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数码产品国补“满月” 超2671万名消费者参与 ·  9 小时前  
知识产权界  ·  年薪60-100万!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诚 ... ·  2 天前  
上海知识产权  ·  【动态】奉贤区知识产权局召开2025年度知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境人Environmentor

中国环科院张秋英团队ES&T:稀土矿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模拟方面的系列研究

环境人Environmentor  · 公众号  ·  · 2025-02-21 12:01

正文

第一作者:舒旺

通讯作者:张秋英

通讯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论文DOI:10.1021/acs.est.4c05909

文章介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中心张秋英研究员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Baseflow and Couple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Jointly Dominate Nitrate Dynamics in a Watershed Impacted by Rare Earth Mining”的论文。本研究综合多种稳定同位素、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水分负荷模型,揭示了受稀土开采影响的流域中硝酸盐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及影响机制。该研究得到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18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6219)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2304910578)的资助。


文章亮点


1 .在整个流域中,地下水(36%)和土壤(25%)是河流NO 3 - 的主要来源,基流是NO 3 - 入河的主要水文途径,占比67%

2. NO 3 - 的转化主要受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控制,且反硝化的潜力(58%)高于硝化作用。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中国最大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及其周边地区近4年的环境样品采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沉积物、剖面土壤和河岸带土壤,并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多种稳定同位素及功能微生物,主要目的:(1)识别影响河流NO 3 - 的主要输入路径和来源,并量化其贡献;(2)揭示影响NO 3 - 动态的关键生物过程和物种,并阐明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评估、控制和管理矿区受影响流域的氮污染提供重要依据。


1.河流中NO 3 - 的主要输入途径和来源

使用H 2 O同位素和基流分割模型分析了降雨和基流对河流NO 3 - 的贡献。发现丰水期地表水和地下水收到降雨补给,地表水受到地下水补给。然后,基流分割模型估算基流对流域总径流的贡献为78.6%,并使用年轻水分数(F yw )估算的基流比例进行了验证。然后使用LOADEST模型量化了流域NO 3 - 的负荷。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月出口负荷为3.72×10 5 kg,雨季平均为5.64×10 5 kg,其中基流负荷为3.74×10 5 kg。不同月份基流负荷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平均约为66.8%,表明基流是流域NO 3 - 输入的主要来源。然后,使用δ 15 N-NH 4 + ,δ 15 N-NO 3 - ,NO 3 - /Cl-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陆源输入对NO 3 - 的影响。

图1 (a) 地表水(SW)、地下水(GW)和雨水中δD-H 2 O和δ 18 O-H 2 O的同位素组成。(b) 2020年至2023年流域的每月累积NO 3 - 负荷、流量和降水量。(c) δ 15 N-NO 3 - d-excess 的关系。

图2 (a) 水体δ 15 N-NH 4 + 的分布以及典型NH 4 + 端元的δ 15 N范围。(b) 水体中δ 18 O-NO 3 - 和δ 15 N-NO 3 - 的分布及主要NO 3 - 端元范围。(c) NO 3 - /Cl - 摩尔比与Cl - 的散点图。(d) NH 4 + 和SO 4 2- 之间的关系。


2.影响河流NO 3 - 的主要生物过程和物种

基于δ 15 N-NH 4 + 与δ 15 N-NO 3 的关系,发现硝化作用是旱季的主要转化过程。相比之下,在雨季,近一半的样品趋于反硝化范围内,表明还应考虑潜在的反硝化作用。本研究的δ 15 N-NO 3 与ln(NO 3 )之间的显着相关性揭示了反硝化作用的存在。N 2 O与NO 3 - 和NH 4 + 均表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SP值分布在反硝化作用(-2.2±3.2‰)和硝化作用(33.0±1.6‰)的观测范围内。有力地证实了影响研究区河流NO 3 - 的主要过程是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而不是其他生物过程(如氨化作用和同化作用)。

此外,N 2 O与NO 3 - 的相关性高于与NH 4 + 的相关性,表明反硝化的潜力更大。与硝化基因相比,反硝化基因的丰度更高,支持了这一观察结果。使用N 2 O同位素MAP模型量化了硝化和反硝化的贡献,发现雨季(63.2%)反硝化作用的贡献高于旱季(52.5%)。G3的反硝化比例(81.3%)高于G1(56.6%)和G2(48.1%)。

