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tagram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全球超过3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日本人在瑞典建了座中国房子,让人直呼奇迹,而08年他还在汶川盖了座纸质小学

InsDaily  · 公众号  · 美图  · 2017-01-29 23:30

正文


小in也去过年啦!

所以就拿了些16年的经典文章出来偷懒啦~~

大家不要生小IN气哦


一榫一卯之间,

一转一折之际,

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榫卯

Mortise-Tenon


在瑞士苏黎世 有这样一座房子,

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

通透的玻璃幕墙一挂到底。




但当人们走入其中,

无不被其精妙的结构、工艺征服。




梁、柱、檩等房屋的主体结构,

全部用木材架构,

这在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

简直就是一座建筑奇迹!




再看细节,

用的竟是几千年来

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



作为中国古建筑精髓的榫卯结构,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发明并开始应用,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不需要一颗钉子,就能造出异常坚固,传承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房子。



而这种工艺在传到日本后,

被日本工匠一代代传承改进,

称为“河合继手”。



瑞士这座Tamedia:媒体大厦,

就是由熟稔“河合继手”的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完成。




在敲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他用近2000m³的循环再生的云杉木,

打造出每一个部件和榫卯结构。




然后像搭积木、拼装玩具般,用榫卯结构将各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在一起。



由于各个木质部件紧密结合在一起,万一出现地震、火灾等情况,就有可能因为一个部件的损毁,导致大面积坍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独特的梁、柱设计让受力更加均匀合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的稳固。



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

工人只需将组合好的部件,

按图纸组装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像魔法似的仅用木头

就搭建起如此一座宏伟的建筑,

让众多不懂榫卯结构的外国人不可思议,

世界再一次见证了“河合继手”的神奇。




但很多国人看后却深感悲哀,

7000多年的榫卯

如今 却只能靠日本人“发扬光大”。

外国人提起榫卯,

想到的也是日本的古建筑。




甚至有人批评中国人将传统工艺抛在了脑后,盲目追寻西方先进建筑的脚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出一座座毫无特色的建筑,把人挤压在了无生气的空间里,完全失去了建筑工艺之美与人文关怀。




这也正与建筑师 坂茂

提倡的建筑责任与人文精神相契合,

而他的责任从来不是说说的。




每次世界各地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他总是第一时间跑到灾区,不眠不休地为灾民建造房屋。


95年为日本神户灾区建造硬纸木宅、教堂



1999年为卢旺达难民建造避难所


2001年为印度灾区建造房屋



2007年为斯里兰卡灾区建造房屋


2008年汶川地震,为华林小学搭建临时校舍


2010年为海地搭建应急避难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