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生活·八卦 |
金融圈生活方式发现者
最近网上流传一份针对“京东白拿”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京东金融一款已经下架升级的产品“京东白拿”陷入非议。
“京东白拿”于2016年6月份正式上线,2017年1月初下线进行产品升级。
对于这一情况,京东金融向笔者回应表示,未收到相关监管部门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对于坊间流传出该文件,京东金融也表示震惊。
京东金融在回应中称,在跟监管层保持主动沟通,秉持“拥抱监管,主动合规”的理念,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尤其在产品合规性和保护用户利益方面尤其谨慎。“京东白拿”作为京东金融推出的一款消费场景产品,一直以优化用户体验为核心。
同时,在“京东白拿”产品宣传及购买流程中,严格履行理财风险提示义务。对于金融领域,京东金融表示始终心存敬畏,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提出的宝贵建议,该公司表示将高度重视并积极改正。
对用户来说,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据笔者了解,目前已经购买了“京东白拿”产品的用户可以继续持有,相应的收益和本金赎回都不受任何影响。
笔者看了一下,群众情绪是稳定的。
京东金融表示,一直把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用户利益无小事,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就如何保护用户权益与监管和各方保持沟通,不断改进。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速度惊人,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金融的服务面不够深入,难以覆盖中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用户等大量潜在金融客户;二是在早先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兴事物持开放态度,希望其能与传统金融形成互补,共促金融行业发展。
然而,互联网金融在不断深入全行业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类问题,诸如非法集资、跑路、踩雷等,迫使金融行业加快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频发的问题。监管层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利用“普惠”特性造福社会的同时,也在提醒全行业需认清金融的本质,即风险控制。
2月4日,央行对新成立将满一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提出,应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并研究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这是自去年颁发并实施的系列监管新政以来,国家再次将风险控制纳入工作重点,今年将是监管合规落实的关键一年。
金融科技有两重属性,一是金融属性,以风控为核心,服从监管;二是科技属性,注重“数据+技术”,这两重属性对解决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曾存在的盲目发展、监管套利等问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消费金融的业务为例,京东金融以京东积累了十年的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为基础,搭建风险定价模型,涵盖三万多个变量,为超过两亿人做了评分。不仅如此,在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在深度学习,应用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区块链等技术领域探索,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壁垒。
他们还通过持续优化,开发了防欺诈、防套现、防洗钱模型、用户洞察模型等,并把这些科技能力对外输出,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风控水平,促进金融行业的改革发展。
现今,问题平台陆续退出舞台,大浪淘沙后留下真正具有技术能力的企业,这是行业向本质回归的思考,是行业经过野蛮生长后的积淀。未来如何将科技运用到风控领域以更好地发挥风控价值?这是金融行业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金融科技企业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