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邓明
编辑丨Cindy
当互联网金融遇到区块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根据邓明在由InfoQ举办的2016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北京)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大家好,我是国付宝的CTO邓明。很荣幸参加本次架构师峰会,跟大家分享区块链的主题。我分享的副标题叫做“成熟技术也能激发业务变革”,可能大家会问,区块链是最近两年出来的新技术,怎么会是成熟技术呢?后面我将会展开谈谈原因。
先简单介绍一下国付宝的背景。国付宝是2011年成立的,其前身是商务部旗下的一个支付平台,独立出来后跟海航集团合资创办了国付宝。国付宝也是国内最早做P2P网贷行业支付的厂商,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涉足这个行业,有多年的业务背景。
今天的演讲将会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介绍区块链的来源及特点;其次会通过金融行业的一些参考案例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最后会介绍一下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创新实践和想法。
区块链的来源及特点
讲到区块链的起源就不得不说到比特币。正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中提出了区块链的思想。但是当时没有提到区块链这个词。
下面这张图是比特币自发行以来的价格走势,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有很大的价格起伏,近期的价格稳定在人民币5000元左右。这个价格是上周从火币网上查到的。对于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实物资产支撑和机构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能达到100亿美元的总市值,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那我们看看比特币做了什么,让大家对他有这么大的信心。
简单说,比特币颠覆了传统的支付流程。如图所示,传统电子支付过程,是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在某个中间机构开户,这个中间机构可能是银行,也可以是第三方支付;付款方发起支付指令后,资金从付款方的账户被划转到收款方账户。跨行支付其实本质上也是这个过程,只是中间环节更多了。
比特币的实现中,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完全颠覆了这个过程。还是付款方和收款方,在比特币中,只要付款方生成一条付款信息,说明自己把钱付给了谁,然后用自己的私钥进行签名,再把签名之后的付款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广播,就可以了,不需要中间机构;
被广播的信息会被比特币的参与者,又叫矿工,所接受,付款方和收款方本身也都可以扮演矿工的角色,为什么他们被称作矿工,后面会有介绍;所有的矿工都可以收集网络上广播的签名交易信息,然后一起维护到一个按照时间顺序串接在一起的账本上,这就是区块链;一旦交易被成功记录到区块链中,这笔支付就完成了。
大家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开户,没有中间机构,没有复式记账,钱就转过去了,是不是很神奇?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大家一起记账,怎么保证没有记假账的?到底以谁记的帐为准?怎么避免同一笔比特币被重复消费,也就是“双花”?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转账过程的一些细节。
前面我们提到,把账本信息按照时间信息串到一起,形成链式数据结构,就是区块链看似很简单,但是为了做到交易信息记录的准确,其实它背后运用到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首先,是非对称加密技术,简单说就是用私有密钥对交易信息签名,然后必须用配对的公共密钥验证签名,私用密钥的使用者必须是付款人。
其次,被签名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广播,所有参与到比特币网络的人都可以接收到这笔交易信息,并且可以对交易信息进行验签,确保交易是合法的,这解决了第一个避免记假账的问题;接收到交易信息后,大家会按照约定的规则生成区块,就是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中包括所有的交易明细信息,按照merkle tree的方式组装起来。
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组装区块,那就带来第二个问题,合法的区块链只有一条,交易也只能记录一次,到底以谁记的账为准呢?这就引入了共识机制,简单说就是大家一起做事,用一种办法决定到底听谁的。
比特币中的决策机制叫做PoW工作量证明,就是让大家在区块头中,结合上个区块的Hash值,也就是区块箭头,以及本区块的Hash值,试算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结合前面提的两个Hash值做SHA运算后,结果必须要小于某个数值。大家知道SHA本身就是Hash算法,其结果是没有规律的。
想要Hash计算的结果满足某个要求,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试,这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就被称作挖矿,挖矿的人当然就是矿工。当然,挖到矿以后也是有奖励的,这个奖励就是直接赠送比特币,所以大家都会很积极地参与挖矿。
区块生成以后也要发送给大家验证,一旦网上有相当的矿工验证过区块以后,这个区块就被正式接纳到区块链中,成为区块链中合法的一环了。然后这些新的区块信息会通过P2P的通信网络在网上传播,让大家都同步到最新生成的区块,并保持区块链的一致性。
上面这一系列过程完成以后,比特币的支付也就完成了。
讲完上面的过程大家可能比较奇怪,这里面怎么没有账户余额的变化,支付就完成了?这也是比特币区块链里很有意思的地方,下面会结合”双花”问题谈一下。
做过支付的人都知道,在支付过程中需要避免“双花”问题,就是说同一笔钱不能被花多次。在传统的支付系统中,要避免双花,通常是利用中心系统的事务处理,一借一贷来达到这个目的。在区块链中,大家都是在分布式记账,怎么避免双花呢?我们看看比特币怎么实现的。
