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旅途中,宝宝每次的小小突破都会让奶爸宝妈们分外惊喜。自家的宝宝在奶爸宝妈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的聪明可爱。
每位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宝宝的聪明呢?这是每位奶爸宝妈都应该认真学习的问题。
接下来,就让就职于医学研究所的古想花麻麻,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的育儿经,
该怎样理智对待宝宝的聪明。
本科毕业于医学院校,现就职于医学研究所,家有三岁男娃一枚。热爱写作,并乐于分享育儿经验、生活趣事、人生感悟等。是一个集理性与文艺气质于一身的80后晋升级老妈。
周末,跟娃他爸回老家看望孩子和老人,娃的几句话让我和他爸又乐又惊!
一个月不见面,儿子搂着我不舍得撒手,边摸我的头发,边说:“
妈妈的头发跟巧克力一样
”
(竟然用了比喻句)
儿子要给我表演一首儿歌,我说“儿子,你先等会,妈妈拿手机给你拍视频”,便急匆匆的往屋里跑。后边传来儿子一本正经的声音:“妈妈,你跑啥呀?
慢慢走,别绊倒了
!”
(像小大人一样嘱咐)
早上起来,儿子趴在我的枕头上闻了又闻,还说“好香啊”,我问他“为什么会香?”,他说:
“有妈妈的味道
”。(想象力真丰富)
跟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说要买好吃的,转了一圈,最后挑了一盒奥利奥饼干。我倒是被里面各式各样的饼干给迷住了,拿了一个又一个。儿子眉头一锁,有点着急的说:“妈妈,够了,够了。妈妈,
别买了,够了
!”我还是想再买点,不舍得丢下,儿子都快急哭了:“走吧,妈妈。走吧,够了,不要了!
(比妈妈还要有节俭的意识)
这是三岁孩子说出来的话吗?
现在的小孩也太聪明了吧!
听着这话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常听身边人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
一个个都跟小人精似的,啥都懂!
可不是吗?
他们不再像我们小时候,傻乎乎的,七八岁了还什么都不懂。
他们也不再像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手机,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
他们更不像我们小时候,上学读书都是奢侈,更别提舞蹈、绘画、跆拳道、智力大开发了。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很高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人人都夸机灵和可爱。
可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对待聪明的孩子,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里就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耕田为生的农家,出了一个
少年天才——方仲永
。
他5岁就能作诗
。
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一时被乡人传为奇事。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人甚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这样方仲永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作诗的水平也是每况愈下。
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作的诗比以前逊色了许多,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有些失望。
到20岁的时候,他的才华已经全部消失,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表现出超出常人的聪明并被称为“神童”。
他的“神迹”有:
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
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
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
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
2003年
7月,
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孩子还会被退学?
当你看到魏永康母亲的做法后,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妈妈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
她每天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连牙膏也要挤好。
在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曾学梅甚至还亲自给儿子喂饭。
母亲陪读的生活,也一直持续到魏永康大学毕业。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上了研究生之后,魏永康的生活彻底失控了……
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
不打扫房间,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
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被记零分。
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正所谓“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以上两个故事里的孩子,本来都是天资聪颖,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最终都“泯然众人矣”,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聪明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披荆斩棘,用的不好就会砍向自己。
看到这里宝妈们心中肯定有这样的疑惑到底聪明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呢?下面就来解答大家心中的疑问。
孩子会背诵古诗了,会认字了,偶尔的表现逗得一大圈的爷爷奶奶们咯咯笑。
这个时候,无论哪个家长都控制不住高兴的心情,总想夸孩子几句。
夸,可以!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一味的说“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厉害”之类的,这类词汇太宽泛。
这只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夸他,而不清楚自己到底做对了哪些方面。
所以,我们要瞅准时机、有针对性的夸奖孩子。
比如,孩子摔倒后自己站起来了,没哭没闹。这个时候就
可以夸奖孩子的勇气
,“孩子,你真的很勇敢,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当他整理好了玩具时,你
可以夸他的做事态度
。“宝贝,你今天表现不错,很努力、很认真哦!看,你的玩具伙伴们多整齐,明天我们就方便找了,是不是?”
聪明的孩子除了要适时的夸奖,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的引导,将他真正优于常人的地方发掘出来。
比如,我家儿子对音乐、舞蹈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的比较快。
一首小儿歌、一段广场舞或者幼儿园的舞蹈,他看两遍就能记住大概的动作。
我跟我家先生就认为,可以让他多跟着奶奶跳跳广场舞。鼓励他跳一些简单动作的幼儿舞蹈,这对锻炼他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很有帮助。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电脑、玩手机。
玩的好了,可以成为编程高手、电竞高手。玩的不好,就会耽误学习,发展成网瘾。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了。
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家长作为直接监护人,理应担起监督、沟通、教育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们交流,帮孩子提高甄别、屏蔽不良视频内容的能力。
孩子喜欢的事情,不能因为家长的不喜欢就大力打压。
如果不想让孩子将其作为以后的主业发展,可以让他适当的接触,当做业余兴趣,艺多不压身嘛。
如果觉得可以当做职业来发展,家长就要“定向培养”。或为其报辅导班系统学习,或者亲自教授,这些都是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