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无论购买多少股票,本质上都是在买入一家公司,这是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
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资本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仍然无法完全领会。他们只关注股票价格的涨涨跌跌,而对于价格背后的价值增长规律忽略不见。
只有反反复复在交易中吃过亏的投资者,才能参透其真正的价值——帮助投资者摆脱对股价的过度关注,继而从变化多端的交易心理中解脱出来,提高理性决策的概率,真正做到从投资中受益。
接下来老道就和大家详细讲述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话题开始之前,老道有一个课程福利推荐给大家,特邀到了知名讲师郑国荣——上海长江联合金属交易公司首席分析师,先后在第一财经《解码财商》、《证券周刊》、以及《点掌财经》等栏目任特邀嘉宾;
为道友们带来投资学习专题课程,从公司讲解、趋势分析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展开系统性教学。
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火速体验课程吧!
👆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
克服市场波动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这样告诫投资者:
“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购买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机会。而其他时候,他如果忘记股票市场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入和公司运作状况上,将会做得更好。”
但是,在投资实践中,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过度关注股价变动,股价连续上涨时,日益乐观而急于买入;而股价持续下跌时,又恐慌不已急于卖出。
诚然,这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作祟。但站在投资的角度,顺应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赚不到钱的。所以,从价格波动中解脱出来,就成为大多数人投资赚钱难以跨越的第一道难关。
如何面对波动?也许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投资抛之脑后,等待时间让投资的价值慢慢显现。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的回答就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抛之脑后,只能靠认知来克服对价格的关注。而巴菲特之所以超级有耐心,某种意义上就在于其对“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的信仰,这种信仰让他只关注企业经营本身,而不在意时间成本。
对抗低级欲望
尽管很多人知道“长期持有是王道”,拼命压制频繁交易的欲望,但往往事倍功半。真正资深的投资者,选择以退为进,先承认自己无法对抗欲望,然后对欲望进行升级,用高级欲望去压制低级欲望。
比如那些每天跑步的人,不是通过自控力在忍受跑步的痛苦,而是成功完成了欲望转换,开始享受跑步本身。因为享受其中,所以痛苦和抗拒荡然无存,与自控力无关,也与坚持无关。
优秀的投资人之所以能摆脱频繁交易的欲望,多是因为他们相信甚至信仰长期持有的巨大价值,用长期持有的大利来对抗短期频繁交易的小利。
查尔斯•埃利斯曾说,如果策略不是由透彻的理解所决定,那么它就会被临时事件所影响。很多投资者受情绪左右冲动决策,事后后悔不已,根本原因多是对其策略缺乏透彻理解。
而对“长期持有”策略最透彻的理解,就是格雷厄姆的这句话,“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这句话告诉投资者要关注企业基本面,着力分享企业经营产生的收益,估值变动产生的收益只当加分项。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投资者才有望从基于估值波动的零和博弈(考虑交易佣金后是负和博弈)投机中解脱出来,专心找到好公司,低估时买入长期持有,投资赚钱不再是难事。
打造投资能力圈
既然买入股票是为了长期持有,那么自然要精选公司,挑选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判断一家企业优秀与否,就构成了投资者的能力圈,即不懂不做,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企业。
能力圈原则,要求投资者不能基于想象来投资、不能追逐市场热点题材来投资,也不能简单抄明星基金经理的作业,而要从研究企业基本面出发,对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和盈利增长给出自己的判断。
当企业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投资者应该及时调整持仓。如果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投资者完全不必理会价格的变动。甚至当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时对投资者反而是好事,便于投资者以更低的价格积累更多。
知名投资人段永平认为,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指的是对公司的理解度。从这个意义上,如果投资者缺乏对企业的理解,无论什么价位买入都谈不上安全边际,自然与投机无异,想要投资致富是不可能的。
所以,诚实面对自己,买入自己了解的公司,以股东的心态长期持有,就抓住了投资致富的钥匙。
最后,如果大家想学习更多投资知识,把握当下的好公司和未来的投资布局,那么就不妨加入下面的福利课程吧。
由知名讲师郑国荣——上海长江联合金属交易公司首席分析师,先后在第一财经《解码财商》、《证券周刊》、以及《点掌财经》等栏目任特邀嘉宾;
为大家带来的投资学习专题课程,从公司讲解、趋势分析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展开系统性教学。
感兴趣的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火速体验课程吧!
👆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
注: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投资老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