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撰文|蜜姐
(本文为杠杆游戏小妹闺蜜财经原创,欢迎关注!)
最近,大家都在聊那篇十分火热的被同龄人抛弃的话题。人们都在关注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仿佛“套现15亿”,就把同龄人全抛弃了,大家也都为此焦虑了。
但其实更令人担心的新闻却被忽略了——2017年五大国有银行裁员近3万人。
没错,就是曾经也能和国企、公务员等体制内岗位一样被称作“铁饭碗”的银行业(甚至叫金饭碗也不为过),也悄然开始了“裁员潮”。
蜜妹看到这条消息时,脑海里一直回放着两句话。
一句是当年初入职场时,刚换掉用了整个大学的诺基亚手机改为智能手机没半年,时任诺基亚CEO的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那句:“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另一句是年初,前央视记者张泉灵说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蜜妹并不是在这贩卖焦虑,而是在想,在这个技术飞快发展,热门行业轮番替换的年代,就算我们没有像胡玮炜那样的创业野心,想着岁月静好,但是否能够长久?
在行业不断动荡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让自己不至于陷入窘境,被时代抛弃?
01
日赚7.8亿的银行,裁员幅度并不小!
不是开玩笑,这次银行真在裁人。
根据新华网的消息,近段时间公布的大行年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银行在境内银行机构员工全部减少,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都在8000人以上,中国银行仅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减少96人,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减少了1259人。五大行减少的员工数量加起来大约近3万人。
但是,事情诡异在于,根据财报的数据显示,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7年资产总规模达到了98万亿元,净利润总额更是达9794亿元。
据相关的消息显示,仅就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就达2860亿元,相当于日赚7.8亿元!可就算这样,工商银行在这一年减少了8000多人。
这一现实情况确实不得不让人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
蜜妹在报道中看到另外一组数据,在这股银行的“裁员潮”,中国银行的员工增加了2233人。
但这并非意味着它的效益是最好的,最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而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IT技术和专业人才背景。从银行人员结构上看,多数银行前台岗位人员有所减少,后台科技岗位人员是增加的。
02
更迭的热门行业,哪里才是职业环境的春天
进入职场之前,一位老师曾反复用崔健的那句歌词 “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长在秋天里”,让我们去仔细思考今后的职场道路选择。
一入职场就经历传统媒体“衰落”,甚至还亲历所在报社关门的蜜妹,每每想起这句歌词,仍是觉得没有比当时当年的这个比喻更恰当的了。
无论经历时觉得多么可惜、可气,但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蜜妹,都说方向比选择更重要,可问题是,更迭的热门行业,哪里才是职业环境的春天?
蜜妹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隔壁卓有见识的伯伯,翻了好几年的文科热门专业,在根据蜜妹的脾气建议填报了新闻学。
那年,南方周末依旧很火,各大纸媒也是如日中天。蜜妹大三在武汉某媒体实习时,带我的老师稍加勤奋月薪过2万也是常态的。
可是,蜜妹毕业几年后,当年的媒体突然传出裁员近百人的消息。后来与那位老师聊天发现,他的工资也是极度缩水。同样是勤奋工作,甚至比当时更勤奋,可薪资却勉强在6000多一点。
当然,这也是相对文科生而言的高薪行业。在大环境下,从1978难以来,我国的高薪热门行业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曾发布过一个《1978年以来部分收入排名前三位行业列表》,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薪热门行业的发展与变迁。
1978年以来部分收入排名前三位行业列表 图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78-2001年,这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长期稳居高薪行业前三名的位置,可2004年之后,就再也难见这个行业的踪迹了。
于此同时,2004年开始,前三名的位置长期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三个行业长期霸占。甚至还出现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轮番坐庄的局面。
03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知识迭代,无论是什么知识
热门行业不断变迁,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更迭,身处其中的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不落入窘境?
蜜妹刚进入媒体时,微博正火热,后来微信公众号也刚兴起。可是,传统媒体里,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交给向蜜妹这样初入职场的菜鸟搭理的,当时,传统媒体里的老人(现在大概在传统媒体里待个2、3年就已经算老人了),对于这种搬运、再创作传播的工作很是嗤之以鼻。
可谁也没曾想过,几年后,一个做公众号的助手都能月薪5万,薪资可与传统媒体的中高层比肩甚至可能还有余的。
当然,蜜妹当时因为太坚守传统观念,没抓住这个机会,更没有在学校时,就有机构拿十几万的奖金搞新媒体创新大赛这样的实践活动。(活动详见
《奖金11万,寻找中国最牛大学生新媒体团队!》
)
不好意思,话题扯远了,也忍不住嫉妒心为自己打了个小小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