前面我们提到,矿工在生成区块的时候,会从网络上收集交易信息,交易信息中包含了付款人的私钥签名;矿工首先会验证签名是不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签名就被认为是付款人认可的支付;然后矿工会从以前的区块链中追溯,看看付款人这次消费的比特币是不是以前没有被消费过,这就引入了UTXO的概念。UTXO表示未被消费的交易输出,也就是付款人可用的比特币余额。
由于比特币中所有的消费记录都可以从区块链中查到,而且记录越久的区块越不可能被篡改,这就保证了每个矿工都可以独立判断是否发生了双花,并通过检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双花”问题,另以方便,每个人的账户余额不是记录下来的数字,而是通过UTXO计算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将交易记录到区块链中,支付就完成了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是这种方式)。
当然,因为是大家同时记账,有时会发生区块链分叉的情况,也就是说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矿工记账成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一般大家会分别在每个分叉上继续记账,直到某个时刻某一条分叉明显比其他分叉长,这时就抛弃其他分叉,都回归到最长的分叉上,确保只有一条合法的区块链。
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会发现区块链技术其实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包括区块加链的数据结构、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Hash算法、工作量证明等。这些技术的大部分在比特币出现的前十年就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并比较成熟了。
比特币把这些成熟的技术经过一系列巧妙地组合,最终给大家带来了颠覆式的产品,这个产品就是没有任何政府背书,也没有任何实物抵押的加密数字货币,并且已经产生了100亿美元的天价市值。从这里面我们也能看到成熟技术背后的巨大潜力,让我们反思是不是把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技术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
前面通过比特币区块链的介绍,说明了一下区块链的运行原理。其他区块链的实现跟比特币可能有些不同,比方说共识算法不一样,区块头定义不一样,或区块大小不一样,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类似的。
总结一下区块链的几个特点。
区块链按照运用的范围通常会被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链三种类型。公有链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区块链,比特币就是典型的公有链;联盟连通常是某个行业内部的区块链,方便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协同合作,不是谁都可以加入的,后面我们将要介绍的R3就是典型的金融行业联盟链;私链通常是某个企业内部的区块链,目前这方面的应用比较少。
不管是哪种区块链,都具备几个特点。
首先是去中心化,或者叫做去中介化,这两个说法是有点差别的,去中介化可能更准确些,在比特币中就很典型,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就能完成端到端的汇款。
其次是稳定可靠,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所有参与方的业务逻辑和数据都是完整的,任何一个点的故障都不会对整个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再次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这也很容易理解,区块链也叫分布式账本,大家都有账本的全部信息,信息都被签名确认,不能被篡改。信息虽然是公开透明,并不代表没有隐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也可以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
最后是自治化,这可能是区块链使用的最高境界了,通过在区块链中记录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智能合约,达到自治的目的。比特币中也有部分智能合约的实现,比方说约定到达某个期限以后才把比特币转给收款人。
金融领域参考案例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些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案例,因为国外区块链方面的尝试开始比较早,这里的案例主要是国外的案例。但是基本上这些案例在国内都有厂商在做不同层面的尝试了。
英格兰银行RSCoin
首先介绍的是英格兰银行RSCoin的案例,RSCoin的论文去年就在网上发表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这是一个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尝试。英格兰银行有一份研究数字货币的白皮书,里面提到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占到GDP的30%,就能对对GDP带来3%的增长。所以不光是英格兰银行,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很多央行都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的方案。
在RSCoin的体系中,将记录区块链的角色分为2种:bank,也就是中央银行;还有mintette。Bank向mintette发数字证书,类似PKI证书体系,因此是一种联盟链。
Mintette负责生成lower-level block,并上传给bank生成higher-level block。Mintette每隔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做epcho,时长可变,每个mintette都可能不一样)生成一次lower-level block,mintette之间的block可以有交叉引用。这样做是为了打破之前说的比特币区块链每秒7笔的限制。
Mintette每隔较长时间(Period,这个时间是固定的)将lower-level block上传给bank,由bank生成higher-level block,并构成主区块链。
