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来源:
漫言情(
manyanq
)
一说起陆小曼,“离婚、堕胎、抽鸦片、同居”……
仿佛一切绯闻的关键词都弥漫在这个“传奇”一样的民国女子身边。
比起“
清醒的选择最合适的人
”,
却被后人批成“绿茶婊”的林徽因,
独立坚强把人生活成励志故事的张幼仪,
作为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三个女人之一,
陆小曼的存在更像是八卦杂志上的头条。
她的人生因徐志摩的出现与离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如果陆小曼做回她自己人生的主角,那么其实她是一个才女,其实也是一个浪漫到任性的女孩,其实徐志摩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三个男人之一……
少年不知愁滋味
既然知道了爱情,就要嫁给爱情
陆小曼生在上海,后长在北京。
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的陆小曼确实是个才女。
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曾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外交部中外人员的口语翻译。
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
张爱玲曾说“出名就要趁早”,
作为北平社交界的名媛,年少成名的陆小曼才调风情都惹人瞩目,当时有“南唐北陆”的说法,将她和唐瑛并列双璧。
唐瑛与陆小曼
但是不管在外人眼里她多么美丽迷人、魅力照人,其实那个时候的陆小曼还只是
17岁的懵懂姑娘。
19岁时,在还不懂爱情的年纪,“父母之命,媒妁之约”,
1922年陆小曼听从
父母的安排,嫁给了陆军少将王
赓
。
王
赓
,真的可谓是当时的黄金单身汉,毕业于清华,赴美留学就读于西点军校,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回国后拜梁启超为师,任职北洋陆军部。
但是三年后,陆小曼和王
赓
离婚。王庚十一个性情木讷,且不通浪漫的人,二人性格不适,感情不和,造就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相识。
那个时候的徐志摩刚刚从错失林徽因的挫败感中走出来,有素来不喜“包办婚姻”的张幼仪,因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便有了后来的相遇。
泰戈尔与徐志摩、林徽因
至于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场合,大致的提法是在舞会上。而且二人的相识交往也皆在王
赓
知情的境况下。
由于王
赓
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当徐志摩来邀请他们夫妇出去的时候,他就说:“我今天很忙,叫小曼去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这次婚变,在后人眼中看来大抵责任全在陆小曼,
但是公正的说,作为丈夫的王
赓
,难道就完全没有责任吗?
爱情这种事真的很难说,生性浪漫的陆小曼和天才诗人徐志摩的相遇,大概就是属于红颜知己相逢恨晚吧。
《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和陆小曼(黄磊、伊能静)
他们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忙得不亦乐乎!小曼喜欢打牌,志摩就陪她打牌;小曼喜欢听戏,志摩就陪她听戏;小曼喜欢画画,志摩就给她介绍北京画画的名家。这样你陪我,我陪你,郎才女貌,心理断层,难免产生情感。
而相爱之后,对徐志摩来说,陆小曼简直像他的灵感源泉,
在与陆小曼恋爱的过程中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就像郁达夫形象的形容过:“志摩热情似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于是,才子佳人经过沸沸扬扬的离婚风波,两个人在没有父母支持的情况下结婚了。
徐志摩陆小曼
婚礼邀请函、
失去攀援的凌霄花
从任性的依赖到失去的铭记
人人皆说徐志摩对陆小曼如何如何,但是显有人提及,陆小曼为了这段爱情付出了什么。
1925年底,就在王赓答应和她离婚不久,陆小曼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王赓的骨肉,
考虑再三,为了爱情和自由,陆小曼选择了流产,而且她决定既不告诉徐志摩,也不让王赓知道,苦果只由自己一个人品尝
,自此落下病根,再无生育能力。
经过这番变故风波,“少年始知愁滋味”,
不惜和母亲闹翻也要离婚,
付出了健康和做母亲的资格,嫁给爱情的陆小曼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幸福。
先是徐家的“不承认”。在徐家这种传统观念极深的人家来说,虽然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离婚,但是仍然把她当做儿媳妇看,陆小曼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外室”。
徐志摩和张幼仪
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姻,除却争议质疑的声浪,就连证婚人
梁启超都在证婚词里这样说:
“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婚礼现场
也许是因为各种压力,特别是来自徐家父母的打击,陆小曼原本就孱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得了肺病之后,只要犯病更是每每痛苦难耐。
为了缓解这种痛苦,陆小曼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那个时候,“大烟”并不是我们所共称的鸦片,而是某些时候缓解病人痛苦的“良药”。
再加上移居上海后,虽然没了家里的金钱支持,但是自幼家道富裕,又是家中独女的陆小曼却因为渐渐回归平静的爱情,开始了放纵沉迷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交际场上唱歌跳舞,挥霍无度的短暂快乐。
因为陆小曼的身体和肺病,徐志摩对此也只是婉转的提醒,不舍得重言相劝,但几乎是没有用的。
更何况徐家也因反对这门亲事早就在婚前约法三章,断了二人的银钱支持。
再浓烈的爱情,回到生活里还是离不开世上最庸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为了供应娇妻的挥霍无度,天才诗人徐志摩也变成了一个教书匠,为了挣家用担任三所大学的讲师职务,在南北两地奔波不休、风尘仆仆。
其实陆小曼也是不放心徐志摩坐免费飞机的。
徐志摩只得说:“你也知道我们的经济条件,你不让我坐免费飞机,坐火车可是要钱的啊,我一个穷教授,又要管家,哪来那么多钱去坐火车呢?”
这下触到了实质性的问题,陆小曼听得哑口无言,只得说:“心疼钱,那你还是尽量少回来吧!”
但是最终惯于奔波的徐志摩还是没能回来。
1931年11月19日,因为和陆小曼争吵离家的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在北京的讲演,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途中因为大雾坠机,年仅36岁身亡,而
时年陆小曼29岁。
徐志摩遇难时,身边独有一张陆小曼早年
的代表
画
作山水长卷,陆小曼看见这唯一的遗物,潸然泪下,想起平日里徐志摩对自己的种种好处来,肝肠寸断。
陆小曼山水画长卷局部,1931年春创作
世间再无名媛陆小曼
人人说她孤苦伶仃,其实是心无一物
从此生死两茫
年,但是“千夫所指”的陆小曼,在朋友劝告,徐父阻拦之下,不能送葬。
她只能
终身服素,卧室里一直挂着志摩的大幅遗像。
每天坚持买鲜花送给徐志摩。
“艳美的鲜花是志摩的象征,他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所以我不让鲜花有枯萎的一天。”
世上再无诗人徐志摩,上海再无名媛陆小曼。
在《哭摩》里,陆小曼说:“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为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于是陆小曼开始慢慢变成徐志摩喜欢的样子。开始深居简出,不再出门交际,认真的作画。
陆小曼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