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推出了我们首次尝试的文创产品后
收到了来自各方热烈的反馈
一夜之间,100套纪念磁贴全部售空
在读者们的期待下
我们再次更新我们的纪念磁贴品种。
除之前的全系列补货外,又增加了新的品系
新增系列
德沃金关于人权保障的论述在西方已成主流理论,但对于中国而言却仍然振聋发聩,弥足珍贵。
波斯纳在《法理学问题》的前言里引用过一段叶芝的墓志铭,大意说这段话也是波斯纳自己看待法学的态度。这段墓志铭是叶芝晚年作品《在本布尔山下》的最后几行: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好似服用少许就足以缓解病痛的良药一样。
当我阅读它时真感到解渴,我由此相信:
这样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中依然残存的野蛮内容。
——伏尔泰
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活动都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一般的讨论中,必须言之有物!
——周光权《刑法公开课》
程序正义是自由的最后堡垒和坚实盾牌,没有程序,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
只有引荐世所公认的程序理念及其规则,并真诚践行,才是走向诉讼文明的必由之路。
——邓子滨《刑事诉讼原理》
在理论与实务相脱节的问题已经令人担忧的状况下,我们希望,这种“互动”能够起到一些弥补的作用;
更希望能引起更多互动的思考。
——田文昌 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律师为什么替坏人辩护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
谁来守护公正
惊世判决
批评官员的尺度
穷人能否获得公正的审判
质问希特勒
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
——电影「编舟记」
王人博《你看我说》:
聆听时间的咆哮和远方落叶的风暴,还有废墟里的高声喧哗 • 书架不是书的睡床,而是一个戏台,它围坐在那里,观看主人智性、品行和心灵的演剧 • 背叛既是一种悖德,也可能是一种账还清了的如释重负 • 窗外车辆急速驶过的轰鸣像是更夫的更声:
夜未央,路也安好,世界还在,远方有雨 •生命需要另一个生命相依,你的欢喜便是我的葱郁。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这部新作沿袭了劳伦斯的固有风格:
以小见大,在具体而生动的真实故事中发现法律命题的脉络和涵义,透过不同类型的现象甚至日常观感来探索规范秩序的共性和规律。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季卫东
读
《苏格拉底的审判》
,就仿佛是跟着斯东去采访一位位当事人,听他们低声述说大声喊叫;
也仿佛就坐在雅典审判庭上,看着苏格拉底近乎自取灭亡的表演……
—— 卢克强《两个怪老头——I.F.斯东和〈苏格拉底的审判〉》
在这个时代,中国法律人不仅需要怀抱法治理想
更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法律实践能力,能够直面本土问题
发挥专业素养,推动中国的法治实践
这也是中国未来的“法律人共同体”面临的历史重任
(本系列绿色款书籍正待上市,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