在这个体系下,货币的发行是由bank完成的。
RSCoin通过mintette实现了lower-level block的记账,但是每个mintette记录lower-level block的时间间隔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避免双花呢?RSCoin里设计了一套类似两阶段提交的方式来避免双花。
在RSCoin的交易体系中,利用了addrid的概念,addrid表示了交易方的公钥以及交易信息。每个addrid分配给一组mintette。在交易时先通过公共服务查询input addrid的归属mintette,并确定数字货币没有被消费;然后系统会通知output addrid的mintette确认交易,等到mintette都将交易记录到block中以后,就完成了交易。
在RSCoin的模式下,没有明确说明只有商业银行才可以承担mintette的角色,因此第三方支付理论上也可以作为mintette记账。
大家看到,区块链不但可以用来发行没有政府背书的电子货币,也可以发行有央行背书的电子货币,可见其背后的创新空间非常大。
R3 CEV区块链创业公司
接下来介绍的是R3 CEV,这是一个在金融领域很有名的区块链创业公司,西方很多大型银行都加入了他们的区块链联盟。国内今年有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大型机构刚刚加入R3。它的愿景是基于类似区块链的技术,构建一个叫做Concord的平台,帮助银行改善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处理效率。
Corda是Concord中的关键组件,是一个记录和处理金融智能合约的分布式账本。Corda的白皮书已于今年8月份发布,R3也宣布今年11月底将Corda的代码开源。
Corda有几个关键的设计思路。
首先,它认为数据的一致性可以降低业务的复杂度;了解金融业务的同学可能知道,在金融系统的实现中,跨机构的业务处理最复杂,通常会涉及到多次数据交换和数据比对,所以如果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做到数据公开透明,可以降低业务复杂度。
其次,它认为金融合约的很多内容不能做全部信息的全局共享,所以它设计了一些特殊的机制确保只有合适的人才能看到所有信息。
最后,在记录智能合约的时候,Corda在区块链中同时记录了智能合约的代码程序,和合同文本,方便人的阅读。
大家可以看到,Corda其实在比特币区块链之外,针对传统金融业务的特点做了很多优化和改造,让其更适合在一个受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合法业务,跟比特币的完全不受管制的使用环境和设计理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
日本的瑞穗实业银行希望能构建一个系统实现跨境证券交易的自动化处理,这是一个跨企业的业务合作流程。起初他们尝试建立一套传统的IT系统,但是发现这中间的投入和复杂度很高:需要构建独立的IT系统,需要构建独立的团队,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做很大的改造。
后来他们利用区块链的方式构建了新系统,减少了交易状态和数据的核对工作,也减少了人员组织上的开销,大大提高的交易的处理效率。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会发现,传统的跨企业系统集成思路会带来很大的系统开销和组织开销,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通常为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思路。
The DAO区块链初创项目
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区块链初创项目。The DAO是构建在以太坊之上的一个Dapp(去中心化应用),它的愿景是实现“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DAO成立之初就引起很大关注,通过众筹得到超过1.6亿美元的资助,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众筹案例。我们看看为什么大家对它有这么大的热情。
DAO本身没有业务,它提供了运行业务的平台。以其中的一个项目,Mobotiq为例。Mobotiq是一个共享电动汽车的项目,发起者首先在The DA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建议书,对项目感兴趣的人可以参与众筹;参与众筹的人在项目实际运行中拥有投票权,可以投票确定项目资金的使用、具体事项的决策等;
等到共享电动汽车投入实际运行,用户支付的也是以太坊的电子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投入公司持续运行,也可以用来回馈投资者。这里面所有的投票决策规则、支付规则等,都是用代码签名写入到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了一个没有公司实体的公司。
参加The DAO项目的人,不用互相认识,甚至有可能彼此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只要相信区块链里记录的信息,包括智能合约信息,就可以一起经营一个类似于公司的实体。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
当然,虽然DAO吸引的投资很大,但是现在也还只是一个实验性的项目。不过这个案例也让人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了区块链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模式的潜力。
非金融领域的区块链
除了前面提到的金融领域的创新,在非金融领域也有很多区块链方面的尝试。
例如区块链公证,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更改的特性,将物权信息或者存在证明记录在区块链中。例如某个著名的字画,在区块链中登记为某人所有,这样在进行字画拍卖或赠与时,可以先到区块链上检查这个字画是否归现在的所有人拥有,并且在物权转移以后可以在区块链上增加一条记录,避免实物被盗或非法转移。
物联网领域也有区块链很大的施展空间。物联网实现以后,会有巨量的设备上网,这些网络上的设备如何进行去中心化地控制,始终是一个难题。区块链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Slock.it公司同时也是The DAO的创始公司,他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构筑的物联网控制智能锁,实现没有中介机构的实物分享或出租。
