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89岁高龄的许倬云,为何能让许知远等待6年?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0-03-13 18:14

正文



最近几天,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新一期的《十三邀》刷屏了,微博热搜上对于节目内容的讨论度也居高不下。

大家热议的话题都围绕着这期嘉宾展开。有人说难得看见有位嘉宾可以让许知远怀着如此崇敬之心,足足等待了六年,为了邀请他不惜飞到大洋彼岸去完成这次采访。
有人感概,老先生八十九岁高龄,著作等身,却从未停止思考。节目中,他谈吐之间皆发人深省,以“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治学之本。


许多人更是大呼:“四十分钟的节目时长根本不过瘾,完全没听够。”

这位引发全民热搜的“宝藏”学者,就是 著名的历史学家——许倬云


No.1

他是宝藏,也是密码

许知远评价许倬云先生是: “触摸到旧文明系统的夕阳,同时又是中国文人少见的受到西方式知识训练”的人。 他学贯中西的学术造诣和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1930年,许倬云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先天残疾。年少时遭遇战乱,颠沛流离,这段经历非但没有令他向现实妥协,反而影响到了他此后的学术和人生选择,加深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思考。

1948年,许倬云进入台大,师从傅斯年,接触到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后经胡适推荐,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后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是作家王小波在书中提到的 “我的老师”


和其他历史领域的研究学者不同的是, 许先生关怀的范围很宽,不单单在历史一行之内,而是跨了几个门道———如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等

他身上带着 “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的担当 , 先天下之忧而忧,为文明进步上下求索,以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人。

许知远说,他是宝藏,也是密码。


No.2

“现在的人只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从战乱中走出来的经历和数年来的多领域研究,让许倬云对于时代总有着反思和自省。

他思考的两个命题,一是时代的缺憾,二是个体的出路。

他无奈感叹,当代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们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拥有无数的高科技产品,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忙着赶时髦,听最红歌星的歌。网络的普及,也使知识的获取变得过于轻而易举。所以许多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这是和平时代的反向产物——居安而不思危,许多人开始变得盲目、随大流,变成了“活着的机器”。而“丧文化”“焦虑”“空虚”等词的流行,也恰恰印证了许倬云的观点。

但许多人尚在迷茫,有些人已经意识到症结所在,却不知如何改变。
那么大环境下,如何走出困局?
答案是:要向前人借智

许倬云先生在三联中读推出的《谁塑造了我们》里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历史不能遗忘,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思想,不仅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思想基础,他们超越时间的智力和定力,对于今天也是很好的榜样和启示”。


这一许倬云领衔的中国思想课里,他将毕生所研究的中国内与外、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与融合融会贯通,娓娓道来。


这些思想和文化碰撞出来的智慧,是足以给后世以启迪的。从以 孔孟、墨子、老庄为代表的百家争鸣时代,范仲淹、欧阳修和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承前启后、变法革新的时代,到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东西方文化交锋中开眼看世界的时代 ,这些先人在思想领域不断的创造、思考、破局、守成和挣扎,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使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

《孔子圣迹图》

我们若想摆脱焦虑,找回思考的能力和人生的意义,这些先哲的思想足以明智。 为此, 三联中读精心策划并邀请许倬云先生参与 ,为你带来一门可以通晓中国古代思想的课程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第一季和第二季。



他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祖灵崇拜和天命讲起,讲到从天命说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如孔子的“仁义礼”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皆来源于此,继而以此来阐述生存环境是如何塑造中国人的观念的,以及这其中又有什么现实意义。他还讲到了中华文明对于外来文化的转化与融合,以及近代中国在“挨打”之后是怎样回应西方的冲击的,并一一详述了包括宗教、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涵盖到了中国人思想上的转变、应对与试错。对于中西两个文明的碰撞,缺陷和转变,许先生的讲解也相当精彩。

除此许先生之外,还有数十位权威的专家学者会在这门课中为我们 精讲春秋战国到宋明清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你对于现实的焦虑,都能通过课程中提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如果人生来“性恶”,后天该如何学习改造?

时代偶像是如何诞生的?

真正的“佛系”精神是什么样的?

在动荡的大变局之后,如何重新建立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

朱熹是如何重构儒家经典的?

从明朝至今都备受关注的王阳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若能通过这门课,把眼光放长远,不局限于人,而是延伸到天地间,扩展文化的尺度,才应当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和使命。

许倬云领衔解读 | 第一季&第二季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课程亮点







1、 重磅阵容: 21 位主讲人倾情讲解



这门合辑课由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 领衔,他会在总序部分和我们来一次亲近的交谈,你会听到一位史学大家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思想。与此同时,来自 北大、复旦、武大、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专业学者 ,已经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我们一一邀请到他们,为我们轮流解读各有特色的思想家,确保各得其宜、各尽所长。


(上滑查看更多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