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医美专栏】“旧”材料的新篇章 ·  3 天前  
E药经理人  ·  2025-2030年CRO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 ... ·  4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FDA审评:阿托伐他汀钙混悬液第二次NDA的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看了《他人的力量》,才明白人际交往3个潜规则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7-06 17:58

正文

作者 | · 思言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樊登老师解读过的书籍 《他人的力量》

你相信谁,你如何与人相处,你从他人身上学到什么。这些选择都会影响你一生的发展。

可究竟如何寻求受益一生的人际关系?

立即点击下图收听,和樊登老师一起来探索 👇



阿德勒曾说, 人类85%的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

心理学博士亨利·克劳德却在《他人的力量》一书告诉我们, 人际关系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成为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催化剂。

人际关系会成为生活中的阻碍,还是助力,通常在于我们是否看透它背后的密码。

读完这本《他人的力量》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其中藏着3个人际交往的潜规则。


沟通顺畅的秘诀
是避免“百慕大三角”交流方式

朋友入职两年,仍未升职,她常感叹遇人不淑,自己有这么多“高见”却无人采纳。

她那愤世嫉俗模样,像极了心理学上的 “乌鸦定律” :

一个人在遭遇不幸或挫折时,往往容易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忽略了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过错。

而这种逃避问题的方式,也极易使自己陷入有害的“百慕大三角”人际关系中。

何谓“百慕大三角”人际关系?

《他人的力量》一书告诉我们,明明A与B发生了龃龉,A不直接与B谈论,而是找C吐槽;

这种避开当事人,避开直接交流的情况,就被作者称为人际中的“百慕大三角”人际关系。


而像这样的场景,在职场上其实屡见不鲜。

同事小冉常常向我抱怨新来的同事小林言行不当。

我尽力安慰,却无意中让小冉与小林更加疏远。

直到领导给我指点迷津,我才明白原来是我不当的安慰措辞,将小林的本意颠倒,引发了误解与隔阂。

两人经过一番当面长谈,才发现彼此有很多见解完全一致。

误解消除后,办公室的气氛重新变得和谐融洽。

两人也深刻体会到,原来直面问题并坦诚沟通,才是避免有害人际关系的最好途径。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百慕大三角”人际关系的危害呢?

亨利·克劳德博士在书中给出了5个解决步骤:

1. 指出问题所在: 坦诚三角关系的毒害性,明确指出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

2. 订立规则或契约: 建立明确的规则,鼓励直接沟通,避免背后谈论他人。

3. 拒绝参与流言蜚语: 如果有人传播他人的流言蜚语,谢绝加入,鼓励他们直接沟通。

4. 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倾听或传播问题。

5. 培养沟通技能: 提高沟通技能,包括倾听、对抗与冲突技巧、谈判等,才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当一个人敢于直面他人的指正,摒弃向第三方发泄的习惯,便可有效地化解三角关系的潜在危害。


点击下图,立即听樊登老师解读 👇



关系和谐的密码,是构建好“第四层关系”

《他人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人际关系空间有四个层次:

1. 孤立状态,没有连接关系;

2. 坏的连接关系,通常相互指责;

3. 看似美好的连接关系;

4. 真正的连接关系,通常是双方深度理解,达成共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有些人从来耻于开口求助,最后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有些人常常以防御的状态挑出对方的问题,陷入互相指责的漩涡;

有些人看起来非常善于交际,可是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却鲜少有人伸出援手;

而有的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与他人构建互利合作的关系,省时省力、一举两得。

那真正和谐的“第四层关系”到底该怎样建立呢?


皮克斯电影公司执行总裁艾德·卡特姆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种交际方式。

一次讨论会上,新成员Z因为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书受到上级L尖锐的批评而倍感愤怒,会议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卡特姆立刻暂停了讨论,并询问Z的感受。

Z坦诚地表示,他感到L对他的每一件事都吹毛求疵,让他难以适应。

卡特姆耐心地解释,L的直言不讳其实是为了团队的进步,而非针对Z个人,不能把这种工作上的批评理解为对个人的敌意。

卡特姆又建议L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在提出批评时,也要注重态度和语气,才能避免伤害他人,促成合作;

这次深入对话,不仅成功化解了两人的误会,也让Z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团队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

卡特姆也成功地让Z与L从人际关系的第二层“坏的连接”,到达第四层“真正的连接”。


那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连接”呢?

《他人的力量》一书中,就给了我们两个实操步骤:

1. 制定标准,充分沟通双方都想让某事变得更好的方法

比如双方一起制定简单交流准则,每个人都分享过去的反馈经验,无论是否有帮助。

如此便可有效沟通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找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2. 相互监督这种交流的完成情况

比如观察提出想法的人是否就事论事接收提议者的反馈;

提出建议的人是否放下情绪直击纰漏。双方都相互督促,避免陷入情绪之争。

可以看出,所谓“第四层关系”的本质,核心就在于“双赢”思维。

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双方的求同存异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而双赢思维所遵循的,就是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通过倡导“上下同欲”,重视共同目标,弱化微小差距,就能让本部门的员工上下一心,效率倍增。

比如在亲子教育中,妈妈只有懂得和孩子建立真正的连接,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才可能有效避免许多鸡飞狗跳的日常。

所以你看,“第四层关系”的双赢思维,往往就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真正密码。

因为只有有了合作共赢的前提,才能建立“真正的深入连接”。


点击下图,立即听樊登老师解读 👇



社交的终极智慧,是善用他人的力量

荀子曾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的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通常都懂得通过借用外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作者亨利·克劳德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

大学时,亨利满怀期待加入高尔夫球队,却在第一周手掌受伤,两年后被迫放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