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旅行微刊 专注旅行攻略故事分享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球旅行
说到董卿,大家更多的评价或许是春晚范儿、央视一姐 、魔术师的托儿,
或许你只知道她凭借一只口红上了热搜,
但《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观众找到了她新的打开方式,直呼看过这个节目发现不认识董卿了!
节目中的董卿落落大方,眼角眉梢带着盈盈笑意,各种诗词信手拈来,网友感叹:真是气质美如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没错,董卿又火了。
董卿基本能做到各种诗词信手拈来,
话到细微处,还能和场上的评委闲话几个回合。
当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
“月如无恨月长圆”,又说出"世间原只无情好。"
参赛的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教他诗词,并自己也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
董卿听到她的故事后,援引了双目失明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句子: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位只读过四年书的农民大叔,爱好却是写诗作词,
董卿听后对他说:
因为那诗,就像那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选手王轶隆在现场得知母亲癌症恶化,决定离开节目,回家照看母亲。
董卿祝福他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终究有一别,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倒计时的那种心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这是一个空缺,但更是一个圆满,希望王轶隆的妈妈早日康复。
一个父亲因为工作太忙不能陪伴女儿,就把古诗词谱了曲方便女儿记忆,现场
小姑娘唱起了父亲谱曲的《春夜喜雨》,父亲轻声跟着和。
董卿被这一幕感动,随口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台湾东吴大学副教授曾泰元就感到难以置信,忍不住在微博上询问:“董卿是真的这么厉害,还是节目组帮她准备的?”
选手盛梦珂立即替董卿发声,“所有点评嘉宾、选手、百人团的诗词互动全部都是张口即来”,证实现场并没有提词器。
现场工作人员说,主持人拿到的是成百上千的诗词题库,除了熟读默记,还要思考讲评切入点,可以做到像她这样的信手拈来,精准地找到情感切入点,自身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看节目就能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正如董卿说:“自己丝毫没有觉得《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竞赛,而是始终沉浸在一种狂欢的氛围里。”
这大概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很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是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
早在中学时,董卿就开始三五天读一本名著。每年寒暑假,母亲都会给董卿开列书单,基本都是《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
工作后,即使再忙,她也会保持每天读一个小时书的习惯。
一般来说,她忙完回到家基本都是晚上11点多。凌晨12点到1点便是是她的看书时间,已经形成习惯了。正如有些人喜欢上网,而她喜欢看书。
她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还保持摘录的习惯,她经常悉心选三两句,一笔一划誊在了纸上,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