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已经结束征稿,正式进入到后期评选阶段,前不久6部入围决赛的作品新鲜出炉。而在11月30日的
决赛音乐会上
,将当场评出奖项,谁能问鼎“金鸡”?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届作曲比赛评委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孟东
直言,作为一个新生院团,第一次举办作曲比赛就能有这样的效果,真的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这次比赛做到了真正的国际化,或许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观众的检验,苏交甚至是
苏州
这座城市,
将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代表作品
。”
作为苏交2018乐季的重点项目之一,2018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由苏州交响乐团主办,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为比赛指导单位,是一项面向全球的大型音乐专业赛事,旨在鼓励作曲家
通过西方交响乐的音乐语言与形式
,
融合
以昆曲、评弹、民歌、江南丝竹为代表的
传统苏式音乐
文化与审美,
创作
出新时期兼有传统性与国际化的“双面绣”苏州的
古城新音韵
,并基于新作品应该具备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推出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原创音乐作品。
大赛于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这是苏州交响乐团继2017年金鸡湖钢琴比赛之后,举办的又一场重量级赛事,也是苏州有史以来首个专业国际作曲比赛,以100000元的一等奖金,向全世界的作曲人士发出比赛邀约,在打造苏州交响乐团原创作品的同时,也是年轻乐团对一座城市的最好献礼。
经过组委会统计确认,本届金鸡湖作曲比赛共收到全球
39个国家和地区
的参赛
投稿
142部,其中有效参赛作品123部,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参赛作品42部。参赛者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1年,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34年。
目前,2018金鸡湖作曲比赛已经结束作品征集,并完成了作品初评。
“投稿量如此之大,参赛作者覆盖范围之广,我的心里很欣喜也很激动。我参与过的许多作品比赛,一般来讲,收到的作品数量就在几十件。像这种达到了百件以上作品的作曲比赛,应当说是非常成功了;起码说从前期的组织工作来说,已经是卓有成效的了。最后如果能评选出一个第一名的作品,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本届作曲比赛评委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孟东
曾经担任过包括金钟奖在内的多个重要作曲比赛的评委,他表示,一个大赛,最关键的是要
保证评审的公平和公正
,“整个评审流程我们都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来操作的,7位评委在评选的时候,只能看到作品的编号和作品名称,作者的信息是绝对没有的;另外每个人都要将所有的作品看一遍,然后打分,最后综合大家共同的意见,刷掉一部分,进入下一轮,再刷掉一部分,最终选出了入围决赛的作品。”
最终,
王心阳
(中国)的
《化龙》
、
Conrad Asman
(南非)的
《双面绣》
、
苏潇
(中国)的
《姑苏繁华图》
、
叶镭烁
(中国)的
《水墨中的秋色》
、
Christopher LaRosa
(美国)的
《Towers of Suzhou》
、
盛萌
(中国)的
《梦里江南》
等6部作品(排名不分先后)从123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了决赛单元。11月30日专场音乐会上,评委们将从这6部作品中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颁奖。
徐孟东直言,由一个乐团来举办如此
专业
的作曲比赛,起码是国内此前还从没有过,这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事件;此次作曲比赛,将为苏交,乃至整个苏州,留下一批“带有显著苏州元素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对推进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届作曲比赛除了竞赛单元之外,还特别设置了委约单元,邀请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
Christian Jost
,苏州籍旅美作曲家
王之一
,墨尔本大学教授
于京君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