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间拉回1个月以前,今年9月,当已经第四次参加IFA的创业者李鹏踏进位于德国柏林会展中心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有些恍惚。
近30个展馆林立,虽然是德国主场,但不同于往年有许多本地和欧洲厂商参展,今年会场被一大批来自中国的企业牢牢“占领”了。场馆内泳池机器人、割草机、智能指环等品类繁多,成百上千家企业带着各自代表性产品,向观众展示新的技术成果。
有趣的是,对比近几年火爆的智能硬件赛道,活动现场,一家老牌中国企业与其颇有些old school的品类——美的空调,吸引了许多参展者的围观。
根据中金企信等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家电增速明显放缓,彩电、空调等零售额增长幅度较小、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产品市场饱和度较高、新增需求有限。
对比之下,其海外的渗透率提升迅猛。以美的为例,据其财报数据,2023年,美的海外营收达1509亿元,占总营收40%;2024年持续增长,上半年海外收入为910.76亿元,占比提升至42%。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用户需求也逐渐趋向智能化、环保性、多元化和健康化。
可以看到,拥抱数智化、参与全球化是当前环境下所有中国企业的必然命题。美的正是这一浪潮下众多积极参与者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家以硬件销售为主的传统制造企业、到转型提供软件及解决方案的科技集团,过去数年,美的通过科技领先战略的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点、并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一个行业的发展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比如经典白电中的洗衣机,从直筒式、滚筒式洗衣机、到洗烘一体机,产品革新可以带来新的增量,也解决了部分用户需求痛点、优化产品感受。
进入2024年,5G、物联网及AI大模型等技术发展,加快数智化时代带来,也为各行各业描摹出新的可能性。如何穿越科技革命周期,以技术创新驱动消费增长、促进需求和用户消费?
美的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坚定“科技领先、数智驱动、用户直达、全球突破”战略,以实现全价值链运营提效和结构性增长升级。
一场29年的“守林行动”
理想条件下,当我们圈定一片土壤并埋下种子,等待它从树苗生长至大树阶段,大约需要5至10年的时间。但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显然是个更复杂的问题。不同种类的树木生长速度及其繁殖能力不同,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可以在几十年内就形成茂密的森林。
在消费浪潮的推动下,以美的等为代表的白电巨头此前均处在全球业务快速崛起阶段。优先自主品牌战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美的在海外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先行一步背后,是美的多年专注在科技产品创新的深厚积累。
近日在佛山顺德,多位行业专家和美的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与能源转型的未来”主题,在第二届美的远见者大会上展开热烈讨论,也为美的第29届科技月拉开了序幕。
国内机器人领域几经发展迭代,推动机器人自缓慢静态行走、连续动态行走、高动态运动,步入今天的产业化前夜。但一个现实情况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机器人的功能和实用性与人们的期待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工业机器人长期以协作臂形态存在、服务机器人多用于简单的升舱和迎宾工作等。
直至AI大模型的出现,其解决多种任务的通用能力加快具身智能发展,让人们看到机器人从单一任务交付到规模化应用的可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在远见者大会上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各类技术的集大成者”,包括工业制造现场、养老康复护理、医疗精细手术、太空领域等,都能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其技术路径更强调泛化性,可以满足多场景下解决复杂任务的需求。丁汉预测,机器人技术未来会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
36氪了解到,美的正在进行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探索性研究。
随着今年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加剧,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为减少柴油、汽油等燃料消耗带来废气排放,国家在2060碳中和战略中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命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指出,当前风机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煤电、火电,实则利用率并不很高。“要应对这一问题,主要就是发展储能技术。储能能够真正累积能量、平衡能量的付出,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都将发挥重要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
作为国内很早就把握到风向变化的巨头之一,美的在储能技术上已实现全场景覆盖,包括光伏集成、工商业储能、复式储能、大型储能等不同业务;同时,美的还在积极推动家用储能产品与家电的进一步融合,构建家居场景一体化家用储能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远见者大会作为美的科技月的核心环节,此次围绕AI和储能两大备受产业界关注的方向,每一个话题都有庞大的技术想象和宽阔的市场空间,这也是美的重点布局的策略领域。
今年是美的连续第29年举办科技月,主题是“Innovation Glocalization Transformation”(创新、全球本土化、转型)。除了前沿技术探讨外,科技月也延续活动传统,对过去一年表现最为出色的研发个人、团队和项目进行表彰。
一项技术的创新、一款产品的面世,往往离不开一群人最纯粹的科技追求和技术坚持。今年,科技月在获奖规模和奖励额度较往年均有所增加,同时,这也是美的自2020年确立“科技领先”战略以来,其研发体系实力在2024年的集中展示。
1986年,当美的第一次走向海外,供应链优势和市场策略的胜利只是一时之功。面向异常激烈的海外市场,要实现产品渗透率提升,离不开回归技术本质,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出性能更优、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匹配用户多元场景需求。
当我们把时间再度拉回29年前,彼时首届美的科技月的举办,看似只是一场平常的内部分享会,却是美的前沿技术探索的第一步。而那粒名为“科技领先”的种子,经过工程师们理想与热情的浇灌,已经成长为郁郁丛林,沿着技术落地和产品创新的深水区探去。
一次与AI的“自我革命”
作为一个“供给-需求”驱动的制造产业,传统白电从0到1、再到如今各家普及,经历了数十年的成长期。
随着大模型引发新一轮热潮,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传统行业所面临的无疑是颠覆性改变。比如家电领域,用户开始关注产品交互的使用体验、空调是否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温度、针对养宠家庭洗衣机能否有些个性化的功能服务等等。