前面介绍了很多国外区块链应用的案例,国内的区块链初创企业和应用也如火如荼。基本上前面提到的所有区块链方面的尝试,国内都有公司在实施。今年以来,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多个大型的区块链联盟组织,共同推进区块链的业务创新。
国付宝所属的海航生态科技也积极参与到相关组织,共同推进区块链的应用和推广。
互联网金融的区块链创新
前面我们介绍了国外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的一些创新,下面我们谈谈区块链技术可能在哪些方面影响互联网金融的业务。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其实跟Fintech有很多重合的地方。简单说,现在互联网金融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中心化的信用,很多个人或者企业的征信信息集中在某些企业,比如银行,大型互联网企业等,这导致在互联网上开展金融业务的时候,获取征信信息比较困难。我们公司为了满足央行实名认证的要求,连接了好几个征信公司的系统,每次调用都要花钱,造成客户识别的成本很高。
其次,数据是分散的,比方我们第三方支付连接网上商城,网上商城会有客户信息,商品信息,浏览信息等,到了第三方支付只有支付的金额,以及选择的银行,这时让第三方支付判断这笔支付有没有盗卡风险,就很困难。在供应链金融里,因为业务链条长,参与方多,这个问题可能更明显。
然后,处理逻辑也是分散的,比方说在做跨境支付业务的时候,支付路径可能会涉及到多家银行,每家银行的收费方式和费率都是不一样的,导致中间环节处理时间很长,等汇款到达目的地之后被收取多少费用也不知道。
这些点都为区块链技术的采纳留下了空间。
蚂蚁金服的首席架构师童玲也提出,没有场景支撑的区块链应用就是绣花枕头,这个我很赞成。但是不是每个公司都有那么复杂丰富的业务场景可以匹配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比方我们公司,规模不算大,业务也没有那么复杂。
那么,区块链技术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有借鉴的意义吗?我认为是有的。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区块链给技术人员的一个启示,就是如何把成熟技术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我们把区块链相关的关键技术做一个分解,分别谈谈这些成熟的关键技术背后,可能对业务带来的改变。
关键技术
第一个技术是P2P数据分享。用BT传过电影的同学对这个技术应该很了解,这个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但是在业务系统里用的反倒不太多。
通常情况下,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分享数据,可以采用的方式有FTP,队列,或者RPC调用。比方说跟银行之间传对账文件,现在还很普遍采用FTP的方式。P2P数据分享的好处是,数据分享更及时,可以实现增量式的数据分享,对带宽占用也更少。
后面我将介绍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第二个技术是数字签名,这个技术存在的时间更长。我工作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CFCA项目,就是做数字签名加密。现在央行也在要求各个支付公司利用PKI数字证书的签名加密机制,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但是现在的数字签名更多是在实现用户的认证,并没有像我们刚才介绍的比特币中,把交易的签名信息作为交易本身合法性的最终证明。
比特币中,只要各方同步了交易和签名信息,交易本身就最终确认了,不需要额外的数据核对,这种方法可以降低业务处理的复杂度。Corda的设计理念里也有一条,叫账本信息的权威性,跟这个思路很相似。
所以数字签名如果用好了,也能达到简化业务处理的效果。
第三个技术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账本很多时候成了区块链的代名词,所以它背后就是很多技术的组合,包括前面提到的数字签名和P2P数据共享。这里提到的分布式账本,更多是指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
传统业务处理中,尤其是跨企业边界的业务处理,通常都会各自存储数据的备份,同时各自都会有部分私有数据。几个数据的备份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数据同步,导致很多业务的复杂性。区块链技术里,分布式账本中的信息是透明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验证,所有人看到的也都是同一个版本,而且大家都不能随便篡改其中的数据。
这种特性可以很大地降低业务复杂度,缩短业务处理周期,前面提到的日本瑞穗银行跨境证券的案例,正好印证了这个特点。
当然,这个技术的使用前提是,业务的参与方允许共享数据,很多时候有些数据是很敏感的,这就需要借助更高级的密码学工具来达到既分享又保护隐私的目的,比如所零知识签名,环签名,同态加密等技术。
多说一句,哪些数据可以分享,哪些数据不能分享,有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就好像大家在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网站注册都使用的匿名信息,现在也慢慢接受在一个关键业务中使用实名制。业务系统,尤其是跨企业的业务协作系统,一旦突破了数据共享的边界,很有可能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分布式账本就是实现数据共享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第四个技术是智能合约。大家在The DAO的案例里应该也能看到智能合约的魅力,以及它背后颠覆业务的潜力。当然,这个技术的颠覆能力最强,它未来要走的路可能也最长,还需要时间等待技术和业务的成熟。
尝试
前面介绍了可能对业务带来改进的关键技术,下面讲讲海航和国付宝在这方面的尝试。第一个尝试是区块链黑名单。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会有自己黑名单系统,这些黑名单信息很多是自己公司的业务交了学费换来的,很宝贵的征信信息。
但是这些黑名单信息没有做到有效分享。海航内部就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都各自维护黑名单,因此在这里国付宝与海航生态科技合作,开发了一套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共享系统,希望做到部分征信信息的打通。
