队在“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机器人焊接项目中勇夺青年组冠军。2018年,徒弟王强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焊接机器人项目个人总成绩第一,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王大龙出任中车大同公司国际焊接技能竞赛技术教练,带领队伍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赢得焊接机器人竞赛银牌,为国争光。王大龙还担任“中车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机器人焊接)”的讲师,传授机械手理论与实践知识,鼓励学员创新思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不仅培养出众多跨工种的“央企技术能手”,其设计研发的技能在企业中的应用率更高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初永春是中车大连所制造中心数控中心操作工,辽宁工匠、首届大连工匠、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多工种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他从一名青涩的学徒,到练就成“能工巧匠”,再到打破技术壁垒的大师专家,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传帮带”能力。先后通过了企业培训师二级职业资格考试、国家级数控加工高级考评员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考试,被中车数控培训基地、大连市总工会讲师团等聘为讲师,兼任大连所内部培训师,年均参与集团公司及社会培训260课时以上,已有多名徒弟从中级工、高级工晋升到集团级和市级技能专家,为国家、企业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初永春创新工作室以“名师带徒 工匠讲堂”的培养模式,以点带面,助力公司实现“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全面开花。团队先后完成了适配和谐N3机车、和谐N5机车增压器、4400马力高原机车增压器、新型高端增压器等多项集团重大、重点项目,完成了30个产品、2500余个部件的试制加工工作,立项解决了加工难题300余项,共设计工装夹具、刀具200余种,多个项目填补了制造和检测方面的空白,已获授权受理专利21项,命名操作法13项,辽宁省科学进步奖等省市级获奖12次。时代在变,身份在变,不变的是他对技艺的精进创新;育人树人,匠心筑梦,始终如一的是他对技能传承的使命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八年我也从一个当年被师傅手把手领进门的职场新人角色中摸索学习不断成长,在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中积累经验不断修行。随着公司两名新鲜血液张晓臣和孙鑫的加入,做好传薪火、传帮带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师傅,我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给两位年轻人,从高从严要求他们,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财务工作琐碎而繁杂,各项工作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让年轻员工尽快适应岗位内容并确保师带徒效果,我先让年轻员工了解工作背景、业务框架体系及常规操作逻辑及要点,遇到特殊情形再共同面对处理,同时强化他们对各项工作重视度和细节重要性的意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公司会计核算相关工作,助推了财务信息化水平;监管报送平稳过渡零差错,并在人行2023年度金融统计评价荣获A评级。同时我也从青年徒弟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品质,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坚持健身保持自律,并将这种品质牵引到工作中,跳出财务思维去看待财务工作并钻研每一个细节,工作之余我们也会经常探讨各自擅长领域相关话题,这样八小时内外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让我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和超越,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笃定前行。


杨福才是公司里公认的技能大咖,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更严以律徒的作风早已闻名遐迩,许文虎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定学习真本领的信念虔心求学。师徒二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得益彰的相处模式成为车间员工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

别的见习生一天练10块板,杨福才则要求许文虎一天练20块焊接板。下班后的作业是熟读《焊接工艺学》、《材料学》等焊接专业教材,大强度的训练让许文虎得以迅速成长,取得了电焊高级技师等级证书,还获得中车技能专家荣誉称号。

如今的许文虎大有与师傅分庭抗礼之势,在焊接机械手操作与编程、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技能上得到师父的真传,他编写的多套程序,广泛用于各型车辆的侧板和枕横梁的焊接,使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他的大厚板对接接头全熔透焊接技巧、槽钢单边施焊焊接变形控制操作技巧等多个先进操作法,有效解决焊接质量攻关难题,已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能新咖。


“夏师傅,机器又停了,您快过来帮我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好,小苏,马上就来!”

在石家庄公司金属橡胶件再制造硫化厂房中,那个忙忙碌碌穿梭在人群中的身影就是老夏。小苏作为新进员工的一份子,对硫化工艺充满着热情与好奇。老夏接过了这项责任,耐心地带领小苏熟悉工厂的每一个角落,讲解每一道工序的要领。

初始,小苏对复杂的工艺感到无从下手,时常出现失误。但老夏从不厌烦,总是细致耐心地给予指导:“做事不能急躁,慢慢来,细心一点,你会发现每一步都是学习的机会。”

在老夏的帮助下,小苏逐渐掌握了硫化工艺的精髓,并能够熟练独立操作机器,技术日渐成熟,身边的每位同事都看到了他的成长。

老夏笑着说:“带徒弟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次回顾。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进步。”

  


杨士图,曾获铜陵公司“质量工匠”、“标兵员工”称号,获铜陵市职工焊工技能竞赛二等奖。潘军说,还记得第一次和师父见面,是在2019年的1月,那天,寒风凛凛,从车间里走出来一个个子不高、见谁都满脸笑容的人,那就是他师父。直到看见师父工作,他才了解到师父的另一面:一旦投入工作之中,就会变得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粗磨、铣缺、焊补、精磨,各种“招式”师父都已炉火纯青;砂轮、铣刀、焊枪,件件“兵器”被师父使得出神入化。师父经常教导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积累经验才是硬道理。师父手把手教他焊接,教他怎样焊好每一道焊缝,如何调节焊接电流,如何把握焊接角度,怎样才是正确的焊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师父的教导下,潘军不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技能等级,从一名新手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一次师徒名,一生师徒情,潘军表示,不会辜负师父的教导和付出,他会继续提高专业能力,认真钻研技术,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欣向荣  携手同行


感谢  师傅

致敬  老师


 


工作繁忙时有您在身旁叮嘱

攻坚克难时有您在身后鼓励

迷茫不安时有您在指引方向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对所有师者道一句

辛苦了

感谢有您!

老师您辛苦了


中国中车集团致信常铁校,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慰问!贺信全文如下:


— —

来源:常铁校

编辑:李兰馨

排版:赵常宇

审核:王晶

统筹:李瑛



闻道有先后,文章有遗漏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