一个业界共识是,要真正能把技术用起来,需要与硬件、具体产业的结合。技术驱动产业和企业必须深入思考数智化转型,将AI切实投入产品落地,为用户刚需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服务用户。
这也对以美的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业务和产品端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行动。
自2022年以来,美的就确立“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四大战略主轴,已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创新型业务等五大产业,实现了ToC与ToB产业并重发展的格局。
研发方面,美的中央研究院围绕“AI+”战略,提出“AI+工业机器人”“AI+智能制造”“AI+智能家居”“AI+医疗影像”四大主要场景布局;通过“AI+”革命性技术创新,实现美的产品力和竞争力的领先,服务美的多元化经营的目标。
比如“AI+工业机器人”中工业场景。针对工业制造应用场景接近100%识别成功率的需求,美的推出基于视觉大模型的精度识别定位技术,可用在焊接,装配等多类典型制造场景,已实现百余条产线规模化复制。
美的远见者大会上展示的机械臂
面向智能家居领域,美的在去年正式推出美言大模型,目前已有几万台设备搭载。预计11月,还将有几十万台搭载美言大模型的产品上市。
基础设施方面,美的在算力、AI算法平台、多模态智能感控技术、具身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均有展开布局。其中,美的软件工程院第一版算力平台目前已经发布。
而在通用模型层,美的的策略是不做底层的大模型。美的副总裁兼CDO张小懿表示,“我们用开源的也好、闭源的也好、买进来的也好、我们自己训练的模型也好,根据不同的场景用好,所以算法平台和接入平台非常关键,一个是解决它的服务化问题,一个是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目前,美的已发布家庭智能体、工厂智能体两款AI原生应用。张小懿透露,美的工厂智能体战略项目将会融入库卡机器人。截至今年9月,美的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已有1亿多元的成效。
在“AI+智能制造”领域,美云智数作为美的数字化能力的对外输出单位,其数字化能力已覆盖超5000家供应链企业,及50多个细分行业的千余家大中型企业。
不可否认,颠覆式自我变革往往会来带极高的经营成本。如何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企业自我迭代、造血并保证增长收益?
美的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数智化路线:一方面坚持“数智驱动”,以AI+为核心,通过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推动整个价值链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深“用户直达”,借助5G、AI和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深度链接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当技术创新、产品需求和用户反馈都能顺畅进入变革的每个场景环节,参与实际落地迭代优化,真正实现走进产业化中去。
一家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全球
如今,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房屋、酒店、办公楼宇等空间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智能家电产品和服务机器人。其中极大一部分正出自于中国公司。
随着全球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必争之地。从业绩来看,它也给先行者们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美的海外市场收入为1509亿元,同比增长5.79%;海外OBM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占海外智能家居业务40%以上。其中,美的在北美的变频窗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20%,变频移动空调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40%,多门冰箱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0%。
海外需求正持续性爆发。但出海并非易事,一款产品走向海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运营、售后服务等涉及到诸多环节,整个链路很长;而一家中国企业想要在异常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足、构建品牌影响力,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这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力和市场渠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5年,美的研发投入了近600亿元,仅2023年就超过145亿元,全球共建有研发中心33个。人才建设方面,美的研发人员已突破2.3万人,硕士博士达7千余人。通过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建立全球顶尖人才引入机制,引入数十位战略合作专家,并成立多个院士工作站进行联合科学技术研究。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技术总监金成镇在接受36氪访谈时也表示,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用户需求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研发时,“决定了我们的研发不能只靠中国工程师们,而需要全球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参与其中。”
美的现已在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设有研发中心。通过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才能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业务方面,美的海外产品线已覆盖全品类智能家居,智慧楼宇解决方案,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解决方案等等。目前,美的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通过坚持OBM优先战略,以战略收购和合资合作的方式,持续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比如在2017年,美的就完成了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KUKA)集团的收购要约,近年来不断深耕研发、制造与市场的本土化,成效明显。其中库卡中国联合美的中央研究院共同开发的第一款AMR产品库卡移动机器人KMP 1500P,在本届科技月上获得“产品贡献奖”,基于自主导航、智能避障等功能,在物流、仓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碳中和理念普及和相关政策落地,越来越多产业正朝着绿色方向发展。作为全球制造产业的深度参与者,美的也走在行业之前,于2021年提出了绿色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