这个尝试里用到了区块链的几个特性,第一个就是分布式账本+P2P数据共享,及时同步黑名单信息;第二个是数字签名,追溯黑名单是谁录入的;第三个,利用其分布式部署的特点,给参与的企业各自部署了一套区块链,相比集中部署维护降低了成本。
第二个尝试是利用区块链相关的技术改造第三方支付与商户的接口。现有第三方支付与网上商户的集成,都是商户将订单信息打包成指定格式的报文,支付公司通过一系列处理完成支付,然后给商户返回支付结果。
这个过程中,与商户之间的通信可能因为网络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订单状态传递不及时或不正确,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公司通常提供下载支付明细的工具,帮助商户对账。
在这个改造方案中,我们让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与某个商户的订单明细打包成区块链,区块链中的交易明细有双方的签名,然后通过P2P文件共享的方式同步给商户,方便商户及时对账,降低订单状态不一致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使用场景,区块链也不是分布式生成的,数据也不是全局共享,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信任签名的机制,和P2P数据分享方法,提升系统的处理效率。
大家如果关注区块链应用的动向的话,应该注意到近期有很多新的区块链应用发布出来了,包括蚂蚁金服利用区块链记录慈善捐款的动向,微众银行利用区块链开展跨行贷款业务,银联利用区块链生成电子凭证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区块链的总体应用环境还有待完善。
Gartner著名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把新技术的成长周期分为5个阶段,萌芽,顶点,低谷,启蒙,和真正产生生产力。
参考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从1990年代电商萌芽开始,到2010年电商开始普及,其中经历了开源技术工具的完善,大家购物习惯的转变等变化。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甚至可能对现有业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应该也会经历一个技术和业务的成熟过程。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海航和国付宝在区块链应用上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这些尝试虽然简单,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这里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区块链的开源工具有一些,但是技术门槛都比较高,合适的开发人员不好找。国付宝是通过跟海航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解决开发资源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的开源工具模块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比如我们在实现新商户接口时,想找一个合适的P2P数据共享组件,发现很难找到。
第三个问题是跟加密签名技术相关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特点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是在很多业务里面是做不到信息完全公开透明的,比方说个人征信信息,不能完全透明。这是后就需要用到环签名等更高级的数学工具,来适应这种业务场景的需求。
第四个问题是区块链系统的运维模式。我们建完黑名单系统之后就面临这个问题,系统后期的维护怎么做,系统升级谁来负责。虽然建设和部署相对简化了,运维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五个问题牵涉到一些特殊场景,例如前面提到的银联的电子票据,对性能要求高,数据量又大,当然这个可以结合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
未来区块链大规模运用
关于未来区块链技术大规模运用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大,不好回答,因为技术和业务环境都还在演进,都还不成熟。只能试着回答一下。
传统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传递,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区块链的网络是实现了价值得去中心化传递,像比特币去中心化付款一样,实现资金或数字化资产的去中心化流转。
从这个角度看,价值传递牵涉到更多的业务背景,需要有更完善的技术规范的指导,才能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递。目前国内出现的众多区块链联盟,也在着手准备相关的技术规范了。
区块链通过P2P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一致性,大规模使用后对底层网络设施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公有链当中,现在比特币因为数据区块小,区块生成时间间隔长,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未来如果出现大区块,高密度的数据同步,对网络的要求就会更高。
任何一个技术要大规模推广,都必须要合法合规。区块链虽然起源于无政府的电子货币,但是它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是很适合监管的,因此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是区块链未来大规模应用的前提。现在包括工信部和央行都已经在着手准备相关的管理规范和系统建设,对未来区块链的推广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在《失控》这本书中,凯文.凯利一再告诉我们,去中心化是未来的趋势。区块链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搭建一个价值传递网络的方法。相信这个趋势的朋友,希望能从前面的分享中得到启发,逐步优化,乃至变革现有的业务,造福于大家。
谢谢各位!
今日荐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微信异步化改造实践:
8亿月活、万台机器背后的解决方案