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AI法案》的广泛适用性及域外效力,我出海企业必须高度关注法案内容和适用范围,并深度分析其合规要求及、对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与挑战。
AI企业面临着角色界定多维、风险评估复杂、多头监管和合规成本跃升的挑战。
一是在法案监管框架下,AI企业需依据不同场景、不同业务类型,不断进行自身的再定位,并根据不同角色调整需要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例如法案序言第83条中的示例提到,AI企业很可能同时担任分销商和进口商,在此情况下,AI企业应累计履行与这些角色相关的所有义务。二是AI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其风险评估结果也可能不一致。例如序言第29、44条,基于情绪识别的AI系统,应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则属于有限风险,而应用于教室检测学生是否分心或困惑则属于不可接受风险。三是应用于行业中AI系统,不仅需要符合《AI法案》的监管要求,也需要时刻接受行业监管机构、各成员国相关监督机关的监管。例如法案序言第158条明确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其中包含AI办公室、负责监督和执行金融服务立法的主管机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指定主管机构、成员国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等多部门。四是法案对AI企业提出了全面且复杂的监管要求,意味着在AI系统部署中所涉及的合规成本提升。全球智库Cen
ter for Data Innovation在2021年便预计,该法案将使欧洲经济损失310 亿欧元,并使AI投资减少近20%。智库列举了一家部署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欧洲中小企业,将产生高达40万欧元的合规成本,导致利润下降40%
1
。
通信企业面临着合规时间窗口期短、创新与监管间的博弈升级和责任归属模糊的挑战
。一是通信行业即将成为《AI法案》的首个实施领域,企业开展自身合规审查时间有限。2024年7月,专注欧盟新闻政策的Euractiv网站披露,欧盟已初步完成《无线电设备指令(RED)与AI法案的冲突化解(INTERPLAY BETWEEN THE 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 AND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文件。
2
通信行业将率先实现法案与专业领域的融合,成为监管口径细化的“急先锋”,通信企业自身的合规审查窗口期极短。二是法案将通信行业锚定在高风险,或将加重合规成本并忽视创新。成本方面,爱立信在《AI商业潜力》报告中指出,AI可降低IT和网络运营成本,运营商使用后投资回报率在5%到10%之间。
3
而法案对高风险系统提出了极为严格的合规要求,意味着合规成本支出加大,甚至可能出现合规高于AI节省的费用。创新方面,欧盟电子通信管制机构BEREC指出,对于5G和6G,AI将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高风险的合规要求或将阻碍通信领域创新。
4
三是在网络中部署中使用AI技术将涉及AI价值链中的多个角色,在发生意外或错误结果时,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服务等级协议(SLA)中可以包括相关条款,但由AI系统做出的决策,通信行业尚难界定事故最终的责任方。
为协调现有法规,法案高风险AI系统相关的监管要求尚未直接适用于汽车,但不排除欧盟汽车相关法规可能引入这一要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仍需预见AI+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供应链管理难度加大、准入门槛抬升的问题
。一是法案对AI技术的理解及运用设立了更高标准,加之AI技术的复杂性,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文档编制等相关合规能力面临挑战,“AI+”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或被凸显。二是车企复杂交错的供应链特性,将加剧透明度披露的难度。法案第13条规定了高风险系统的透明度,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在出海时需要供应链管理穿透全链条,准确掌握涉及到AI技术的每一个环节。三是受到地缘政治及监管压力双重影响,车企出海门槛将进一步抬升。无论是在欧盟本地设置实体,或中欧业务全面隔离,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将持续面临严苛的合规监管要求和较高的合规门槛,且欧盟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都对车企的海外策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