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人物志
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72年美国人镜头下的唐山,没有高楼、城市忒干净 ·  13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吴三桂绞死永乐帝前,永乐帝问了他三句话,吴三 ... ·  5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雄狮落幕:起底统治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人物志

《古代女子的日常》⑤ | 古人寿命短的真相,都在这里

十点人物志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13 19:50

正文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古代女子的日常》,作者靳中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古人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电,没有通勤没有内卷;住闺阁,通信笺; 围炉博古,杨柳荡千;闲亭对弈,吃茶聊天。这样的生活,要不要来上几天?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穿越历史,体验百味人生。

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与我们积极互动。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古代女子的恋爱和结婚流程。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她们没有自己选择恋人的机会,但也有一小部分女性,挣脱封建礼法的枷锁,去勇敢追求爱情。官僚士人家的婚礼具备六礼,繁文缛节,流程复杂。而平民百姓财力有限,为求简便,将六礼减缩合并为三礼。


古代女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哪些家务?她们如果病了怎么办?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免费保姆”的一天



古人云,君子远庖厨。这给男人不做家务提供了有力说辞,把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穿通通扔给女人。


大户人家有门房、丫鬟、小厮、厨子等服务人员,还有总管一日三餐、物品采买、收支财物的管家。但是普通人家的主妇,大小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为此从早忙到晚。


第一件事就是早起。《朱子家训》中规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洗漱洒扫完,接下来该做早饭了。


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云南的元谋人就会用火了。距今五千六百年前,古人已经制作出保存火种的炉具,他们会将未燃尽的火炭掩埋,使其长时间出于低氧燃烧状态。


古代的主妇就是用这种古法把火种留到第二天,如果火种灭了,只能取出阳燧、火折子和火镰重新生火,然后准备做饭。


动手做饭前,首先得弄清楚,这一天需要做几顿饭。商周到秦汉时期,百姓多为两餐制,早饭称为“饔”,晚饭称为“飧”。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一日三餐,加入的一顿称为“中餐”。隋唐时三餐制普得以及,贾岛在诗中写道:“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


就拿唐朝时期来说,早餐最常见的是馎饦,也就是面片汤,也可以是胡麻汤就胡饼。胡饼是一种撒了芝麻的馕,白居易写过一首关于胡饼的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胡饼开始加热后,主妇抽身去收拾庭院,而那边公婆屋里有了响动,于是又得去为他们准备洗漱的热水。


在古代,孝敬公婆是儿媳妇的重头活。根据《礼记》记载,古代的家庭主妇在公鸡初啼时就得起床忙活,收拾完家务,向公婆问安,伺候他们洗漱,获得准许才能离开去忙自己的事。


吃过早饭,就去早市买菜。先秦到隋唐时期,对女性管束比较宽松,她们可以逛市场,夜里可以晚归,甚至外宿。


自南宋理学兴起,对女子的禁足开始加强,明清时达到顶峰,加上缠足之风盛行,无论未婚还是已婚,女子都不得轻易出门。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上街,但需要佩戴帷帽遮挡身面。开元天宝年间,帷帽被胡帽取代,女性出门时的遮挡越来越少,到后来索性“靓妆露面”。


唐朝市场上的蔬菜种类不是太多,有蘑菇、木耳、萝卜、莲藕、韭菜、蔓菁、蕹菜、菘菜、昆布……现在常见的土豆、辣椒、西红柿这些蔬菜到了明朝才引入中国。


上古时期,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以获取肉食,从先秦到唐宋,都以牛羊肉为贵,北方的辽金则喜欢猪肉。


唐时,牛是主要劳力,因此禁食牛肉。虽然有人养猪,但古人认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所以唐人主要吃羊肉。


到了明清,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馈食之礼。”


唐朝的一日三餐,主要是辰时的朝食,和申时的哺食,中午简单吃些胡饼之类的点心垫垫肚子。



吃过点心,便要挎上篮子,拿上皂角,提上捣衣杵去井边洗衣服。唐代诗人王建在《捣衣曲》中写道:“重烧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洗完衣服,日已西斜,接下来就该做晚饭了,这是古代主妇在厨艺上大显身手的时候。


