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利用扩大跨省区电力交易规模等措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将扩大跨省区电力交易规模。国家重大工程及自备电厂承担的补贴红利全部用于一般工商业电价。
同月,发改委下发《关于清理规范电网和和转供电环节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的综合商业体、物业、产业园等转供电环节存在不合理加价现象,“降工商业电价”的信号和措施未能有效传递落实。
11月20日,发改委再发文《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加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划重点,什么是转供电?
转供电用户=
没有把电费直接缴给供电部门的用户
。那么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都存在转供电行为。
比如,打工一族平时通过互联网房产中介“ 某如” 出的电费账单缴费,又比如租用共享办公的享能汇(直接看头部漫画,暴露啊
)
电费直接缴给物业,这些都属于转供电行为。
国家发文后最明显的信号是:
电费一定要降下来 降下来 降下来 降下来
转供电企业不得赚取电费价差 不得赚 不得赚 不得赚
以发改委7月发文为分水岭,根据知名能源服务公司调研数据显示:
Before——
以往物业向终端用户收的电费单价普遍在其向供电公司所缴电费目录电价的1.2-1.5倍,那么在转供电环节去除损耗、管理成本后,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的。
After——
转供电企业再“精致”地找出赚电价机会难度剧增,尤其那些管理粗放以及设备老旧的企业;如果想转而在短期内提升物业服务费用的话,又存在流失客户的风险。
经典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 T
o be a power trading firm?
2018年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下《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指出“可以园区为单位,成立售电公司,整体参与市场化交易。园区整体参与交易的偏差电量,可探索建立在园区企业中余缺调剂和平衡的机制。
某能源服务公司测算
,若参照2017年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5分钱,一家年用电量2000万度的转供电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一年可以节省电费
100万元
以上。
100万
100万
100万
园区们可得盘算一下了
如此,电力市场化的大环境下,
转供电转型成为售电公司或与售电公司合作
不失为绝佳战略。
当然,再重复今天的比赛提示:
工商业用户降低电费起到传导作用?
转供电企业如何在电力交易大环境中转型?
昨天提到的利用数字化和云计算手段帮助
工业级别客户
转型的能服型售电公司,转供电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能效提升,是不是也有你的空间?欢迎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