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理人杂志
影响中国管理实践。http://www.sino-manager.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理人杂志

吉比特危局:业绩滑坡,核心产品拖后腿

经理人杂志  · 公众号  · 游戏开发  · 2025-01-22 17:34

主要观点总结

吉比特面临业绩下滑困境,暂无爆款新品。核心产品流水下滑,新品表现不佳。业内人士指出,吉比特游戏用户存量减少,难以吸引增量用户。公司尝试推出新品,但反响平平。公司也将目光转向海外,但境外业务尚未盈利。此外,吉比特的开发模式存在弊端,导致爆款产出率低、产品单一化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吉比特业绩下滑,面临压力。

吉比特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降。核心产品流水下滑,新品表现不佳,导致公司面临困难。

关键观点2: 吉比特面临用户存量减少和吸引增量用户难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吉比特的游戏用户存量随着用户的年龄增长逐步退出游戏,同时,由于缺少更多的变化,难以吸引到新的增量用户。

关键观点3: 吉比特尝试推出新品,但反响平平。

吉比特推出了多款新品游戏,但表现均不及预期。其中,《重装前哨》上线后口碑不佳,而其他游戏也尚未实现盈利。

关键观点4: 吉比特将目光转向海外,但境外业务尚未盈利。

在国内市场表现疲软的情况下,吉比特也将目光转向海外。然而,尽管公司在境外上线了多款游戏,但营收体量较小,且整体尚未产生盈利。

关键观点5: 吉比特的开发模式存在弊端。

吉比特以制作人为主的开发模式虽然能够缩减成本、以小搏大,但也存在爆款产出率低、产品单一化等弊端。此外,该模式还可能导致团队规模较小、开发方向受限等问题。


正文

暂无爆款、新品平庸等质疑声四起。
来源 | 证券之星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有关吉比特(603444.SH)暂无爆款、新品平庸等质疑声也随之出现。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当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支撑公司营收的三款老游戏已上线多年,目前的流水出现下滑;其二,是自2021年以来,公司一直未推出新的爆款游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背后或与公司以制作人为主的开发模式有关。虽然该模式在早期游戏开发中曾取得成功,但在游戏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爆款游戏产出率低、产品单一化等弊端也随之暴露。

核心产品流水下滑,新品难挑大梁

2024年前三季度,吉比特实现营收28.18亿元,同比下降14.77%;归母净利润为6.58亿元,同比下降23.48%,延续了半年报中营利双降的业绩颓势。

境内业务低迷是导致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吉比特境内销售收入主要来自自研产品《问道》端游、《问道手游》以及《一念逍遥(大陆版)》,在2024年上半年,上述三款游戏合计为公司贡献了近7成的营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款均属于公司的老游戏,《问道》自2006年上线至今持续运营已超过18年,《问道手游》于2016年4月上线,《一念逍遥》则于2021年2月上线。

2024年前三季度,上述三款游戏合计总流水达29.72亿元,同比减少17.19%。其中,《问道》端游的流水为8.81亿元,同比增长7.71%;《问道手游》与《一念逍遥(大陆版)》的流水均出现下滑,分别为16.12亿元、4.79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14.13%、46.4%。

《一念逍遥(大陆版)》的流水下滑幅度较大,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卢竑岩对该款游戏的后续发展持悲观态度,其在投资者问答环节上表示,《一念逍遥》的流水在产品的下降周期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再加上项目组的工作重心有一定调整,因此未来流水应该会进一步下滑。卢竑岩也强调“不是流水放在首位,尽量维持住产品的DAU”。

业内人士指出,从端游开始延续到手游的《问道》IP,其存量用户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退出游戏,同时,由于缺少更多的变化,很难吸引到增量用户。其他一些游戏,如航海王,也是来源日本动漫IP,此类游戏保本赚微利尚可,做爆款很难。

在老款游戏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吉比特新作表现也不及预期。公司在去年上线了《不朽家族》《神州千食舫》《航海王:梦想指针》《重装前哨》等多款游戏。

其中,《重装前哨》的表现较为惨淡,其于2024年3月27日在Steam平台上发售,游戏采用虚幻5引擎制作,主打FPS(第一人称射击)、RTS(即时战略)和TD(塔防)玩法。

不过,该款游戏上线后口碑不佳,不少玩家反馈该款游戏卡顿和崩溃、剧情冗长等。面对玩家的吐槽,吉比特将原因归结于两方面,其一是技术原因,组建不久的新团队对UE5引擎不够熟悉;其二是宣发原因,产品早期宣发导入的用户和团队预想的目标用户有较大的偏差。

除了《重装前哨》之外,《不朽家族》《神州千食舫》《航海王:梦想指针》虽然相比上年同期营收有所增长,但2024年上半年尚未实现盈利。

境外业务成效不显,买量策略收紧

证券之星注意到,国内市场表现疲软的背景下,公司也将目光转向海外。

谈及公司出海策略时,吉比特在去年5月投资者调研沟通活动纪要曾提到,公司高度重视境外业务的发展,研发方面除个别储备的国内IP产品外,公司要求自研产品必须定位境外市场方可立项;发行方面也已建立起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测试、发行体系。

2024年1-9月,公司在境外上线了《飞吧龙骑士(境外版)》《Monster Never Cry(境外版)》《Outpost: Infinity Siege(Steam国际版)》等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合计3.69亿元,虽同比出现大幅增长,但营收体量较小。利润端来看,报告期内,境外游戏业务(考虑研发成本)整体尚未产生盈利。

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吉比特在买量上则更为谨慎。

吉比特在去年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提到,公司的游戏买量投放比以前更为谨慎,主要通过ROI(投资回报率)控制买量,同时会根据游戏的用户量、用户活跃度以及整个游戏生态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卢竑岩也曾明确表示,如果死磕买量这件事,公司就已经“站在错误的边缘”。

这一背景下,公司的销售费用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其销售费用同比下滑至12.71%,为7.86亿元。同时,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下滑2.81%,为2.66亿元。买量策略的调整、期间费用的削减,意味着公司走上了收缩开支的道路。

制作人为主模式存弊端,爆款产出率低

吉比特当下正面临着缺乏复制爆款能力、新老游戏交替不畅的困境。进一步研究发现,这背后或与公司以制作人为主的开发模式有关。

证券之星注意到,吉比特的游戏开发主要遵循制作人的兴趣导向。卢竑岩曾公开提到,吉比特内部约有20位游戏制作人,游戏立项基本以制作人的意愿为准,而制作团队的激励及管理方法,一是利益分配,二是充分授权。

据悉,公司多数游戏开发团队的规模维持在20至50人之间,以30至40人的配置最为常见。相比之下,米哈游在开发《原神》时,初期团队规模已超过300人,而网易在《射雕》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更是集结了多达600多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