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餐饮O2O
餐饮业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平台,每天分享餐饮业新鲜案例和营销思路,用互联网和跨界的思维创新餐饮业,餐厅老板和从业人员必关注的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餐饮O2O

我们靠什么,才能穿越下半场?

餐饮O2O  · 公众号  ·  · 2024-06-05 23:34

正文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很多人在急速内卷的环境中,迷茫了。

因为在不知不觉中,选择少了,收获小了,经验不管用了,方向也没有了,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要找准方向,穿越周期,就必须标定当前的位置,再对照过往的周期,寻找规律。

餐饮市场有着其自身规律,我们只有在其循环中顺势而为,才能方得如终。


01

6个鲜活且现实的案例


案例1

上个月头,在金鸡湖边用了3天的时间陪老A。由于种种原因,老A的上一个项目清盘。在稍作休整后,准备筹建新项目。

从两年前屡屡劝告无果,到每3-6个月跟进一次、到这次的彻底复盘。

老A在事后的感悟是:“当时自己钻了牛角尖、出不来了…”

其实,人没事儿就好。谁的成长没踩过大坑?坎坎坷坷,都是创业路上的必修课,而已。只要人没事儿,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

案例2

两年前某天,老B的CFO紧急电话而来。原来公司账上没钱了、还有近一个亿的各种债务,几近崩盘。

后来用了极其凶险且比较极端的方式,最终公司没挂掉。去年不到2个亿的营收,大约回血了10%左右的利润。

这个月,我们在杭州开了复盘会。没想到的是,老B还陷在提高单店收入的怪圈里。

从客观来讲,这代表一年多来将管理重点放在成本结构上的苦口婆心,没用。

人,只有在现实面前,才会有敬畏心。

案例3

2022年,老C开始进入某新一线市场。一年下来,该市场的10来家店,除有1家微利,其余全线亏损。

我曾经把老B的经历分享给老C,其实是想让他没必要重走一遍老B的弯路。

2023年,老C一边在复制二线市场,一边在进一步放大新一线市场。

市场给出的结果是:二线市场盈利,新一线继续放大亏损。

王兴曾经总结过: 成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通过自己犯错,一种通过总结别人犯错。 显然,两种成长的代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案例4

2022年第4季度,我在上海攒了一个小型战略会。在决策系统的议程里,印象很深刻的是老D骄傲地说:我们今年搭建了决策小组,上一次的决策会已经否定了去某个新一线市场。

比西班牙电影更神奇的转折来了:2023年,最终还是把店开到了那个新一线市场。 和老C的结果基本没有很大区别。

半年后的复盘会,发现老D还在试图通过运营扭转该市场,就提议设置一个边界,来避免资源的无效投入和把资源配置调整到更有成果的市场。 最近的几个月,每次会议都在复盘这个部分。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案例5

从2021年开始,就一直提醒老E特别注意新开的购物中心。任何心存侥幸的结果,市场最终都会以冰冷的客观事实来回应。

即使在全国范围内看,虽然有极小概率的新购物中心确实业绩不错。但是从整体宏观面进行总结:概率反而在降低。

原因有二:

1、好场子是兵家必争之地,众人争抢会把租金哄抬过高;

2、同城一旦出现新的好场子,流量瞬间重新分发,原商家都被锁死在逐年递增的租赁条款里

案例6

一家融资N轮的企业约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有机会碰头。

在了解到实际的经营数据和新年的开店计划后,我问:如果跑步时,心率过高了,接下来是该降低配速还是提升速度?

长跑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常识: 心率一旦过高,继续提速,等同于自杀。

如果对自身的评估出现了偏差,而采取了背道而驰的行动,断然不可能得到好的成果。


02

现象背后的规律


上面的6个案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企业。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如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

或者说,是另外的6个“我”。 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内心世界的镜像。

过去10年,对几百家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度的研究和复盘。 如果要对企业的兴衰做一下总结,目前得到的只有下面这一段话:

凡是违背市场规律、商业规律的,都会走向市场、商业的反方向,被市场狠狠地教育。

凡是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的,都会受到市场的、消费者的拥护,能够穿越周期,成为时间的朋友。

企业,就像创始人的孩子。其实, 从来就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

这句话的意思是: 所有企业最后出了问题,根源都在创始人这里。

再具体一些:如果创始人是凌驾于市场规律、商业规律之上,那就是灾难的开始。

我们心里的那个“我”,或者叫“我执”。另一个称呼,就是“心魔”。

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那究竟什么是市场规律、商业规律?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中的总结是: 价值链:竞争优势。

价值链,就是我在前几年总结的第一性原理:

顾客价值为因,企业的经济绩效为果。

比较常见的违反价值链的动作: 涨价,是老板的需求,而不是大众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和营销,如果不是从顾客需求而来,必然最终由企业自己买单。


03

找到规律要制定规则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解决了某些社会需求或者问题。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之相反,则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错失市场的机会。

我们可以复盘一下过去半年、一年的经营动作。只要我们抛开主观的禀赋效应,完全能够 实事求是 的分清有效动作、低效动作和无效动作。

实事,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求是,就是在实践中探索、检验、研究、发展客观规律。 对于经营动作的评估,有且只有一条,就是 成果的客观事实

这种抛开我执、更为客观的评估,对于企业的未来走向,是分水岭。决定企业最终走向老板主观评估的悬崖,还是走向顺应市场的大道。

这种评估,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规则。

这个规则如果在市场规律、商业规律之外,那走着走着、会走不下去;这个规则如果在市场规律、商业规律之内,即使会走些小小的弯路,也会慢慢回到正轨上。

两者的区别:

如果人在规则外,一路和市场规律、商业规律、和所有一切在重复博弈,不断在前进路上撒钉子、挖大坑;

如果人在规则内,在反馈中不断迭代,不断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和所有一切都在共赢的框架内,不断扫清前进的障碍、填平未来的深坑。

最终决定企业走向的,早期是创始人。

到了发展阶段,就是制定的原则和规则,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商业规律。

这种原则和规则,就像唐僧把孙猴子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之前,给套上的紧箍咒。没有紧箍咒的孙猴子,充其量只是花果山上大闹天宫的一个山大王。

套上紧箍咒后,孙猴子就变成了孙行者 ,有所为、有所不可为。 才能一路西行,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04

总结: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道,规则是法。

我们提到熊孩子,很容易用到“无法无天”四个字。其实讲的就是这娃儿,没有规则,违反规律。

创业从零到一,都是带着“颠覆者”的基因。这个基因再强,也无法违背市场规律、商业规律这个天道。

德鲁克讲的目标管理、成果管理、时间管理的源头,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说到底,就是把自己关在规则之内。换而言之:自我管理,管理的就是“我执”。

道理人人都懂,不同点在于大家践行的力度不同。

这件事情对不对、该不该,我们的内心都知道。(王阳明:致良知)

我们内心是怎样的,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世界观和行为。(王阳明:心即理)

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就切换到万事符合天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规则,来顺应天道、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

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并不是搞明白就去做,而是 从行中知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破心中的三贼,王阳明也给出了方法论: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的规则,就能够让企业走得更加长久。

放下我执,放下“我”。我们才会从内心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条通向天际的道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回到顺应市场规律、商业规律的正道。回到一切本来的样子。

如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