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读书
在这里,让好书遇见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最近的打工人,流行穿爷爷风劳保服上班?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千万不要溺爱你的伴侣 ·  5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谈凤霞:当动物不象征人类,狗就是狗,山羊就是山羊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读书

养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点胃口都没了

豆瓣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0-03-06 08:00

正文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关在家里这段时间,你和家人的关系有发生变化吗?
 
疫情让我们意外获得一段与家人24小时相处的时光,有人体会到久违的岁月静好,有人不得不面临家庭关系的诸多挑战,重新思考自己与亲人、伴侣之间的关系。
 
在豆瓣话题广场#疫情时期的家庭关系#中,我们看到许多普通家庭的故事:
 
@黄青蕉:我妈说“其实也好咧,要不是这次的事,你也不会在妈妈身边这么久。”距离上一次我在家呆着超过两个礼拜,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既困之,则安之,与其对遥远的恐惧和未来焦虑不安,不如专心过好每天的生活,珍惜眼前人。
 
@車車:16年结婚,相恋10年的情侣,因为疫情在上海的家里窝了一个月,先生展示了好厨艺,我负责收拾房间跟撸猫,一个月里看了几部剧,七八本书,每天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喝喝茶和咖啡,一起打打游戏,玩Switch的健身环,晚餐后再健个身,假期过得平静幸福。
 
疫情也是一像一面放大镜,放大关系中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激化矛盾,有人借此看清自己的内心和关系的真相。
 
@大-燕-威-王:我一位堂哥打定心思离婚了。前几天在家属群里,他和嫂子公布了这个决定,说是等疫情一结束,就去办理离婚手续。
 
嫂子说其实原先也是凑合过了,但疫情大家囚一起,结果还是天天吵,很多矛盾由小变大,一些搁置已久的问题也浮上水面,矛盾愈发激化……

真实的家庭关系,往往在幸福美满和难以忍受两个极端之间,琐碎平淡、麻烦不断,但在关键时刻,能给我们温暖和庇护。
 
疫情期间,重温了几部经典的家庭片,李安、杨德昌、小津安二郎…在这些大师的镜头里,能看到我们熟悉的亚洲家庭文化。

克制、温情,家人之间很少直接表达感情,也很少自我暴露、深入交流,表面上闹哄哄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私下里每个人都各怀心事……

 
《饮食男女》
养孩子就像烧菜,菜上桌就没胃口了
 
父母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你做好吃的。
 
李安的经典电影《饮食男女》开场前4分多钟,全是老父亲筹备家宴的场面,蒸鱼、炖鸡、剁肉、包包子…一个人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

 
父亲是个大厨,老伴去世多年,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

大女儿家珍是个老师,二女儿家倩是航空公司高管,小女儿家宁在快餐店实习。孩子们平时忙于工作、来去匆匆,但是星期天必须一起回家吃饭。

这一顿饭,是家人团聚、联络感情的重要仪式。

 
然而,望着一桌五星级酒店水准的豪华大餐,一家人却都各怀心事,没什么胃口。

 
先是二女儿宣布买了房子,要搬出去住。父亲装作无所谓,大女儿有些不高兴。

随后,小女儿也谈了恋爱,有一天在饭桌上宣布她怀孕了,要搬去男朋友家住。

最后,单身多年的大女儿也找到了真爱,迫不及待奔向自己的小家庭。
 


失落的父亲和老友感叹:养孩子就像烧菜,菜上桌了,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女儿们忙着谈恋爱、结婚,父亲也没闲着,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决定把房子卖了。

闹哄哄的一个家,就这样散了。父母子女,只能相互陪伴上半场,下半场终究要有自己的生活。

 
《一 一》
每天跟妈妈讲的,只有那几句话

我们和家人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邻里八卦,似乎也没什么可以聊的。

如果很久不见,刚回家那几天,还有很多可以聊的事情。恶补完之前欠缺的信息后,接下来话题越来越少,最后也习惯了无话可说。
杨德昌的经典电影《一一》中,“婆婆”成了植物人,医生建议家里人每天对婆婆说说话,也许能让婆婆醒过来。于是,女儿规定家里每个人每天要说半小时。

儿子自告奋勇打头阵,因为他“平时最能说”,结果只讲了不到10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尴尬地说,“今天就先到这里,我好好准备准备,明天再来……”

 
有一天晚上,女儿突然崩溃大哭,因为她发现每天和妈妈说的话都是那几句,几分钟就说完了。原来她和妈妈之间根本就无话可说,原来她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复。


《东京物语》
不小心走散,可能一辈子见不着了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和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这种距离,既是物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

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东京物语》中,讲述了一对老人去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

一开始,老两口对这趟旅行充满期待,毕竟这是难得一次机会,他们可以见到所有的孩子们。


可到了东京后,老两口发现他们的处境有点尴尬。
 
大儿子在东京当医生,工作繁忙,没时间带老人出去玩。两个孙子还因为要给爷爷奶奶腾地方吵闹不休。

在大儿子家住了几天后,老两口又搬去二女儿家。

 
二女儿繁在东京开美容院,一门心思都在赚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但没时间陪父母出去玩,还有些摩擦,于是把老两口送去泡温泉。

老两口到了才发现,这里是“年轻人来的地方”,年轻人彻夜玩闹,吵得老人无法睡觉。


只有二儿子的遗孀纪子对两位老人很是孝顺,儿子在战争中牺牲,纪子一直没有再嫁。纪子带老两口在东京游玩,这一天也是老人在东京最开心的一天。

两位老人也没有抱怨,他们一直提醒自己,他们已经很幸福了。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为重”。


老太太对老伴说,“东京这么大,不小心走散的话,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了

曾经最亲密的家人变得生疏冷淡,也是一种走散吧?




