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创作平面设计作品集时,在将调研结果进行灵感转化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既定思维方式的限制,只使用绘画等传统表达媒介,甚至直接在既有设计成品基础上进行再加工。
而国外顶级院校的考官对作品集最重要的审核标准,是
如何通过创意性实验,
展现创造性思维,
将调研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想法在客观设计材料中表达出来
,实现灵感转化,从而逐步推敲出设计方案。
L同学 汉艺2016届
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学院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录取offer
因此,本期周五portfolio+专栏,教同学们
如何运用英美顶级院校考官最欣赏的创意实验方法,将调研结果进行灵感转换,并对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形状、颜色、肌理等进行体验和筛选
。
创意实验的材料表现
当今的视觉设计已经不满足于纯平面的技法表现,如果在作品集创作中,
只展现
绘画等传统技法,显然过于单薄无法支撑设计需求
。
作品集的审核,对于
最终呈现作品图像中的质感及形式维度要求越来越丰富
。因此,同学们的项目形式一定不要局限于平面的传统形式,其表达意向与表达手法可以更加多元化。
创意拼贴
↓
创意材料
↓
Z同学 汉艺2016届
获芝加哥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 、雪城大学、
伦敦大学
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金斯顿大学录取offer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创意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加纯粹地从主题出发,
打破对原有实物的想象,为设计的自由探索开辟新的领域
。
创意实验的实践路径
1.
先有观念,寻找相关的媒介材料进行表现
2.
对某种媒介材料感兴趣,根据该媒材进行艺术表现
这种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往往更加能够打动观众
,进而使平面设计的表现空间更加广阔,形式语言更加丰富。
创意实验的探索过程
1.
探索综合材料物质属性
根据材料的形、色、质和肌理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由材料本身的物质属性决定,同学们在进行创意实验时,
首先要对材料物质属性进行探索,深入挖掘视觉语言的材料质地,构思其视觉表现力呈现方式
。
在进行创意实验时,同学们常用的材料有报纸、松果、树叶、贝壳、麻绳、塑料、玻璃、树脂、硅胶、泡沫等。
报纸
布料
玻璃
在选择完主要材料后,往往需要一些辅助工具进行固定与制作,常用的辅助工具有:铁丝、鱼线、大头钉、胶类等等。而
这些辅助材料,通过不同手法的组合应用,同样会产生非常惊艳的视觉效果
。
铁丝(汉艺学员实验作品)
超轻黏土
(汉艺学员实验作品)
2. 运用创意实验进一步探索材料内在属性
下面康石石结合汉艺学员实验作品进行讲解,同学们在掌握方法后,还需要
寻找与设计主题概念相匹配的综合材料,并展现在自己的作品集中
。
1)
对材料“隐性肌理”的深入挖掘
使用热熔胶
利用热熔胶在熔化后可以拉丝的“隐性肌理”,以及有粘性的“隐性特征”,对其进行拉丝处理。
并与曲别针、皮筋等综合材料结合使用
通过对其内在属性的探索,逐步形成设计方案
2)
对材料某一特质的极端利用
使用发泡胶(用于建筑填缝)
基于其本身的饱满感与凹凸感,进行色彩填充,使其粗糙表面更加明显。
3)
对材料立体质感的探究
使用大头钉
在认识了其本身的长度和尖锐感后,对材料宽度和深度进行深入探究。
将大头针尖锐的部分朝外,组合成为立体图形,进而放大“暴力”的主题
4)
材料与设计主题的结合
将“生肉”这一设计主题进行灵感转化,将主题转换为视觉元素。
利用红色超轻黏土在色彩与形态上与生肉的相似性,将多种颜色材料进行拉丝重组。
最终生成的设计作品在形象上更具戏剧性。
3. 了解材料的精神文化属性,与作品充分融合
同学们在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中,除了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外,还要了解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属性,寻找材料与设计主题的匹配性,比如:
树木的纹理与年轮,体现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厚重感
↓
运用在平面设计中,体现平面作品的稳重、沉静
纺纱材料密度极小,非常轻盈且不易褶皱
↓
在作品中用纺纱材质的轻盈感与木质材料的厚重相对比
水自然具有流动性
↓
利用流动的水,使文字的形状产生偶发性变化
上述案例,是基于
充分感知材料的韵律和节奏,
真正理解材料的视觉呈现效果后进行的。
克莱夫·贝尔曾说:“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创意实验绝不是将各种材料堆砌组合,而是在
对视觉语言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深入感知材料,进一步利用材料,使自己的项目作品更加多元化
。
以上,
望有启发
如有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的问题,请将自己的问题梳理好,以方便康石石能够更快捷地为大家解答。
提问方式很简单
希望康石石能帮到每一名艺术生
无论艺术留学,还是艺术设计,或是认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