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人关注的是谁将担任“一把手”,带领医疗卫生事业向大健康方向发展。3月19日这一答案终于揭晓,马晓伟出任新组建的国家卫健委主任,这也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医药卫生格局。
3月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
经过会议投票表决,马晓伟获选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也成为我国新组建的国家卫健委第一任主任。
现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日前已经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其职责将变更为协助主席工作,参与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不再担当国家卫生部门的一把手。
【马晓伟简历】
马晓伟,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山西省五台县人,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4月至1982年12月
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历任卫生部科学教育司干部、办公厅秘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2001年10月
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3年4月
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15年5月
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新一任会长。曾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
2015年12月
当选中华医学会新一任会长。
20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释放未来医改信号】
自2013年起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梳理其简历可发现,马晓伟一直与卫生系统联系紧密,更是多次机构改革的亲历者。
在医改问题中,马晓伟始终最关注分级诊疗。他强调,平稳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要把握群众自愿原则,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能走强制首诊的路子。各地在制度建设初期可以选择部分病种开展试点,通过经济杠杆、柔性措施、加强宣传等措施,引导患者自觉自愿到基层就医。要强化配套保障措施,用好用活医保和价格杠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在妇幼健康方面,马晓伟曾表示,首先要全面改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在孕产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方面技术与服务能力;支持省、地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条件,新增产床8.9万张。
在推进“大健康”方面,马晓伟也有自己的思路。他在2017年底的“健康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我国要从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预防为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将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方案提出,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