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国际艺韵·魅力儋州”-2025儋州春季中外文 ... ·  2 天前  
LCA  ·  寻找永恒 ·  3 天前  
康石石  ·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开放申请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小心江湖书画家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9-06-06 23:59

正文

(摘要: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江湖书画家的名片上印着“中华全国书画院”、“中华书画创作院”甚至“亚洲书画院”之类的组织名称,自己加封为“院士”、“院长”,或者将一些书画名家“借来”当院长,自己挂名“副院长”或“常务副院长”,而后就堂而皇之地去做广告。诸如此类看起来名头显赫的书画机构数不胜数。书画市场乱象环生,骗局重重,小心江湖书画家。)




而业界专家也指出,当下中国书画界已俨然一个“书画江湖”,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等“假大空”、“伪劣仿”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本刊希望通过对种种炒作伎俩的扫描、拆解,提醒书画爱好者尤其是新入行的藏家擦亮眼睛,看清伪大师们的面目。


1,乱象丛生由来已久


对《中国书坛五大领袖》一书的炒作方式,艺术评论家、画家梁江首先指出:“捆绑名家的做法,可谓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炒作新招,这有点像人民币造假,左边用真的,右边是假的,以此来骗过验钞机的检测。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做法不过是为了获取名利。事实上,书画江湖中乱象丛生,由来已久,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北京某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甚至表示过:“如果出一本专门介绍各种骗子书画家的杂志,一年12期,每期砖头那么厚,十年也不一定能介绍完。”


综合各位专家了解的情况,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招数:


2,被盗版


近些年,像《中国书坛五大领袖》一样,打着“×××出版社”名义,实际上不属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许可和管理的出版机构,在书画界出版的画册、作品集等,为数不少。另外,也有一些艺术公司违规从正规出版社购买书号出版“名家”作品。


而除了利用出版物“傍名家”,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用出版物来推销假画伪作的现象。譬如有专家指出,岭南画派大家黎雄才的作品集,二十年前便有鱼目混珠的盗版画册面世,跟原版几乎一般无二,只是抽掉了原版中的两三页,换成了假画,并以此为图录欺骗买家,也的确有一些藏家以为“有图有真相”,因此上当受骗。由于印画册的成本就几万元,一张假画却可能卖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因此利用出版物造假层出不穷。




3,被官网


网络上就更麻烦了,不少书画家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开了所谓的官网。梁江告诉记者,他就曾经搜到自己的官网,不知从何而来,是谁做的。“上面也拷贝了一些我的真实资料,但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卖假画。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地摊货,其中有不少画老虎的,还冒充我的图章。”


另外,还有一些网站开设书画鉴藏博士课程类的培训班,一些知名画家和评论家也“被导师”。


4,被院长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江湖书画家的名片上印着“中华全国书画院”、“中华书画创作院”甚至“亚洲书画院”之类的组织名称,自己加封为“院士”、“院长”,或者将一些书画名家“借来”当院长,自己挂名“副院长”或“常务副院长”,而后就堂而皇之地去做广告。梁江表示:“诸如此类看起来名头显赫的书画机构数不胜数,有些知名书画家可能上当入了院,但更多的书画名家是‘被院长’、‘被院士’。”


5,“专家”变“通才”


专家鉴定也是推销假货赝品的一条途径。现在不少鉴定专家,都是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什么都敢鉴定,不给钱就不说真话,给了钱就说人情话,成为书画江湖推销的一种手法。对此,梁江认为:“专家不是万能的,就像医生一样,术业有专攻,看五官的和看内科的都各有自己的专长,如果鉴定家博古通今,那就不是专家而是通才了。”




6,失控和逐利是主因


为什么书画江湖的水会这么浑?这是我们不得不接着追问的话题。


梁江认为,首先在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管理缺位,没有规则。其他各种买卖有工商和质检部门管理,虽然也仍然存在漏洞,但毕竟是有条有框有约束,而书画江湖可谓实实在在的“自由王国”,机构名称怎么堂皇,名片上怎么吹嘘,江湖画家们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当年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时,旁边就出现过挂名为‘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和‘中国书法研究院’之类的单位,也顺利地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了。后来有人问起来,‘中国’字头是不能随便用的,必须要文化部批准,他们为何能用?他们给的答案是:‘中国山水画研究院’指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研究院’,不是‘中国的山水画研究院’,不需要谁批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所谓的书画研究机构未经注册就直接印名片,再掏钱出份小报或出本书,要么弄个假刊号,要么弄个香港地区的书号,炒作得不亦乐乎。”


以上是从管理方面来讲,从受众角度看,梁江认为也有问题。艺术鉴藏的本质在于艺术欣赏,但现在公众将这一要义搁一边去了,把艺术品单纯作为一种投机、投资的工具,变成了“视觉股票”,因此对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高低、优劣并不在意,只看能否升值,这也给了很多炒作者可乘之机。“买到的作品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击鼓传花卖给下一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艺术品市场属于小众游戏,普通人是不会介入的。在中国却变成了畸形的全民收藏, ‘傍名家’等招数因此才有效,因为大家都不懂艺术,只认定名家、大师才值钱。”


不过,梁江也谈到,公众毕竟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本身就是受害者,过多批评并不合适。何况在股市、楼市都不行的情况下,钱一窝蜂进入艺术品市场也情有可原。因此,最要紧的是告诫大家,艺术品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7,认清书画家的“庐山真面目”


既然艺术品市场监管不力,风险不小,藏家特别是初入行的新丁,所能做的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梁江认为,面对这么乱的市场,藏家首先要练就火眼金睛,多看多了解信息,尤其是作品的出处,来路不明的就值得怀疑。


一些基本常识可以辅助辨别书画家的庐山真面目。大多数跑江湖的书画家,听着来头都很大,要么总拿着与某些名人的合影来炫耀,要么自称某大家的关门弟子;至于能够倒手逆书、两手同时左右开弓之类的书画“大师”,其实都属于杂耍,不值一提;号称什么猫王、牡丹王的,也要警惕;还有某某书画大家第几代传人的说法,更是一种江湖术数、混饭伎俩,事实上,只有极个别艺术家的后人能超越前辈。“不要被‘假大空’的头衔唬住了,不要被海篇胡吹的广告语给骗了。譬如中国的书坛、画坛中,没有谁胆敢自称为领袖的,严肃的出版机构或学术机构也不会这样评选。另外,诸如什么‘中国书画最有潜力的十大家’的提法,明显就是一种促销手段。”


因此,梁江强调,书画家的来历一定要有据可查。像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或者美术家协会会员,以及作品何时入选了哪些正规的比赛等信息都是可以查证的。而像在联合国得了什么大奖,在卢浮宫办过什么展览,就很难追究了,必须小心为妙。“当然,现在黑客也很厉害,中国美协网页上就挂出来一条声明,说根据举报,发现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的会员名单和理事名单有被非法修改的痕迹,经技术侦查,是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手段攻击网站修改了部分会员和理事名单,造成入会假象并办假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