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台州青年卖奶茶, 奔赴百亿身家 ·  20 小时前  
电商参考  ·  1.4亿“分手费”!百亿电商大佬被前妻告了 ·  20 小时前  
电商参考  ·  1.4亿“分手费”!百亿电商大佬被前妻告了 ·  20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如果你是个工作狂,请收好这份自救指南 ·  2 天前  
台州交通广播  ·  降了!降了!大降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寒冬下的上海电影节——消失的电影与影业公司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6-19 18:14

正文

又是一年上海电影节,相比往年,今年的电影节热闹中带着些许落寞。在经历了2016年影视行业的市场低迷后,众多初创影视公司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各大影视公司几乎将黄浦江两岸的所有会所、酒店给“承包”了,每晚都是各大影视公司的主题派对。

 

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几乎每个主题派对、公开论坛沙龙等活动,来来回回的都是同一拨人,他们最多每天要走十几个场来混“脸熟”。

 

“如今行情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这种基层从业者资源都有限,一个是想通过这种场合认识一些人,另一个就是看看大佬们的动态,找找转型方向。”有从业者在某“xx之夜”的派对上对《21CBR》记者说道。

 

经过几天的串场活动,他们发现自己收获并不丰厚,但还是要坚持下去,万一下一场会遇某个大佬或者得到了重要资源。


“现在行情不好,那么多片子只是活在PPT阶段,还有那么多公司出局,我们这种创业公司最苦逼了。”

 


两年时间,变了光景

 

自2015年开始,新兴影视公司前仆后继地扎堆入场,在成立时自信满满地宣布一年几十部片单,但两年过后,往年的热闹景象早已不见,沉默乃至消失的影视公司则越来越多。

 

成立于2014年的游族影业,以游戏主业起家,在公布《三体》电影后为众人所知。


在2015年的上海电影节中,游族影业曾风光无限。其不仅将科幻系列大片《三体》电影作为压轴新片进行“大书特书”,更是将“为上海电影复兴开路”作为目标。



2015年游族影业出品的《三体》电影海报


在当时,游族影业一口气地宣布了至少7部电影的计划,其中包括主打魔幻题材、根据自家游戏改编的《华夏之王》、《女神联盟》、《龙凤劫》与《一千灵异夜》,以及由作词转行导演的方文山的《仓颉书院》、美籍华侨导演伍仕贤的《反转人生》以及赵林山的《我的前任是极品》等等。

 

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上述作品几乎没有一个登上荧幕,原定于2016年7月上映的《三体》更是在去年电影节期间就出现了“跳票”,而游族影业的核心管理层也被曝纷纷离职。至今,《三体》的上映仍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与众多盲目冒进影视产业的新手一样,游族影业凭借着手中的IP资源,尤其是《三体》这样的重磅IP,认为能够使自己在影视圈中分得一杯羹。但由于他们低估了影视行业的难度,以至于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出现各种难以应对的困境,最终只能无疾而终。

 

“《三体》的世界观体系非常庞大,光是利用特效这些来表达就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够维持的。”有前游族影业管理层对《21CBR》记者表示。

 

而他们在规划《三体》的拍摄之时并没有考虑过中国电影的基本工业体系是否能操作这种大项目。“《三体》肯定是个重磅IP,这种资源在手上自然要推向市场,加上当时鼓吹的IP论导致了我们比较盲目。”

 

别说是在当时,就是在一年前的上海电影节,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的论调依然比比皆是,尽管在去年的4、5月份已经出现一些疲态,但年初《美人鱼》等影片的强势还是让不少人对影视业盲目乐观。

 

在这种论调之下,《三体》以及游族影业只是盲目冒进中的一份子。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去年的上海电影节期间,其公布的片单就超过200部以上,但到了今年能有开机消息的,估计不到1/3,基本上都停留在了PPT上。

 

甚至一些有着知名公司背书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也在今年“集体出局”。


今年初,小米影业宣布解散宣发部门,将宣发工作也交给小米大市场部门来做,未来小米影业将作为助力小米品牌而存在,主要做投资和植入的工作。


 

寒冬之下,如何自救?

 

尽管如今的影视行业相比十年前影视大佬自嘲全国电影票房不及万科一个楼盘的年代要好很多,但整个产业内的泡沫已经出现,需要及时的自救方案。

 

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迫切希望在电影节这种各路人才汇聚的场合找到答案,但几天下来的接触并未让他们感到满意,毕竟在这些公开的论坛酒会上,影视大佬们只是讲了一些圈内人都知道的事情而已。

 

在上海电影节上,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认为,“好看的故事始终是我(对内容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对商业片来说,受欢迎才是最为重要的,毕竟票房就是观众用脚投票得出的结果,看不看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华谊电影公司总经理叶宁眼中的标准,则是能否达到有意思、动心、动情三个递进的阶段。


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

 

这些言论,似乎是放到任何节点、任何场合来聊都是“万金油”般的存在,是对于“讲好故事”的所有从业者都明白的道理,与网络上的“鸡汤文”一般,利用文字的魅力讲了一个很鸡血、励志的故事,但从来不会告诉人们要用什么方式才能到达这种境界。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电影工业体系、创意开发能力、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短板越来越明显,中国观众需要有足够多的好内容供应才能支撑起市场的高增长率。

 

“一些传统的大型影业公司,在整个产业里就很熟悉,资源各个方面都是我们这些小公司没法比的,资本寒冬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也就不会特别主动的去推动。”一家在去年获得数百万A轮融资的影视初创公司管理层说道。

 

“圈子里有一些新公司,哪怕是上了新三板,这日子也不太好过,只是当时风光了一下而已。”上述人士对《21CBR》记者表示。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本期编辑:李惠琳

联系作者:jiangzj@21jingji.com


关注21商评君,每天懂点新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