宏基因组分析识别了参与这两个过程的关键物种,其中最丰富的前五个属是 Limnohabitan、Candidatus_Nitrosotalea、Rhodoferax、Acidovorax和Curvibacter 。大多数物种与NO 3 呈正相关,特别是 伯克霍尔德杆菌 ,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此外,使用RDA分析确定DOC和DO是影响水中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图3 (a) δ 15 N-NH 4 + 与δ 15 N-NO 3 - 的关系。(b) δ 18 O-NO 3 - 与δ 18 O-H 2 O的关系。(c) δ 15 N-NO 3 - 与ln(NO 3 - )的关系。(d) N 2 O浓度与NO 3 - 浓度的关系,N 2 O浓度与NH 4 + 浓度的关系。(e) N 2 O的SP和δ 18 O-N 2 O值,以及典型N 2 O生产过程的端元范围。(f) 水体中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季节(g)和不同分组(h)中反硝化(fD-gross)对N 2 O产生的贡献。(i) M-R情景下fD-gross与水体pH值的关系。

图4 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变量与硝化作用 (a) 和反硝化相关微生物(b)之间的关系。(c) 热图显示水化学变量与属水平上前30名硝化和反硝化相关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


本项目在稀土矿区流域取得系列成果

[1] Shu W, Zhang Q*, Audet J, et al. Baseflow and couple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jointly dominate nitrate dynamics in a watershed impacted by rare earth mining[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2] Shu W, Zhang Q*, Audet J, et al. Non-negligible N2O emission hotspots: rivers impacted by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mining[J]. Water Research, 2024,251:121124.

[3] Shu W, Li F, Zhang Q*, et al. Pollution caused by mining reshap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hina’s largest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mine watershed[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451:131221.

[4] Zhang Q, Shu W*, Li F, et al. Nitrate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a study in the largest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mine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2,302:119052.

[5] Zhang Q, Ren F, Li F, et al. Ammonia nitrogen sources and pollution along soil profiles in an in-situ leaching rare earth ore[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0,267:115449.

[6] 任富天, 张秋英*, 杨广, 等. 离子型稀土尾矿深层土壤剖面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土壤学报, 2022, 59(2): 517-527.

[7] 国秋艳, 张秋英, 舒旺, 等. 典型城市河流硝态氮污染来源的氮氧同位素解析[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3, 13(05): 1820-1828.

[8] Zhang Q., Ren F., Bai Y., Li F., Zhang Y., Li B., Yang G., Wang F., 2021. Leaching Agent Migration Test System and Leaching Agent Migration Conversion Test System. Innovation Patent, Australia. CHI12.1IVD 2021106542  (专利).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舒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氮迁移转化过程及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地方委托项目多项。



通讯作者 :张秋英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流域环境污染源解析与控制相关的研究。完成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土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地方可研项目等20余项。近五年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检索文章40篇,CSCD 20篇;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多项。



图片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投稿、 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在看”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图片

往期推荐

年度热点文章Top10(2024年)
中科大俞汉青院士、陈洁洁教授、华中科大黄明杰Nat. Commun.:精准定制高价金属氧化物的d带中心实现污染物完全聚合去除
香港城市大学袁志国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郑敏Nature Sustainability综述:污水资源化前沿路径
Nature:全球塑料垃圾中的“潜行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俞文正课题组Nature Water:三价金属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分子尺度理论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刘锐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洁洁Angew:纳米-生物杂合体界面间电子定向转移实现硝酸盐选择性转化
浙江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团队Nature Water:晶格工程实现纳米零价铁的高效选择性还原反应
山大刘建、港理工金灵等ES&T封面:联合提出“微塑料组”呼吁以整体视角研究微塑料以捕获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生态与健康影响
哈工大(深圳)任南琪院士团队陈以頔、阿德莱德大学段晓光ES&T补充封面:聚焦微污染物聚合转化研究
大连理工陈景文团队、哈工大姜杰团队、宾大Joseph S. Francisco教授JACS:全多氟烷基化合物在微液滴表面自发降解
ESE专栏 |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年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报告——提速重点部门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