早上和中午吃的胡饼比较硬,晚上就得做软乎乎的蒸饼,再配上一碗粥。白米粥和着栗子、牛奶,再加入用淀粉熬煮而成的饴糖,香甜滑腻的乳粥就做成了。或者还可以配上一碗水煮菠菜。


关于唐朝主妇的日常烹饪,诗人王建在《新嫁娘词》中写道:“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饭后便是洗锅刷碗、扫地擦桌,忙完这些,还要再次去向公婆请安。请安之后,古代家庭主妇马不停蹄的一天总算结束。



古代女子看病有多难


现代女子如果生病,有为女性专设的妇科,还有男女不分的内科、外科、五官科……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女子生病了该怎么办?


在古代,男女大防的观念像枷锁一样套在女性身上,她们不仅要禁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要禁目,“妇人无故不窥中门”。


在种种限制下,古代女子得了病,便只有硬扛。


元书《节书》中记载,一位患上乳病的寡妇马氏,因为拒绝男医生诊治而丧命。“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这是马氏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古代女子的观念。


古人行医方式多为望闻问切,若是既不能观察,又不能把脉,又如何看病?所以,古代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说法。


就算诊治女患者,也会小心翼翼,在床边隔着帘帐进行诊病。如果女患者家庭困难,医生还要“自袖薄纱”,挡在患者面前。


描述症状时,先向家属问诊,如果患者有些话跟家属也羞于开口,医生会拿出一具人体模型,让患者在模型上指出不舒服的部位。


既然找男医生看病不方便,为何不找女医生呢?


因为,古代的女医生很少。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方式早期是师授徒或父传子,周朝时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不管医治疾病、饮食保健,还是养育战马,都是服务于皇室。

隋唐后开始设立太医署、太医局等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生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严格考核才能上岗。


唐代医学分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学制九年,成绩优异者被选拔为御医,或者去州府担任医学博士,其余的人则为临床医生。


宋朝太医局新生入学一年后,考试合格者方能转为正式学生。元明清时,医学生可以通过科举选录,民间学医者需要参加太医院举办的行医资格考试。


古代女子想涉足医学界虽然十分困难,但仍有医术高超的女医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是西汉时的义姁。她从小喜欢上山采集药草,还会用针灸和热敷的办法给乡亲治病。


西汉时的淳于衍,是古时最早的专职妇产科医生,她通过自学医药成为宫廷女医,人称“女中扁鹊”。后来卷入宫斗,用毒药谋害皇后许平君,最终被坐罪处死。


明代女医谈允贤出身医药世家,自小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术,经过多年摸索,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医,很多闺阁千金得了妇科病都找她诊疗。



古代的好医生很少,好的妇科医生更少,即使有幸得遇良医,诊金也是大问题。

古代的专职医师分为官医、儒医、道医、商医和民间医生。官医看病属于职务,不收诊金,一般人没有资格享受。


儒医为官宦士族家传,只开方,不卖药。道医为修行的道士炼丹和药之余,搞些拔罐推拿,卖些丹丸方剂。商医多以药铺自营或聘医坐镇,主要以卖药为主,如北京的同仁堂药铺。


民间医生良莠不齐,有家传的正宗中医,也有江湖骗子。虽说选医生看口碑,可是口碑越好、名气越大的医生,诊金也就越贵。


宋书中记载,北宋有个小官得了疝气,看病花了一万文钱,外加三匹绢。南宋时有位段承务,看一次病索价五百贯,药费还另算。


大多数古代女子看病、生产都是找民间的药婆、医婆和稳婆,这些人凭自己有限的经验治病,有时还会用假药。


因为医疗费用高昂,古代很多普通家庭一病致贫,地位卑下的女性很少得到医疗机会。加上封建思想的禁锢,她们如果生了病,只能小病靠扛,大病等死,听天由命。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古代女子需做的家务和看病日常。在古代,寻常百姓家的主妇相当于免费保姆,辛苦劳碌,逆来顺受。如果她们生了病,因为医疗费用昂贵,加上封建思想的禁锢,只能硬扛,听天由命。


古代女子会遭遇婆媳问题吗?如果婚后感觉不幸福,她们能否提出离婚?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插图源于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好书

点“在看”
体验古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