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导演之一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六十年后的同一天因为身患癌症去世。

出生日与去世日的重叠,以及从中国文化看来完成一甲子轮回的年龄,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传奇色彩。

似乎正应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轮回、无常等深奥的主题。”

小津安二郎(图片来源:The Film Stage)

小津安二郎是公认的日本电影史上三大导演之一,和沟口健二(1898—1956)、黑泽明(1910—1998)鼎足而三,也是世界电影史上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大师级导演。

小津一生执导的五十四部剧情长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1958年以《彼岸花》获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奖,1959年获艺术院赏,1961年以《秋日和》获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1963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成为首次获此荣誉的日本电影导演。

《彼岸花》《浮草》《秋日和》电影海报

以《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闻名于世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曾说“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

作为小津安二郎的忠实粉丝,他曾专门跑到东京拍了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以向偶像致敬。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丝,尤其喜欢《东京物语》。

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小津的电影风格含蓄隽永、余味悠远,被认为是只属于他独有的“小津调”,影响了无数导演。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也曾经以拍摄《咖啡时光》向小津致敬。侯孝贤曾说:

孤独一生的小津赋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率领无常,惘然上路。”

电影《秋刀鱼之味》剧照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小津安二郎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几乎只有一个题材:家庭尤其他执导生涯后期拍摄的十三部长篇,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

除了主题,小津的“不变”还体现在一些有趣的地方:

后期拍摄的十三部作品都是和老搭档野田高梧一起编剧;

他的御用演员原节子和笠智众在很多部作品中扮演几乎相同的父亲和女儿角色,甚至角色的名字都差不多;

总是放在低位拍摄的摄影机;

少有移动的镜头,镜头里每一处布景、每一个道具,都在追求“恰到好处”的精确……

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以至于他那句原本是戏谑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成了“匠人精神”的代表之一。

小津安二郎

生活中的小津安二郎是什么样的呢?

在小津安二郎的日记中,“睡觉”出现的频次相当高。

天气好当然要睡:“阳光照射在拉门上,暖洋洋的。美美地睡了一觉。”(1933年2月10日)

天气不好的时候更要睡:“阴天。下雨。稻荷祭。登贵来。整日迷迷瞪瞪地打瞌睡。”(1933年3月5日)

工作不顺利的原因是睡多了:“再怎么睡也睡不醒。脑袋瓜子也很迟钝。春天不适于工作。”(1933年3月20日)

抱着酒瓶的小津(图片来源:gallonero.es)

小津还很爱读书:

窗户大开,秋风吹进蚊帐里,再次阅读志贺直哉的《二十岁的一面》。(1935年8月30日)

傍晚,回家。在车站前的书店购买《荷风全集》前期[出版]的十二册。前年大船发生火灾时,[这套书被]烧毁了。(1953年6月11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内文

和你我一样会吐槽报酬低、工资不够花:

薪水日的抑郁。
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从这种状态下解脱出来呢?有点难以承受之感。(1933年6月28日)

去厂里。
拿到饭钱。五十日元。
拿钱的人也很惭愧,出钱的人估计也很羞愧。(1937年7月14日)
当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肯定少不了各种与电影有关的记录。

见到高村厂长。[他]从戛纳电影节回来后,[我]第一次见到他。[他]说《东京物语》的脚本很有趣。

五点,观看木下惠介《日本的悲剧》试映。虽然是他的野心之作,但[我]并没有受到感动,[影片]非常粗糙,就如同嚼加了醋的萝卜一样。没想到[这是一部]平庸之作。(1953年6月2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内文

独家首发《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次推出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文本具有高度的稀缺性。整部《全日记》可以说是一份珍贵而全面的文献,是小津爱好者、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本书文本由小津研究专家 & 挚友田中真澄整理,严谨而丰富;小津电影及文化学者、知日翻译家周以量精心翻译。

书中还附有编者对原文的校异记录,小津在日记中看过的或是提到的国内外电影名称、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珍贵资料,小津在几大片厂合作过的工作人员详细名录,小津执导的电影片单(中日文对照),日本出版的小津相关著作,以及编者田中真澄对小津安二郎所有日记资料的整体介绍、编撰思路、编辑过程,对不同阶段小津日记与他的创作之间的认识和思考。


豆瓣书店独家首发《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给影迷、喜欢小津、喜欢电影的你,提供了一件探寻“真正的小津”的好工具。

■ 往期精选 ■
前男友说“我养你”那一刻,我决定分手
每一个找房子的人都有故事
我不在武汉,我很好,但我不快乐

阅读原文,购买《小津安二郎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