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相机是种什么体验?
看了这个问题编少默默想起柜子里真·藏了几年的单反,好惭愧,也该拿出来......擦擦灰了[捂脸]
李康与他收藏的相机
其实李康非常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85后小伙10年收藏相机300多台”说的就是他。编少特意跟李康聊了下,他希望大家能了解他关于“收藏相机”之外更多的摄影态度与感悟。
李康与他收藏的相机
- 收藏相机10年 -
从2007年青春飞扬的大学生开始,到2017年修成一位终极单身狗,李康收藏相机也有10年了。现在他收藏的相机数量已经超过300台,其中的绝大部分还能够拍摄使用。
李康为他收藏的相机拍了一张小全家福,210台相机出镜
上面这张合影中出现的相机来自于日本、德国、美国、前苏联......有33个品牌,跨越了80年的光阴。包含110、120、126、127、135胶卷和APS胶卷的胶片相机,少部分是早期数码相机。最老的一台1934-36年间德国产的蔡司依康Baldur Box方厢式相机,只有1/25s和T门两档快门。
Mamiya ZM (1982)
Nikomat FT (1965)
RevueFlex TL I (1979)
Yashica FR I (1978)
李康尤为偏爱1950-1970年间发售的相机,复古的外型和精致的触感都让他爱不释手。他说,“50-70年代的相机更有质感,设计和做工都是我十分喜欢的,相机的金属质感拿在手里,会让我心里更踏实,这是现在数码相机所不能及的。”
35mm胶卷暗盒和柯达Instamatic126胶卷相机
现在他还能大致回忆起淘得每部相机的经历。面对着数百台各式相机,像是见证一段浓缩的摄影器材发展史,不禁让人感叹传统摄影时期那些曾经的辉煌。
- 为什么会收藏 -
成长在数码与胶片的过渡时期,李康见证了胶片的没落和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大量胶片相机在器材更迭中不断跌价,才让他有了更多收藏和把玩的机会。
不同外形体现出产品工业设计上丰富的变化
他从网络平台或二手相机店等渠道买得各种相机后,都会在国外网站下载老相机说明书进行学习,并逐一进行拍摄。
“遇见每一台相机都是缘分。收集,学习和整理这些相机花费了大量心思与精力,但同时也得到了别人少有体会的乐趣。”
他家的冰箱里常年存放着几十种不同品种的胶卷,有些早已停产。
“我收集相机是想体会相机不同的操作方式,了解不同镜头独特的色彩和成像效果。我曾用那台80年前生产的相机去拍摄现代生活,透过早期简易结构的取景器看到略有失真的画面,就像穿越时空,拍摄时有一种对摄影敬畏。”
他用1952年德产老式禄莱双镜头相机拍的峨眉山。
外企工作原因,让李康有机会接触到多种最先进的数码相机。他热衷拍摄城市景观和现代建筑,常常背着一个使用多年的SLIK三脚架,在天空深蓝的黄金时分,等候着城市夜色登场......
2016,日本冲绳那霸市
2017,新加坡滨海湾
- 对摄影怀有敬畏之心 -
在理工男眼里,摄影的一切技术问题都可以用数字找到规律,李康的每张照片都拍摄的特别严谨,尽可能使用脚架快门线,用数据统计拍摄信息,再进行总结分析。
记录了拍摄信息的摄影数据表
2014,宜家家居的灯饰
2016,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15,泰国普吉岛
2015,美国圣迭戈的晴天
李康希望更多人能领略到胶片摄影的魅力,为此他特别制作了一个介绍胶片相机知识的课件,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给大家分享,也想尝试在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中推广胶片文化。
李康的胶片课件
第五台康泰时
第三支 Miranda 原厂定焦镜头
关于未来的梦想,李康希望能用100台不同相机,搭配100种胶片,拍下100张喜爱的照片,给自己留下一本特殊的摄影集。
今晚4400m+海拔睡覺再次刷新個人露營新高度,此次格聶山區拍攝收獲不少,起早貪黑拍雪山的日出日落,累并快樂着
在大家都想“3天快速掌握拍摄技巧”的年代,李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成为摄影师,你得从走路走得很慢开始”。
2017,新加坡独自旅行时的自拍,带着日产Miranda单反(1971)
最后,再强调一下本文重点:李康还单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